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用裝滿火藥的廢船封鎖了涇江口,以防陳友諒?fù)粐尤腴L江。同時為了防范陳友諒提前登陸,從背后包抄,湯和還在沿江布滿了暗哨。但看來高估了陳友諒的智慧,陳友諒帶著剩余戰(zhàn)船直奔涇江口,被湯和部隊(duì)一陣炮火打得鎩羽而逃。在劉伯溫的指示下,被俘的漢軍飽餐一頓,隨后獲得釋放。這招攻心計,讓返回漢軍的俘虜對朱元璋大加稱頌,相比之下陳友諒反而成了同室操弋的小人。陳友諒一怒之下殺了被朱元璋送回的俘虜,以致軍中不滿情緒日盛。
朱元璋封鎖長江口,在鄱陽湖周邊縣鎮(zhèn)駐兵,圍而不打。他不想落個殺兄的罪名,但洪都之戰(zhàn)、鄱陽決戰(zhàn),將士傷亡無數(shù),為了向?qū)⑹總冇袀€交代,陳友諒必須投降,交出軍權(quán)。這是朱元璋的底線。
陳友諒很爽快就答應(yīng),而且約定第二天午時攜文武百官前來歸降,這反而讓劉伯溫起了疑心。陳友諒的神龍戰(zhàn)船能容納三千士兵,如果朱元璋前去受降,神龍戰(zhàn)船上的火炮突然開火,其中的三千士兵沖出來,只怕不好應(yīng)付。此時朱元璋的主力部隊(duì)都部署在鄱陽湖周圍,根本無法救援。
果然被劉伯溫言中。次日中午,兩名軍士穿著元帥和軍師的衣服,領(lǐng)小隊(duì)人馬前往受降地點(diǎn),剛到地方就被猛烈的炮火炸得粉身碎骨。陳友諒以為得計,率軍沖上岸,隨即陷入徐達(dá)、常遇春的包圍圈。陳友諒雖奮力突圍,但終是寡不敵眾。朱元璋力勸陳友諒歸降小明王,一同反抗元朝統(tǒng)治,還漢人河山。可陳友諒知道,小明王韓林兒早被軟禁在滁州,降小明王就是降朱元璋。因此他誓死不降,朱元璋無奈本想放其一條生路,但劉伯溫卻不想放虎歸山。經(jīng)過幾個月的苦戰(zhàn),才抓到陳友諒,就這么放走,今后只怕會招致更多戰(zhàn)亂,死傷更多將士,百姓也無從休養(yǎng)生息。因此劉伯溫暗布弓箭手,見朱元璋放陳友諒離開,一聲令下萬箭齊發(fā)。陳友諒身中數(shù)箭,終含恨而亡。
陳友諒死后,青青扶著友諒的尸體,助張定邊逃出徐達(dá)的包圍。待張定邊逃走后,青青也自殺殉國。青青的死,讓徐達(dá)和元璋都悲痛欲絕。而劉伯溫自作主張射殺陳友諒,雖在戰(zhàn)略上無可指責(zé),但在元璋心里卻種下了禍根,也為劉伯溫日后離奇病死埋下了伏筆。
徐達(dá)私放張定邊,應(yīng)受軍法處置。元璋實(shí)難下手,就以養(yǎng)傷為由,讓劉伯溫暫代元帥之職處理此事。可徐達(dá)此時已生無可戀,早想一死。最后還是由朱元璋出面,以兄弟之情挽回徐達(dá),并將此次大戰(zhàn)的功勞抵罪,特赦徐達(dá)無罪。
張定邊帶著五萬人馬突圍而出。此刻與出征之時,有如天壤之別。此后因太子陳善被朱元璋所俘,張定邊便立陳友諒次子陳理在武昌登基為帝,改年號為德壽。但這個新漢朝廷也只有短短一年的壽命,次年朱元璋派就廖永忠為大將,僅率萬余人馬至武昌城下,陳理就出城投降,徹底結(jié)束了陳友諒建立的大漢王朝。此乃后話。
元璋和徐達(dá)擇吉地安葬了青青。在青青的墓前,元璋百感交集。如今元朝未滅,義軍之間反而為了爭權(quán)奪利自相殘殺,讓元廷坐享漁利。這一仗打下來,不僅少了一支反元的強(qiáng)大力量,還枉死無數(shù)將士和百姓,更失去了最親的親人,如何讓人不痛徹心扉。如果天意如此,要用無數(shù)生命去換取天下,元璋真心不愿意要這樣的江山。
可天意往往不是人所能左右的,元璋想脫身世外,不再理天下事,也沒有這個機(jī)會。三天后,朱家軍兵發(fā)江州,這里曾是大漢的都城,尚不知前方戰(zhàn)事的秀蓮正在宮中教太子陳善識字讀書。突聞丫環(huán)來報,漢軍在鄱陽湖全軍覆沒,皇上和青青皆被朱元璋所殺,秀蓮只覺得一陣眩暈,險些跌倒。她不敢相信,自己的姐夫會殺了結(jié)拜兄弟,更不能相信已經(jīng)與友諒天人永隔。直到出了宮,看到張定邊扶著陳友諒的靈柩而來,這才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真的。
江州城的皇宮里,一片白綢素裹。陳友諒的靈堂正擺在大殿中央。秀蓮聽信張定邊所言,以為是朱元璋下令殺死友諒,她在靈前發(fā)誓要為友諒報仇。
結(jié)束在鄱陽湖的戰(zhàn)事后,朱元璋率兵直撲江州。秀蓮命定邊帶太子陳善及皇子陳理,還有文武百官,全城軍民遷至武昌。這樣做是為了保存實(shí)力,以免徒勞消耗在與朱元璋的對戰(zhàn)之中。她自己則和友諒的靈柩留下,與江州共存亡。
朱家軍兵臨城下時,江州已是座空城,四門大開,空無一人,只有城樓上傳來悠揚(yáng)的琴聲。秀蓮一身喪服從城樓上探出身,痛罵朱元璋背信棄義,并將手中的琴擲向元璋。見秀蓮情緒激動,元璋百般相勸。可適得其反,秀蓮更加怒不可遏。這時秀英從應(yīng)天趕到了江州,秀英知秀蓮體內(nèi)懷著友諒的遺腹子,便也不阻止秀蓮自殺殉情,只求將孩子生下后再做打算。這才暫時打消了秀蓮的念頭。
大軍入城,眾將首先參觀的就是陳友諒的皇宮。其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尤其是龍椅,全黃金打造,還鑲有各種寶石,可見陳友諒生前之奢華,也難怪會最終失敗。朱元璋下令,熔了這座龍椅,換成糧食分給周邊百姓。此舉讓江州民心全部投向朱元璋。
在平江未求得援軍的張必先化裝成乞丐混入江州,正被常遇春抓到。見大勢已去,民心所向,張發(fā)先便投降了朱元璋。
這一日,突然有刺客。守衛(wèi)軍士放箭射殺闖入的刺客,待一一檢身時,才發(fā)現(xiàn)其中有漢朝太子陳善。原來是陳善為報父仇,偷偷離開武昌回了江州。元璋忙命人去找郎中,并叮囑必須向秀蓮保密。為免再生枝節(jié),秀英讓秀蓮寫封書信,勸降武昌城中的張定邊。可紙終包不住火,秀蓮還是知道了陳善死訊,對元璋和秀英更是恨之入骨。
陳友諒和陳善同一天出殯,對秀蓮來說,簡直如同天塌。劉伯溫特地選了江州城外一處風(fēng)水寶地,也算是配得上陳友諒皇上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