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誘高敏去應天確有其用意。他思量今后能與之爭天下的唯有陳友諒、朱元璋和擴廓帖木兒。如果高敏離奇死在應天,擴廓帖木兒和朱元璋必定會有一番死戰,到時他就坐享漁翁之利,趁機除掉兩個對手。
潛伏在應天府的刺客已經收到指令,行刺高敏和朵而只。朵而只一身武功并無大礙,可高敏卻被刺客劫持。朱元璋為救高敏后背受傷,所幸并不致命。被這一鬧,秀英不禁想起劉伯溫的話,其中果然有蹊蹺。劉伯溫此時也明白了張士誠的用意,想以郡主的性命引二虎相爭。可如今行刺不成,張士誠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平白泄露了消息讓元璋有了準備。于是劉伯溫想到一計,他知張士誠和擴廓帖木兒雖為聯軍,實則貌合神離,可分而擊之。劉軍師去張士誠大營,元璋則親自送高敏去元軍大營,各依計行事。
第二天,劉伯溫到了張士誠大營。他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稱已與擴廓帖木兒元帥達成協議,元軍會按兵不動。張士誠初始并不相信,可劉伯溫一說行刺之事,他就不吭聲了。派人行刺高敏郡主和朵而只,如果讓擴廓帖木兒知道必不會輕饒,說不定還會與朱元璋聯手,反過來把他張家軍滅了。張士誠還想誣賴是他人誹謗,可刺客早就招認,容不得他狡辯。
朱元璋則給擴廓帖木兒送去了一份禮物,被俘的刺客。刺客和盤托出,毫無保留。知道被張士誠擺了一道,擴廓帖木兒心中自然憤怒。可他仍要履行約定,繼續出兵應天,待攻占應天后再與張士誠算賬。這時朱元璋裝出一副神秘莫測的樣子,說出張士誠不會進攻應天,而是退兵隆平。擴廓帖木兒一是懷疑張士誠不守信用,二是怕德德瑪真會與朱元璋一起死守應天,就與元璋打賭。只要元璋能射下三丈外士兵帽子上的紅纓,十萬元軍就按兵不動,否則就準備在應天城開戰。元璋氣定神閑的開弓放箭,只見士兵帽子上的紅纓紋絲未動。
元璋一箭射出,紅纓并未掉落。元璋使個眼色,高敏假意過去查看,用暗藏在手中的小刀割斷紅纓,取在手上。擴廓帖木兒哪知兩人會在他眼前唱雙簧,只能下令安營扎寨,休整一天。他倒要看看張士誠是否會真如元璋所說,退兵隆平。
張士誠那邊也得探馬來報,擴廓帖木兒距應天五十里就安營扎寨。這下張士誠心里開始七上八下,又聽到劉伯溫暗示玉婷在應天會受戰亂之苦,他立刻只身前往應天欲救玉婷出“火坑”,這也正踏進了劉伯溫和秀英設下的陷阱。
張士誠到了應天朱府,如入無人之境,強行打暈玉婷就要帶走,卻在城門被秀英和守城士兵攔下。按劉伯溫的布置,須留下張士誠,以其為人質,逼其退兵。只可惜秀英見張士誠一番真情,下令放張士誠出城,大好的計謀功虧一簣。
消息傳到元軍大營,擴廓帖木兒是哈哈大笑,元璋也是不慌不忙。只有高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朵而只也暗暗擔心。此時元璋想離開,擴廓帖木兒要留,那只有再打一個賭,比摔跤,元璋贏則離開輸則留下。擴廓帖木兒自幼習得蒙古摔跤,元璋哪是對手,幾下就被摔得爬不起來,只能留在元軍大營“養傷”。擴廓帖木兒已經打定了主意,應天沒了主帥必然不是張士誠的對手。待張士誠攻下了應天,元軍再消滅張士誠替朱元璋報仇。到時朱元璋感恩戴德,再將德德瑪許配給他,這樣就為大元得到了一員猛將。
雖未抓住張士誠,可劉伯溫也沒責怪秀英。他已事先在小路上安排一哨人馬,如若未擒到張士誠,就襲擊張士誠的糧倉輜重,讓他沒了糧草只能退兵。可只有一天時間,要找到三十多座糧倉方位并逐一摧毀,談何容易。劉伯溫便先放出風去,天黑之后要盡奪張家軍糧草。風聲傳到張家大營,張士信、張士德大亂,隨后又接到探報輜重部隊被接連襲擊,更加懷疑有人泄露了糧草存放的地點。兩人一核計,這輜重情報除了他們二人,就只有大哥張士誠知曉。難道是大哥帶回的郭玉婷偷走了輜重部署的地圖,送到了劉伯溫手中?
張士信和張士德氣沖沖到大哥的營帳之中,喝問郭玉婷。張士誠聽聞輜重遇襲也是一陣心驚,他雖不敢懷疑玉婷,可得知朱元璋正在擴廓帖木兒大營,哪還會不生疑心。但他仍不甘心退兵,便派張士信到擴廓帖木兒大營求援。怎想到,擴廓帖木兒與朱元璋在帳內飲酒,不許任何人打擾。這根本就是元璋打著與擴廓元帥商量要事的幌子,讓張士信無法與擴廓帖木兒溝通消息。元璋和擴廓帖木兒喝了大半天酒,都沒談什么重要事,倒是把張士信氣得調轉馬頭回了自家軍營。
既然得不到支援,張士德只好搭建臨時糧草大營,收攏所有糧草并派重兵把守,以防被朱家軍劫走。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劉伯溫并非要奪,而是要燒糧草。當晚喬裝成輜重小隊的朱家軍混入大營點火,火借風勢,糧草大營瞬間燃起熊熊烈焰。幾萬重兵只能眼睜睜看著糧草付之一炬。
趁張士誠大軍慌亂之時,秀英帶幾千人在遠處山上點起火把。放眼望去,幾個山頭都是火光通明,似有十幾萬人馬。此時張士誠更無懷疑,認定是擴廓帖木兒的十萬大軍會同朱元璋的三萬人馬前來襲營。他只覺得胸口氣血翻涌,一口鮮血險些噴出。張士信和張士德只能連夜撤軍,駐扎在隆平。
聽聞張士誠軍隊被劫軍糧退兵隆平,擴廓帖木兒大怒,連罵朵而只為何不早些稟報。經一旁的元璋提醒,擴廓帖木兒才想起是自己下的軍令不許任何人打擾,這時方知中了計。他真想一刀砍了朱元璋,可蒙古人慣有的英雄氣節,又讓他做不出這等卑鄙之事。如今張士誠撤退,他又中了元璋的計,無顏再攻打應天,只好下令班師回朝。
第二天清早,元璋告辭,高敏毅然跟隨著一同返回了應天。元璋計退二十萬大軍,解了應天之危,陳友諒也在計劃著辦一樁大事。東都江州初建成,請了徐壽輝來慶賀。徐壽輝毫無戒心欣然前往,卻不知陳友諒要借此機會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