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府將門功高,繼得桂枝,沈驪歌僅憑一頂軟轎入王府,享盡榮愛,朝堂百官自是頗有怨言,倘若刺殺之事泄露分毫,必會牽連家族乃至新政。劉義康叮囑沈驪歌務必保守秘密,以免落人口舌,導致局勢失控。恰好沈樂清奉命前往承休閣送食,撞見二人濃情蜜意,眼下舊怨難消,亦添新恨,其后便依太妃指令,暗中監視芳音閣動向。
陳少巽本欲追查虎膽,卻被徐臨打傷,雙雙不知去向。剛巧劉義康深陷昏迷,沈驪歌思及師兄臨行前特制秘藥,此藥雖可暫緩毒發,致人清醒,但需四個時辰以內服用解藥,否則必死無疑。
如今早朝在即,劉義康必須出面持政,沈驪歌唯有先將藥丸送其口中服下,再作決定出府尋找徐臨索要虎膽。由于此行兇險難測,沈驪歌趁機怒貶小辛、紅丹淪作苦役,防止二人遭受牽連。沈樂清觀此情境,頓生疑慮,如實回稟太妃,待沈驪歌出門之后,適時潛入閣內發現行兇匕首。
謝灝借綏遠軍諸將怨言一事作文章,其余重臣接連上奏,加上坊間廣為傳誦童謠,意指沈家欲分劉氏天下,竟擾人心惶恐,故請劉義康親自犒軍,堵住悠悠眾口。
劉義康受形勢所迫,只得披甲帶冠,臨行前鄭重交代后事,悉知沈驪歌擅自離府,于是吩咐所有侍女守好芳音閣,不許任何人闖入打擾,對外宣稱驪妃擔憂北境,自請閉關抄經,為民祈福。
與此同時,沈驪歌一路追至城外郊林,終見昔日恩師徐臨,師徒重逢并無喜悅敘話,卻因彭城王善惡是非爭論不休,從而劍拔弩張。沈驪歌拆穿徐臨真面目,但為報還多年養育,甘愿以命換藥,倘若不能長相守,只愿同生共死。
就當師徒二人白戈相接之際,陳少巽與許詹飛身趕來,順手搶走虎膽,直接丟給沈驪歌,讓她盡快回去救人。徐臨體力漸久不敵,幸得幾名黑衣人掩護,成功撤離郊林,秘見王公細說經過。
犒軍典儀上,劉義康下令拔營,拼盡全力擊殺牦牛,鼓舞士氣,待做完所有儀式后,傷口早已撕裂,鮮血滲出盔甲,陸遠站在旁邊氣定神閑,靜觀其變。
孫太妃聽聞芳音閣變動,心中了然,于是暗中布謀,準備一箭雙雕。她先派遣沈樂清將牡丹盆栽送往芳音閣,以傳話名義求見沈驪歌,待傳沈驪歌未曾出門相迎,便會佯裝大怒,縱有理由帶著謝韞之上門探其緣由,直到發現梳妝臺下藏有帶血匕首,故而坐實王府刺客傳聞。
沈驪歌不知實情,快馬加鞭趕往城內,沈植奉行劉義康命令,提前守在門外阻攔沈驪歌入府,剛要送她離開,怎料越方突然率人包圍,沈樂清更是自鳴得意,執詔捉拿。眼見事態緊急,沈驪歌篤定沈樂清尚且在乎劉義康安危,顧不得多做考慮,索性附其耳畔私語,告知中毒真相,并且通過她的幫助,暗中將解藥交由沈植。
仁壽閣內,沈驪歌垂手而立,目極高臺之人,從容自若,面對孫太妃百般質問,無論壽宴暗殺亦或大婚行刺,全都逐一否認。孫太妃雖未成功搜出虎膽,可她本人卻也不惱,而是故伎重演,先以沈家性命要挾沈驪歌緘口默言,緊接又在謝韞之面前作虛誑語,謊稱沈驪歌承認大婚當晚行刺彭城王,并于過后隱匿不報。
謝韞之聞訊大驚,繼而心痛,厲聲質問無果,當眾掌摑沈驪歌,怒斥她恩將仇報,還未待話說完,便已喟然淚下,只覺先前種種美好皆因假象,故難以接受。沈驪歌曾受王妃恩情,如今有苦難言,亦是心如刀絞。
綏遠軍士氣高漲,百口同聲謝犒,劉義康強行苦撐,險些暴露傷情,多虧沈廷章在旁掩護,待沈植將解藥轉交三寶,正欲準備離開,豈料越方突然稟明王府原委,致使他氣血逆行,當場昏倒。陸遠構陷沈氏父子,下令將其打入廷尉候審。
眼見四辰香即將燃盡,劉義宣等人焦慮萬分,直到侍從把藥煎好,忽聞孫太妃駕到,再看陸遠跟其身后,沈驪歌竟被士兵押行。孫太妃居心叵測,表面看似關切劉義康安危,實則暗耍手段,執意捧過藥碗,假裝手滑打翻。幸好沈驪歌及時掙脫士兵束縛,穩妥接住后直接將藥含在嘴里,渡進劉義康口中。
劉太妃J計落空,陸遠上前反被劉義宣阻攔,唯獨謝韞之看出沈驪歌眼中愛意,內心萬般滋味,不知如何抉擇對錯,便將所有希望寄付于劉義康,望他能夠告知實情。
此后接連數日,劉義康依舊昏沉,未有半分蘇醒跡象,謝韞之夜夜陪在床邊照料,終是心力交瘁,經由劉義宣挽勸,只得先回椒華閣內歇息。?
