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蓮恐怕想不到,友諒就是要用她的清白換漢陽和王位。幸好秀蓮機智,虛與委蛇、千般應付才終于讓色鬼皇帝徐壽輝醉得不醒人事。她本想借這個機會殺了徐壽輝,讓友諒可趁亂拿下漢陽。但關鍵時刻被王妃打擾,終是未能得手。王妃命人將秀蓮送出宮,安置在城內太師府中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友諒蓬頭圬面,癡癡呆呆的在大街上向宮門走去。這副模樣引得路人議論紛紛,言辭中除了對友諒的嘲笑外,還有對徐壽輝的鄙視。友諒跪在宮門前,“乞求”皇上還秀蓮給他。附近的人都來看熱鬧,人是越聚越多,小太監急忙回宮中稟報。王妃出來,讓友諒去太師府找人。
鄒普勝從友諒讓妻子在殿上獻舞開始,就知道友諒必有后招。他連夜派仆人往沔陽方向尋找,果然發現張定邊和青青率領五萬陳家兵在向漢陽進發。找到陳家軍的仆人,立即向張定邊獻計,走城北道就可繞過邊防大營,神不知鬼不覺的到達漢陽城下。鄒普勝知道陳友諒詭計多端又心狠手辣,但總比貪杯好色的徐壽輝強。天完國就需要陳友諒這種人,才能奪取天下。
這時友諒也趕到了太師府。見到秀蓮安然無恙,友諒即高興又有些失望。在感謝太師相助之恩時,友諒和鄒普勝一拍即合,決定為天完國換個明君。可等友諒回到迎賓館,卻見門前有重重禁衛軍把守。正在擔心事情敗露,徐壽輝笑呵呵的迎了出來。他在館內設宴,為昨晚發生的事賠禮道歉。他突然來這一手,讓友諒狐疑不決。
元璋多次求劉伯溫出山,都碰了軟釘子。這一次秀英決定親自出馬,她在路上買了新鮮的河鮮,正是上好的下酒菜。又帶了一壇好酒,就和元璋一起到了劉伯溫的茅廬。劉伯溫本不喜歡吃魚和螺螄之類的小鮮,可吃了秀英燒的小鮮,覺得不僅沒有腥氣還多了河鮮特有的甘甜。秀英自幼熟讀道家經典,與道家出身的劉伯溫談經論道起來,也不輸于他。一番治國之道談下來,秀英用幾盤小鮮換來了劉伯溫出山相助。
徐壽輝此次來,明著是來道歉,實則想離間鄒普勝與陳友諒。可友諒與太師之間早已有了默契,所以不論徐壽輝說什么,友諒都是敷衍了事。回沔陽時,徐壽輝和眾大臣送出城門。這一次徐壽輝規矩了許多,還想與友諒結娃娃親。友諒明知自己的兒子與元璋的女兒有婚約在先,可仍跪地謝恩。
出城后,友諒在半路與定邊、青青匯合。定邊和青青對鄒普勝來接應的人,并不信任。友諒回來后,則堅信不疑,答應等候時機從城北道進城。當然,鄒普勝曾多次為難過友諒,此次突然相助成事,友諒絕不會掉以輕心,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果然,幾天后太師從漢陽城內快馬送來書信,讓友諒速速進城。當友諒到了太師府方知鄒普勝發動了兵變,與皇上及眾大臣商議一致,任命友諒為左丞相加兵馬大元帥。天完國此后分東西二都,西都漢陽由皇上坐鎮,東都江州由友諒坐鎮鄒普勝輔佐。此舉雖未取得天完國全部國土,但徐壽輝在西都做個光桿皇帝,已再無實力爭鋒。友諒領著全部人馬東駐江州,準備大展鴻圖。
因南方方國珍投降元朝,張士誠擔心會腹背受敵,審時度勢后決定接受擴廓帖木兒的招安。招安后,張士誠被任命為太尉,位列三公。只是部下多有不服,對張士誠日漸不滿。其實張士誠另藏私心,他召集十萬大軍北上,同時請求朝廷集大軍南下,兩面夾擊朱元璋,以期再奪玉婷。這時,隨擴廓帖木兒同來招安的朵而只開始擔心起日日想念元璋的德德瑪。
此時,漢陽兵變的消息傳到了應天。初為軍師的劉伯溫為謝元璋的知遇之恩,特意獻上一計。徐壽輝留守西都,實被架空。而鄒普勝和陳友諒帶著天完國大隊軍馬到江州,無非是想攻打應天,取金陵這帝王之氣。而原天完國的將軍丁普郎和傅友德對陳友諒并不服氣,劉伯溫讓常遇春率輕騎兵暗中保護,元璋則只身往敵營,招降丁傅兩位將軍。只要丁傅二人歸降,朱家軍就又多了五萬人馬。此漲彼消,陳友諒就不免心生顧慮,對攻打應天之事不得不再三思量。
朵而只跟著擴廓帖木兒回到大都后,看到姐姐痛苦的模樣,思來想去還是冒著泄露軍事機密的風險,告訴了德德瑪圍剿朱元璋的軍事計劃。擴廓帖木兒和張士誠已經約定各集十萬大軍南北夾擊應天的朱元璋,大軍次日就將開拔,三日之內就能兵臨應天城下。德德瑪一聽,心急如焚立刻啟程趕往應天。朵而只早知會是這個結果,只好到擴廓元帥面前請罪。擴廓帖木兒也不舍得斬了朵而只,便命他速速出發,在德德瑪到達應天之前綁回大都。朵而只畢竟還是把姐姐放在首位。他佯裝領命出城追趕德德瑪,實際上陪著德德瑪安全到了應天城下。
此時朱元璋正扮成乞丐,沖入了丁普郎的大帳。丁普郎見來人衣著襤褸,卻出口不凡,便屏退左右,聽聽他要說什么。一聽此人是大宋兵馬元帥朱元璋,而且還有刻著朱元璋印章的玉碗,丁普郎便不再懷疑。又見朱元璋敢只身前來,不由得心生佩服。
丁普郎對陳友諒早有不滿。當初還可憐他被皇上欺凌,如今才知道是友諒耍弄了眾臣。之后又遷都江州,很多軍士在漢陽的產業都不得不變賣,更是多有怨言。今天又得到軍令,丁普郎和傅友德的大軍作為主力攻打洪都縣,他陳家軍做后援,這擺明了是在變相削弱前漢陽的兵力,加強陳家軍在江州的勢力。再加上陳友諒曾有弒友領功的前科劣跡,丁普郎無需元璋多說,會同傅友德一起改投到了元璋麾下。
江州城內,友諒正與眾人商議取洪都,據潘陽,占長江兩岸,取金陵之地。此時他名為大元帥,實則是江州之王,大臣都要在階下聽他命令。突然探子來報,丁傅二位將軍投靠了朱元璋,友諒頓時目瞪口呆,一口鮮血噴出。階下的鄒普勝立時想到是劉伯溫這怪才使的詭計,可現在才想到已為時太晚。
元璋這會是春風得意,即得了五萬大軍,還得了兩位良將,最主要的是見到了高敏。就在兩人卿卿我我互訴衷腸時,朵而只將擴廓帖木兒和張士誠的計劃告訴了秀英和劉伯溫。劉伯溫不愧為曠世奇才,眼珠一轉就知事有蹊蹺。張士誠明知高敏與元璋的關系,又知朵而只姐弟情深,居然會不避開朵而只,這豈不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