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亂民不安,尺寸朝堂各懷心事,有異心者,悖其意掣肘;無異心者,言其實折臂。縱觀沈廷章戎馬半生,見慣腐蠅斗虎,最后仍被禍及親眷,決然請辭,遣散府中奴仆,僅留幾名心腹,待此戰告捷,便攜沈夫人歸隱故土,為其鑿半畝荷塘,治愈癔疾,安享余生。
劉義康記錄民情十載,創舉新政一朝,而今皆已成冊,悉數贈予劉義宣,望他修身為本,以民為重,懂得辨明情理,方可護好大宋。劉義宣服膺此番良言,欲化被動為主動,卻不知陸遠正趁他羽翼未豐,暗中通謀謝灝,待士族拿兵出糧,牽制北境,制約朝堂,屆時一舉兩得。
王子衿得知沈植遠征,特地拿來十壇好酒備軍,本想與他依依惜別,珍惜眼下時光。奈何沈植太過木訥,不解風情,繼而氣惱王子衿,泣訴有情不能眷屬,命運造化弄人。王子衿真心相待,沈植亦不負所托,為能讓她安心,當即跑到王府門前立誓,直至王公答應等他凱旋歸來,便允二人婚事。
當天夜里,月下輕舟,船艙內景依舊,人未如故,劉義宣對沈驪歌話述說家常,回溯往昔點滴,談及動情處,幾欲哽聲。船外天燈冉冉升起,滿載祈愿,沈驪歌似受觸動,潸然淚下。然而劉義康驚喜看去,卻不見她半點蘇醒痕跡,仍舊是白衣裹瘦影,云水寫病姿,嗆的劉義宣酸目長闔,抵額相對,緩緩道出離別之詞。
劉義康連夜繪制數副墨畫,隨即掛滿整間叁玖堂,無論語笑嫣然;松蘿共倚;亦或眄視指使,耳鬢廝磨,副副都有沈驪歌,處處皆是朝夕。沈驪歌坐在其中,望著燈火映屏,聽著腳步遠去,不自覺間攥緊手中玉佩。
出征北境當日,謝韞之與孫太妃跪在佛堂祈福,城中天色似是烏沉,最后一縷暮色隱于霜天,待眾將領飲下行軍酒,方有余光垂簾,照出劉義康提韁縱馬,率軍長行。
沈氏父子提前秘發調令,現已集結人馬,待將沈夫人安頓好,便可動身北境匯合。眼見馬車臨近城門,兩旁百姓蜂擁而上,紛紛攔下馬車挽留,偶有薄涼幾人惡意妄言,指責沈廷章貪生怕死。沈廷章并未過多計較,揚聲安慰眾人,表示彭城王親征定會驅除魏軍,歸還世人太平。
自從劉義康率軍開拔以來,竟陵王代為監政,日夜鉆研文書手稿,從中發現朝中部分士族侵占良田,私藏部曲,導致財庫長期虧空,兵戶也是越來越少,若想征兵納糧,恐怕此舉任重而道遠。
陸婉兒送別陸遠,委托季恕轉達相邀,劉義宣應約前往驀然軒,倆人又是一曲合奏,掩下滿室清華。陸婉兒心思敏巧,雖然不明沙場戰事,但有一番真知灼見,此后便已決定會跟陳少巽請教醫術,希望可以援手他人。
王子衿時常會去叁玖堂照顧沈驪歌,堂內墨畫尚在,同時多添一株梨花,幾封來自北境的書信,字里行間透露著劉義宣的叮囑與思念。沈驪歌呆呆看著信紙內容,待王子衿轉身為梨花澆水之時,手指微動,雙眸布上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