劉邦來到陣前,大罵項羽是畜生,使出如此卑劣手段,另言“我們是結拜的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如果真烹了我父親,那一定記得要分我一杯羹。”最終項羽還是做不出烹項羽父親之事。項羽傳書給劉邦,提出天下多年因為我們的爭斗而動蕩不安,百姓妻離子散,依照楚人尚武的精神,約劉邦單打獨斗,一戰一決雌雄。
劉邦回信他不斗勇,只比智。項羽約劉邦相見,劉邦寫了一封極盡羞辱之能事的信在兩軍陣前用箭射給項羽。項羽看后氣急,背身悄悄拉弓搭箭,然后趁劉邦不備,轉身快速射去。箭正中劉邦胸口,劉邦臨危不亂,忍痛把箭尾扭斷,堅持站起告知項羽,箭射到他后腳跟上了。之后,劉邦回營忍傷安撫部下,一直堅持到大帳內才倒下。
張良急招蕭何來陣前商量對策,戚夫人非要一同前往。彭越聽聞蕭何奔往廣武山,認為項羽必定射中了劉邦,劉邦性命危矣。漢朝眾臣商議多時,是該留下還是該返回溧陽爭執不下。劉邦醒來召見蕭何,提議是該考慮立太子的時候了,但立誰為太子卻爭執不下。彭越退兵,楚軍糧道打通,項羽松了口氣,戰局暫時緩解。鐘離昧不甘心,私帶部下偷襲漢軍,不想張良料敵先機,大敗鐘離昧。返回軍營,鐘離昧請罪。
鐘離昧認為漢營空虛,這是打敗劉邦的最后機會,請求項羽再戰。項羽苦不聽勸,就此浪費了戰機。漢營中,劉邦因為項羽的松懈而得到了休整、治療傷勢的機會。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戚夫人在大軍營帳前做戲,設案焚香為劉邦祈福。
盧綰職責戚夫人不顧念大局,不顧軍隊的士氣,戚夫人說自己是一介女流,眼中只有丈夫。爭執不下時,傳來劉邦脈象微弱的消息。眾位將領爭論不休,不知道該不該先拔了箭簇,誰都不愿拿這個主意,承擔這個責任。最后是薄姬站了出來,拿定主意拔出了箭簇。
大家私底下都在討論漢王究竟打算立誰為太子。樊噲、盧綰等都擁立劉盈,因討厭戚夫人而討厭其兒子如意。盧綰威脅戚夫人,如果大王死了,第一個殺她。戚夫人找到張良與蕭何,認為劉盈性格軟弱,如果劉盈即位,一旦項羽以呂雉為要挾,大漢將危在旦夕,故懇求兩位股肱之臣保舉如意繼承大位。蕭何與張良思量后答應共保如意。此時,盧綰來告,漢王性命垂危。所有人聚集在大王帳內,戚夫人一心只想著立太子的事,樊噲等人憤恨不已,無不希望殺之而后快。
劉邦在薄姬的照顧下轉危為安,醒了過來。戚夫人找薄姬談話,說大夫人就快來了,到時候還望薄姬能幫扶自己,薄姬并不接腔。戚夫人在服侍大王時,瞅機會向大王哭訴,自己在大王昏迷時,盧綰要自己的命。
深夜,韓信、曹參、灌嬰一起在河邊喝酒暢談。曹參問韓信為何遲遲不肯發兵廣武,幫助漢王與項王決戰。韓信說如果此仗能穩勝,我一定發兵,我是將帥就要對戰爭負責,對于沒有把握的仗,我不能草率行事。劉邦去信彭越,讓其發兵禹縣,彭越無動于衷。
田橫問他原因,他說我們要抬高自己的身價,不能劉邦一封信就使喚了我們,如此才能有一線生機。劉邦與大臣們開會,分析了當前形勢,認為如果韓信與彭越來此仗還有的打,如果不來此仗不能打。劉邦虛張聲勢帶兵叫陣,項羽認為劉邦必有所持,不敢應戰。劉邦問罪盧綰,盧綰不服,劉邦要殺他,被眾兄弟勸下,改為鞭責。盧綰一味不滿,鞭刑從20下一直長到80下。受刑后,盧綰激憤難平,一人單騎投奔項羽而去。劉邦聞訊,下旨如遇盧綰就地斬殺,憑頭賞金百兩。
盧綰歸降項羽,項羽卻認為是詐降,幾番交涉,以命相搏,項羽給了盧綰一身兵服,準他上陣打仗。原來這乃是劉邦設下的連環苦肉計,讓盧綰假裝因戚夫人陷害遭受羞辱而轉投項羽,并趁機告知項羽,劉邦兵糧充足,正司機跟項羽決戰。如想戰勝劉邦,不如與劉邦以楚河為界分而治之,這樣不出兩年,劉邦就會因子嗣們皇位之爭而內亂誤國,從而坐收漁翁之利。項羽聽信其言,派虞子期赴漢營傳達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