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關的秦幟被撤,劉邦眾人迷惑不已,得知趙高要和劉邦談判。劉邦決定不理趙高這個閹人,讓軍隊繼續開拔。子嬰身負使命,想要重振大秦,老宮女為其帶來二人。一位是失散多年的幼公主,一位是胡亥和趙高身邊的韓談。子嬰得知趙高向劉邦獻媚,自己只是傀儡,再不決定必然會有大禍,決定奮力一擊。
子嬰稱病,趙高去探病。幼公主請趙高一人進屋,趙高進內室,幼公主緩緩關上門。趙高被眾人拿下,一代罪人趙高,臨死前還在洋洋自得地叫罵:你們這個可笑的帝國,最后居然被自己這個人不人鬼不鬼的閹人給毀了!子嬰刺死趙高,來到屋外宣布趙高的死訊,眾人立即擁戴子嬰為秦王。
崤關易守難攻,張良令大軍退避五里扎營。盧綰前去勸降,盧綰臨死之前告訴秦將,劉邦是何許人,幾番對峙,盧綰提起項羽,提起項羽的殘暴和殺無赦,守將害怕,張良終于取下崤關。來到城下,城上的秦軍在崤關拉弓,張良讓眾將決不后退,如果秦軍放箭,眾人必死無疑,千軍一發之際張良仍策馬前行,如入無人之境,箭在張良腳下射進土里。大家一琢磨。原來秦軍的抵抗只是做做樣子。既不投降也不開戰。夏侯嬰拿來一只射程稍遠的箭。
讀過信后,終于彼此心知肚明,兩軍開始了一場沒有傷亡的戰斗,只是做樣子,視為千年奇聞。張良拿下了崤關。
峣關的秦兵跟隨劉邦,劉邦帥大軍浩浩蕩蕩向咸陽進發。秦王子嬰向大臣問計,大臣們都誓死抵抗,子嬰接到楚軍軍書,在眾大臣的宣戰聲中宣布退朝。子嬰一人在房內扶劍而泣。幼公主來勸,子嬰不想再打下去,秦國氣數已盡,再打只會死更多人。劉邦善待秦兵,峣關的事情讓子嬰愧對秦人,輸在劉邦手上,子嬰心服。
一下多了招降的秦軍,項羽的步伐變得緩慢,章邯投降項羽的二十萬秦軍在楚軍的欺侮下反聲四起,每日口糧的減少更令秦軍怨聲載道。這種聲音像瘟疫一樣擴散。一個導火索產生,秦軍因不滿自己的口糧,向楚軍搶飯吃,肇事者被龍且抓住,司馬欣來道歉,龍且懲罰帶頭的人重責五十軍棍,秦軍的怨氣更深。龍且向項羽發牢騷,秦軍這個大包袱能甩掉就好,如果再有搶糧的事發生,就殺一儆百。項羽討厭秦軍。范增勸項羽心里容得下多少人,就有多少人跟隨你。項羽恢復了秦軍的口糧。項羽率著不堪重負的軍隊向咸陽前進,在新安駐扎。
子嬰看著皇宮,感慨萬千,幼公主勸父親面對一個王該面對的事情。走也要走一個王的樣子,子嬰讓幼公主為其準備白馬白車白綾,向劉邦投降。
劉邦的軍隊漫山遍野沖向咸陽,在城外傻傻地看著咸陽。劉邦和自己灰頭土臉的弟兄們,在馬背上等著城門緩緩打開,子嬰帶大臣走出來,下跪。劉邦從戰車上走下來。劉邦扶起子嬰,接受玉璽。劉邦繞子嬰一圈打量著這位皇帝,端著玉璽也不知道怎么用,劉邦伸手,牽著子嬰,扶著子嬰上戰車。眾人歡呼,大隊人馬進入咸陽。
劉邦約法三章后進入皇宮,一伙土包子看啥都新,后宮的妃子被帶出來,劉邦帶著兩個漂亮的進宮。
中陽里,呂雉遇見了魏王的逃兵,強要住在劉邦家。
魏兵見劉家沒有男人,非要住在劉家。呂雉忙和二嫂商量對策,用開水澆魏軍,魏軍反抗,想要將劉父掐死,二哥不敢動手,呂雉殺了魏軍。
項羽的新安軍營,虞姬跟項羽調情說自己重了,要把多余的口糧讓給將士,項羽很感激。反聲四起,一部分秦軍打算暴動,搶了糧食就跑,二十萬秦軍就是二十萬干柴,點上就是一把大火,司馬欣得知想要報信,秦軍將報信者殺死,士兵不相信司馬欣,更不相信章邯。龍且聽說秦軍來搶糧。司馬欣報告章邯,還不及反應,就被季布拿下。秦軍與龍且發生戰斗。項羽見章邯,章邯懇請項羽放偷糧者一條生路,項羽原諒了章邯,可龍且帶著傷沖進項羽軍帳,說秦軍造反了,造反的人越來越多,項羽命鐘離昧率五千軍鎮壓。項羽與章邯對峙,項羽想給章邯一個機會,讓章邯帶軍回去再戰一次,章邯還是求項羽放過秦軍,章邯對項羽的施舍,可章邯已不復當年之勇,國破家亡的章邯厭倦了戰爭,項羽十分失望,讓章邯出去。
范增集結楚軍,開始了與項羽的密謀,鐘離昧平息了叛亂,眾將在項羽的軍帳里商量,最后項羽承擔了這個結果,不能被二十萬人拖死。范增設計了坑殺的步驟,楚軍在新安南,將二十萬秦軍趕到深谷,坑殺。
項羽一個人在遠處的山谷目睹這慘狀,泣不成聲。虞姬無法理解項羽的殺戮,一直以為可以用自己的愛化解項羽的仇恨,反戰的虞姬悲痛欲絕,本來就已經很痛苦的項羽,也無法向虞姬解釋太多,這就是戰爭的邏輯,戰爭的殘酷,相對哭泣的兩個戀人之間多了一道無法愈合的傷痕。項羽落寞地離開了虞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