建康城政亂于內,魏軍趁勢發攻,北境軍情須臾之間千變萬化,劉義宣暫代處理,自顧不暇,未曾留意沈氏危難。沈楓恰巧外出歸來,眼見薛逑率兵查抄沈府,沈夫人看到次子站在門外,故意高聲奪人視線,佯擒入獄,保其未被發現。
徐臨夜訪陸府自報家門,說明來意,為能獲取陸遠信任,不惜交出重要物件,可使沈家陷入萬劫不復。陳少巽發現徐臨暗中勾結陸遠,念及此事關乎師妹安危,本想攔下徐臨,結果被他輕易逃脫。
沈夫人聽聞女兒身陷囹圄,頓時氣急攻心,舊疾復發。沈氏父子將她情緒穩住,過后推斷陸遠真正動機,眼下只能祈禱彭城王及早醒來控制大局。
廷尉審訊當天,沈驪歌據理力爭,為護沈家周全,甚至坦言她與沈家并無血緣關系。陸遠早已備好應對良策,于是當場揭發她在壽宴暗殺經過,甚至拋出兩樣關鍵證物,一件是由高祖皇帝嘉賞沈家并作賜婚信物的匕首,如今已成沈驪歌行刺兇器;還有一件則是徐臨親手所贈的嬰兒胞衣,坐實沈驪歌就是沈家夫婦失散多年的親生女兒。
證據確鑿難辨,廷尉唯有依法判決,沈氏一門謀害彭城王,死罪難逃,按律夷三族,將于明日正午問斬。三寶眼見事無回旋余地,心急如焚,但因劉義康尚未蘇醒,索性守在床旁,連連哀求,怎料劉義康手指微動,仍未再有任何反應,轉瞬陷入昏沉。
臨行前夕,謝韞之特邀沈驪歌過府一聚,沈驪歌不愿欺瞞,主動坦白所有事因,謝韞之敬其果敢率真,亦是不再妄添憎怨。姐妹二人冰釋前嫌,縱然無法重修舊好,但若念及以往情分,仍以嘆憾,各道珍重。
謝韞之黯然神傷,吩咐玉嬋燒毀沈驪歌畫像,意欲拋舍執念,重歸故態。沈驪歌認回父母兄弟,丟棄鋒芒,予以真誠,分外珍惜眼下親情。沈廷章根據女兒描述徐臨特征,故而斷定此人便是與他出生入死,同投高祖麾下的副將徐子憲。
當年高祖皇帝奇襲兗州,沈廷章奉命拖住魏軍主力,彭城王滯留城內,徐子憲則中途率人出城打探消息,怎料竟被魏軍盯上,緊隨其后,似乎已知防守兵力薄弱,立馬下令全力攻城。
由于斥候匯報叛軍就在城外,沈廷章顧忌百姓安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徐子憲和王公雙子慘死城下。然而時隔多年之后,徐子憲早已化名徐臨,更因誤解沈廷章背信棄義,貪慕權勢,所以才會聽從王公挑唆,燒毀沈家,趁亂偷走沈驪歌,將其撫養長大,布局報仇。
此時陳少巽勸說徐臨迷途知返,切莫一意孤行,甚至回顧朱雀盟昔日種種,令他略有觸動。正當徐臨傷懷之際,陸遠已派殺手埋伏在此,欲將師徒滅口,許詹出手相助,使得徐臨趁亂逃離。
薛逑率人追殺沈楓,幸好王子衿及時通知霍云,二人現身將他救下。沈楓經歷此番變故,深知沈家男兒肩負重任,恰逢北境戰況吃緊,于是決定跟隨李成勛前往綏遠軍駐地,盡一臂之力,保江山無恙,護百姓安危。
孫太妃恨兒不爭,責令劉義宣無需插手沈家案情,母子倆不歡而散,陸遠提醒孫太妃提防彭城王再生事端。沈樂清意外發現春芳密謀毒害劉義康,心中萬分糾結,既不愿讓劉義康出事,也不想劉義康提前醒來營救沈驪歌,經過再三思慮,最終選擇暴露殺手目的,并讓三寶發現毒藥。
行刑當日,城中街巷滿目愴涼,安北將軍府榮華不復,縱然落得如斯田地,仍有眾多百姓圍觀。薛逑看到徐臨混入人群,連忙追去,王子衿前來斟酒送行,直至砍刀高舉,沈驪歌忽然口吐鮮血,倒地身亡,臨終前意指陸遠下毒。
沈驪歌無故暴斃,陸遠傳喚仵作,要求當場驗尸,驗明死因再做定奪。然而劉義宣義憤填膺,怒斥陸遠行事齷齪,空城帶頭抗議,鼓動百姓群情激憤,更將矛頭指向陸遠,致使廷尉延緩行刑,派人運回尸首,徹查真相。
消息一經傳開,群臣熱議,謝韞之震驚沈驪歌死訊,孫太妃暗惱棋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