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甲全軍入城,包圍建康宮,陸遠私自調動中軍,拘禁百官,又以孫太妃性命相要挾,逼迫竟陵王交出虎符,隨后又將母子二人囚禁王府,不得外出。孫太妃妄弄權術引殺業,最終反噬惡果,害人害己,所做之事皆屬夷族大罪,劉義宣對此失望至極,可嘆母妃枉顧親情,蒙受J人蠱惑。
官員府邸全被安插暗探,朝臣無路可去,只能目睹陸遠坐擁朝堂,暫持朝政,更以彭城王殯天為由,吩咐中書令擬詔發喪。然而大宋永昌,需得江山富庶,人心思定,皇權更迭必然有人與之抗爭,陸遠當庭斬殺賢良,妄圖堵住悠悠眾口,殺一儆百。
沈驪歌事先布下圈套,誘敵深入,待知陸遠已獲虎符,立馬安排朱容假傳軍報,特將季恕行程散播出去,繼而為劉義康爭取更多時間回城。陸遠悉聞丹陽兵即將抵達建康,先讓薛逑率人前往郊外攔截,緊接便以竟陵王謀逆罪行,扣押季恕,若有人膽敢反抗,就地伏誅。?
越方帶領手下闖入宮闕,逼迫眾臣盡快簽下詔書。謝灝意欲起筆帶頭,忽然察覺有人潛藏房頂,從外窺探,心中瞬間了悟,迅速轉變態度,慷慨譴責對方大逆不道。果然話音剛落,沈驪歌攜霍云等人紛紛跳下房檐,成功克制叛黨,殺死越方。
事發當日,陸遠披堅執銳,率領黑甲軍逼宮,怎料人至城前,卻見劉義康推門而出,與他正面相對,無論城樓亦或隨行士兵,皆被策反,就連謝灝也都臨陣倒戈,帶領官員指其罪證。
如今大勢已去,翻盤無望,陸遠自認成王敗寇,甘被擒獲,所犯惡行既將公諸于眾,警百官引以為戒,安萬民上下一心。
薛逑不敵沈楓,僥幸逃生,負傷后打算前去通知主子,結果為時已晚,眼見陸遠被抓,強忍悲痛之余,連忙回府通知陸婉兒,隨即帶她藏進密室,躲過官兵搜查。
沈驪歌去見謝韞之,姐妹二人相聚,歷經此番,感慨甚多。其后劉義康重回彭城王府,沈驪歌激動復述起兵過程,雖有驚險,但也慶幸,愿意從此歸于靜閣,擱置長刃,伴夫君身側,成為賢妻良母。
孫太妃聽聞陸遠入獄,僅有片刻驚慌,念及她對彭城王既有養育之恩,萬不會重罰嚴懲。然而侍女春芳擔心兵變牽連竟陵王,孫太妃再三思量,決定提前燒毀合謀信件,怎料正要打開木匣,鑰匙居然被換,信件不翼而飛。
春芳回溯先前種種,恍然想起沈樂清神色異常,于是奉行孫太妃旨令,特去下人別院捉拿,奈何沈樂清早已收拾行李潛逃,盡管翻遍整間寢房,依舊查無所獲,反倒落入沈驪歌眼中,略感起疑。
離開別院后,沈驪歌親自前往苦役處接回小辛和紅丹,主仆三人喜極而泣,小辛更是激動萬分,甚至講述近日不眠練習禮節,聽得沈驪歌熱淚盈眶,答應以后絕對不會拋下她們。
世間萬事駁雜,表里莫辨,譬如陸遠所救,未能所托;三寶所知,未必所真;孫太妃與彭城王不是親生,勝似親生,迥失原意,僅存其表。
全城搜捕陸氏余孽,眼下無法藏身,薛逑欲為主子報仇,特將陸婉兒送到張侍郎府邸,因陸遠先前有恩于他,堪可托付。怎料薛逑前腳離開,張侍郎轉面無情,喝令下人趕走陸婉兒,迫使她慌亂逃至驀然軒,意外發現劉義宣真實身份,只覺空余危亭寂寥,渺渺蒼天浩大,人心霎冷。
三寶悠然轉醒,驚覺身處謝家別院,問及緣由,方知承蒙謝灝出手相救,卻未看透謝灝道貌岸然,即便曾與孫太妃沆瀣一氣,仍是私下派人打暈三寶,自留后路,佯裝忠良。三寶暫辭謝灝,立馬趕回王府告知實情,爆料孫太妃通謀陸遠,構陷眾人。
劉義康聞訊悲痛,思及幼年種種,疇昔歷歷,繼而前往仁壽閣,談起孫太妃待他赤誠,護他周全,更與生母情如姐妹,為何屢下毒手。然則皇家向來爾虞我詐,血脈親族何曾安寧,縱有千般賢善傍身,仍舊抵不過權利遮眼,孫太妃心生悔悟,奈何時過境遷,一切皆變。
許詹奉命張貼沈樂清畫像,四處城門均有官兵把守,每日都對過往行人嚴格盤查。沈樂清眼見無機可乘,便往靜僻巷口走去,巧遇薛逑。沈驪歌悉知劉義康深陷苦惱,于是主動講述朱雀盟往事,包括她與師父之間恩怨點滴,劉義康感觸頗深,暗定抉擇。
