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要殺韓信,被眾人攔下。盧綰認為因韓信不肯及時救駕才導致漢王失利。此時蕭何,張良趕到,制止盧綰,帶韓信去見漢王。
眾人到達大殿外,漢王突然宣令只召韓信一人進殿。眾人只得在外等候。
韓信見到漢王劉季便屈膝跪地,大聲請罪。隨后陳述自己是為保護漢王兵馬考慮,才遲遲不前來救駕。對于劉邦質問收到密信為何依然沒有前來,韓信搬出范增,說其對自己虎視眈眈,因此自己一直在操練兵馬,等待時機成熟可直接為漢王所用。
眾人在殿外焦急等待之時,漢王同韓信一起出殿。漢王當著所有人賜韓信寶劍,表示自己對其的信任。
項羽聽說劉邦準備登基大典,又招兵買馬,十分氣憤。又有下人來報楚軍在齊地大敗,項羽決定親自征戰齊地。
劉邦召集手下,論及當前形式,說楚漢之間已沒有隔岸觀火一說,要么幫襯要么反抗。韓信提議堅守滎陽城,讓劉邦當誘餌吸引項羽攻打,韓信到時再帶兵攻打楚地,得到劉邦首肯。同時劉邦認為魏地魏豹是個大麻煩,酈食其自愿請命游說,劉邦同意,說游說不成便派兵攻打魏地。
范增半夜趕到項羽軍營,送密信給項羽,說英布有背叛之心。范增建議項羽分封英布城池以挽留他,不要讓他被劉邦拉攏。項羽心有不甘,也只好先照辦。
魏王殿中,許負替魏王妃摸骨,稱其有國母之范,魏王甚為開心。
劉邦與樊噲等人聚餐,看出曹參心里不痛快,便交代眾人曹參、仲伯是他派去的,所以錯不在曹參等人。劉邦一番話化解眾人怨氣。
酈食其前去魏國議和,魏王非但不同意,反而要殺酈食其。酈食其罵其不識好歹。
張良請隨何去請英布歸順。
臨晉津,韓信等人在河邊,為如何渡河想辦法。韓信親自坐鎮,漢軍士兵自己做木筏悄然渡河,擊敗魏王,收復魏國。
魏王被擄,見到漢王反而跪地求饒。魏王妃倒一身傲氣。
劉邦見魏王一把軟骨頭,貶為奴仆,讓其去做下馬蹬,魏王不堪凌辱,要將魏王妃獻給劉邦以求寬恕。
魏王這般軟弱,魏王妃反而依然向劉邦求情放過魏豹。劉邦念魏王妃不屈不撓的個性,將其留在宮中。
劉邦手下對于是否給韓信兵馬大起爭議,劉邦決定不但給韓信兵馬,還加封為王。
韓信正在為漢王不給增兵而苦惱,酈食其為其分析漢王馬上就要增派人馬,但會派常山王張耳過來監兵,以防韓信背反。結果真如酈食其所言。酈食其勸韓信真心接受,靜觀其變。
隨何去英布軍營拉攏英布歸順,英布一直遲遲不肯相見。隨何借驛館著火之際求覲見英布,向英布分析如今天下大勢,深得英布之心,隨何故意話未說完便離去,吊起英布胃口。
此時項羽也派來使者向英布借兵五萬,隨何當著英布殺掉項羽使節,并向英布陳情項羽已覺察英布疑有二心,不會再信任英布,而漢王卻會一直重用英布。英布終于動心,決定歸順漢王。
項羽聽聞英布已倒向漢王,北方之地也盡屬漢王,大為震怒,宣布出兵討伐英布,被手下制止。
漢王劉邦看到昔日魏王妃跟宮女一起勞作,下令驅趕別的宮女,單獨跟魏王妃聊天。言談舉止中更欽佩魏王夫人的廣大胸襟。
隨何帶英布回滎陽城,在城外等待漢王迎接。英布久等漢王不來,只等到下人前來領路,忍怒跟隨下人進城。
英布進宮見漢王,忍受漢王一路怠慢,見到漢王時,漢王也一直沒起身。英布終于忍不住心灰意冷,要尋短見。隨何勸慰英布要挺住,英布訴說項羽趁英布不在攻打了九江,殺了自己全家,自己已無顏獨活。隨何極力勸阻。
翌日英布一早推開門,便見到等在自己門前的劉邦,得知劉邦怠慢自己,是為了試試自己的誠意。劉邦對英布推心置腹,又授意英布先去收復九江,為家人報仇。
項羽親率大軍伐齊,解了鐘離昧之圍。但項羽攻而不取的戰術使其一領軍回彭城,齊地便又出現起義且愈演愈烈。鐘離昧全軍潰敗,迫不得已逃回彭城。
項羽對鐘離昧的敗退甚為氣憤,鐘離昧為自己的手下辯解說士兵思念家鄉無心作戰,自己愿意以死謝罪。項羽卻欲意再次派鐘離昧出征,要求其奪回彭城,被鐘離昧推辭。項羽大怒,將其降罪。此時虞子期也勸說項羽,希望其轉變自己攻而不守的作戰風格,項羽卻認為戰敗并非戰術問題,他決定率軍親征。
范增等在宮外,也勸說項羽不可意氣用事,征戰要有謀略。項羽誰的話也聽不進去,認為自己已有制服劉邦的辦法,還是一意孤行,打算出兵。
樊噲兵敗敖倉,手下將士一路潰逃,幸得周勃及時帶兵趕到,挽回頹勢。樊噲、盧綰、周勃一起,趁項羽出兵齊國攻打楚營,大敗由范增坐鎮的楚軍,奪其軍旗。漢軍至此氣勢大振。
范增逃回城陽項羽大營,主動請罪,項羽不僅寬恕亞夫,更出言寬慰。
劉邦家小被項羽困在軍營中做勞役,劉老太公怕自己年紀大牽累諸人,偷偷自殺,被呂雉所救。呂雉與審食其合謀商量借狗洞逃離楚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