如今J佞伏法,孫太妃養癰遺患,罪行昭彰,證據確鑿,眾臣接連進諫,奏請劉義康依法擬詔。劉義宣獨自站在仁壽閣門口,遲遲未進,隨即跑到承休閣懇求四哥看在多年情分,放過母妃,命其遠離建康。
孫太妃自知罪無可恕,索性摘取花鈿發釵,身著葛衣,俯首請罪。劉義康見之動容,幾不能辨,俄而宣告孫太妃被貶為庶,永居皇陵,以終生反思己過,永不得再入建康。此令一開,劉義宣同孫太妃潸然淚下,叩謝王恩。
斬首當日,百姓聚集,一眾余孽押至刑臺,陸遠亦在其后走來,身為人臣數十載,迷戀權位,禍亂綱常,搬弄朝堂風云,違逆君臣之道,有此下場,早該預料。然他害人終害己,未聽先父臨終遺言,如今淪作階下囚,一紙荒唐述盡他生平惡事,一刻斬首禍及無辜親族。
劊子手起刀落,陸遠看淡生死,面無畏懼,沈驪歌陪同劉義康站在樓臺目極眺望,直至他人頭落地,臺下軍民歡呼一片,陸婉兒與薛逑悲痛欲絕。
陸氏一黨塵埃落定,數十年斗爭終將平息。沈驪歌帶著陳少巽、空城前去祭拜阿奴,親自取出二人曾在秀麗山下的珍藏美酒,以祭朱雀盟在天之靈,若有來世,再做兄弟姐妹,不論家世,無謂身份,只要沒有仇恨殺戮,隨心而活,自由自在。
菩薩畏因,眾生果果;不得解脫者,終其一生為利為欲;為情為恨,同無形之韁鎖,無物之囚籠,謂之羈絆。孫太妃悟得此念,為時已晚,其余人尚陷執念,難以脫身。
陸婉兒自從刑場離去,未留蹤跡,陳少巽四處打聽下落,不得音訊,最終來到慈幼院觸景傷情。劉義宣暫避朝政,遠赴皇陵在即,前往驀然軒欲訪陸婉兒無果,唯恐難再續緣。王公堪破劉義宣心中掛牽,待他走后,特派陸婉兒蓄意接近,伺機復仇。
臨別當日,無人前來相送,孫太妃落寞出府,幾次回頭,徒添傷感,唯有謝灝派人贈與安神香作禮。劉義康默默站在閣樓,目睹馬車隊伍揚長而去,急景流年納入眼下,逐漸模糊,余留緣起緣滅,緣聚緣散,故眾生之羈絆,皆為定數。
早朝之上,三寶移文致命,特召沈廷章班師回朝,授予五兵尚書一職;其長子沈植統領中軍;次子沈楓任安北將軍,鎮守北境。朝臣聞詔皆驚,尤見彭城王如此進用沈家,紛紛表示不滿,更有人對徐臨一案提出異議,直至三寶奉命宣讀陸遠罪證,洗清沈氏冤屈以及說明權宜之策,方令眾人信服,給天下交代。
謝灝銳勢雖隱,野心未降,尤見沈驪歌入府討得劉義康歡心,沈家權利越甚,怎甘居于人下,更是遷怒于妹,恨其不爭。然而謝韞之不恥兄長行徑,責其小人之心,想她沈驪歌身為將門嫡女,披堅執銳,隨同劉義康出生入死,功不可沒,縱然將來誕下長子,仍作美談一樁,絕無妒意。
當天夜里,沈驪歌洗手做羹湯,劉義康為卿種嬌蓮,夫婦酒過三巡,又到花園賞景。侍衛婢女跟隨身后,閑聽驪妃醉話闌珊,享盡彭城王寵溺,羨煞“旁人”,就連三寶與小辛也都互生情愫,仰仗月色迷人,促進兩對眷侶。
經由王公私下安排,陸婉兒事先埋伏路邊,待聞馬車隊伍將近,伙同他人上演一出“惡霸欺凌弱女”戲碼,引得劉義宣前來施救,謊稱家兄販貨誤中J人圈套,以至于身死異鄉,欠下大筆債務,令她舉目無親,投靠無門。
孫太妃細端陸婉兒楚楚可憐,再加上劉義宣與她早已熟識,索性收在身邊侍候,一同趕往皇陵。抵達皇陵之后,仆人念及孫太妃庶人身份,對其出言不遜,劉義宣見此怒火中燒,下令重罰,暫護母妃周全。
王子衿陪同沈夫人過府相聚,沈驪歌聞訊大喜,提早命人籌備各類吃食,包括熬制蓮子羹湯。由于沈夫人癔癥尚未痊愈,對于沈驪歌認知僅限王府側妃。一番恭敬作禮,生疏交談,使得在場人不知所措,倒是沈驪歌并未悲觀,而是親手端來蓮子羹請她品嘗,并且蹲在旁邊試探提及羹湯做法。
沈夫人吃著味道熟悉,逐漸陷入沉思,腦海閃過零碎畫面,皆與嘉兒有關,卻無嘉兒容貌,導致沈夫人回過神來,仍對沈驪歌毫無印象。王子衿安慰沈驪歌耐心等待,相信終有一日總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