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樂清獲悉孫太妃密函,其內所表謝灝通謀證據,于是攜帶密函登門懇請謝灝出手相助。但是謝灝善于權衡利弊,僅憑沈樂清一人不足以讓他取舍,直到看見身負重傷的薛逑,自此便將二人收入麾下。
三寶覓來鸚鵡教養,原本打算送給小辛,結果竟被劉義康借花獻佛,并在七夕當夜籌備驚喜,特將船艙改作喜堂,牽引沈驪歌來至此處,予其承諾,贈其婚約,舉辦一場只屬于二人之間的婚禮。
事后朝堂再起波瀾,先前征兵受阻,全因高門侵吞山林川澤,開墾他人土地,致使百姓無家可歸,淪作流民,最終被迫進入士族田莊,成為部曲。皇帝詔令即日實行土斷之策,清查戶籍,收歸國庫,按照人口還地于民,若有士族莊園隱匿漏戶,知情謊報,均以律法論處。
然而新政令下,朝臣沸議煩憂,各府地官員互相推脫,士族亦不肯交出良田部曲,其中陳郡、太原極為猖獗,兩地隱匿流民多近三千余人,如果長此以往,恐成禍亂。
方清如實報政,劉義康意欲懲治比周黨派,于是另謀良計。次日便在知鑒殿前設局,先讓方清揪出顧為淵、王猛、柳麟等人罪行,再以核實誤差為由,當場責令謝灝主理新政,親自督察士族部曲,隨即將他擢升太傅,提尚書令,封東海公。
朝中士族皆以謝家馬首是瞻,如今謝灝三重拜命加身,亦如山芋燙手,令他處在風口浪尖。倘若推辭不受,新政必定交由方清,命脈掌握他人手中,實令群臣懷疑謝灝立場;倘若接下委任,將要面臨兩難抉擇,做好新政會讓士族唾棄,與他離心,怠慢新政則被降罪。謝灝斷定劉義康算準眾人心思,周旋之余也在趁機尋找對策。
魏軍退出黃河,沈氏父子即將折返建康城。沈驪歌為能喚回母親記憶,于是便讓王子衿帶沈夫人來首飾訪,本想借助木蘭手釧引導,講述手釧來歷。奈何沈夫人僅僅增添零散畫面,始終未有嘉兒明晰模樣,根本無法認出對方。
沈樂清得知沈夫人癔癥日漸嚴重,索性守在寺廟佯裝祈禱,故意唱起兒時童謠,謊瞞身世。沈夫人思女心切,果然將她當成親生女兒,霎時熱淚盈眶。待“母女”二人相認后,沈夫人想帶沈樂清回府,怎料沈樂清自有謀算,先贈兩本經書給她抄寫,故而誣陷沈驪歌霸占沈家嫡女位置,惡意挑撥。
陸婉兒陪同孫太妃修身養性,平日里插花彈琴,抄經念佛。孫太妃對她越發喜愛,尤其瞧出此女愛慕自家兒子,偶爾便拿曲譜打趣,惹得陸婉兒面露嬌羞。劉義宣通過季恕傳述了解建康近況,孫太妃見他憂心政務,勸他回去幫助彭城王,承諾以后絕不涉足朝堂要事。
薛逑忠心護主,誓死要為陸遠報仇。謝灝表示打蛇需得七寸,緊接遞給薛逑一封信件,叮囑他要切記撇清謝家關系,隨后又讓屬下陸侊從旁協助。
沈楓前往彭城王府稟報軍務,順帶探望長姐沈驪歌,姐弟倆一如既往嬉鬧,結伴去見劉義康,意外聽聞百姓聯名上表請愿書,欲為沈廷章建立長生牌。然而部分大臣認為武將功高蓋主,提議分散沈家兵權,甚至談起驪妃獨享專寵,氣得沈楓欲要沖去爭辯,沈驪歌及時將他拉走。
辭別長姐之后,沈楓義憤填膺地回到府中,看到沈夫人心情愉悅,哼著歌謠,也便消去些許怒火。只是沈夫人近來癔癥越發嚴重,就連正叔也有察覺,甚至發現夫人頻繁抄寫經書,常去寺廟。沈楓心生困惑,但也不便多問,其后沈夫人再度來到寮房,贈與沈樂清手抄黃卷以及發簪。
沈樂清意不在于母慈女孝,實則想要照其筆跡臨摹,繼而修書北境邊陲,誘導沈廷章赴約未央湖。由于未央湖乃是沈將軍夫婦初見之地,所以沈廷章見信未疑,帶著沈植調馬轉道。
如今沈氏父子即將凱旋歸來,王子衿便向王公表明態度,認定沈植既為此生摯愛,非君不嫁,況且二人早在馬頭成婚,廝守終生。王公念及女兒堅持,唯有成全心愿,應允沈家婚事,為她籌備妝奩,隆重送嫁。
沈驪歌決定回家探親,劉義康主動為她打點物品,大方搬出府內所有稀世之寶,奇花異草,任其隨便挑選。劉義康不舍沈驪歌離開,約定三日為限,沈驪歌下廚置辦飯菜,乘隙向他撒嬌,討來幾壇好酒帶給父兄,惹得劉義康佯裝痛心,與她恩愛倍增。
小辛趴在門外偷聽,感嘆日后也要嫁給像彭城王一樣的男人,怎料三寶醋意泛濫,忍不住埋怨兩句,竟被小辛當場嘲謔。察覺三寶臉色瞬變,小辛自知失言,趕忙道歉,幸好許詹和他從小長在王府,互知脾性,三兩下便已化解矛盾。
回門當天,安北將軍府熱鬧非凡,王子衿前腳剛到,沈驪歌隨后趕至,連同數輛馬車托載隆重厚禮,惹得百姓爭相圍觀張望。沈楓和正叔提前邀請大廚設宴,眾人忙得不亦樂乎。沈夫人屢受沈樂清挑唆,心起怨恨,不僅有意疏遠沈驪歌,甚至對她冷言相向。沈驪歌自我安慰,隨后又與大家談天說地,約定今晚不醉不歸。
沈楓遲遲不見父兄回來,索性前往驛站迎接。沈驪歌考慮周到,特地備好胭脂粉黛,叮囑王子衿打扮漂亮見家兄,王子衿拿出沈植親手雕刻發簪,不由陷入回憶,彎唇淺笑,往昔遐思夢中幾多情境,眼下將要實現。
與此同時,沈氏父子縱馬奔往未央湖,思及親眷就在前方,二人心情激動,恨不得立刻飛去。怎料馬至郊林,竟被長索絆倒,伴隨戰馬向前栽倒,沈氏父子皆從馬背滾落,正欲爬起,幾排木刺自四面八方襲來,緊接便有數十殺手將其圍住。
沈氏父子身陷困境,毫無勝算,多次未能躲過暗器,不過片刻便已血染全身。薛逑扯掉帷帽,將劍架在沈植脖間,逼迫沈廷章下跪求饒。沈植不愿見父受辱,臨終托憾,繼而握緊王子衿信物,刎頸自盡。沈廷章悲慟欲絕,踉蹌爬向兒子,緊緊把他抱在懷中,凝噎生愧,薛逑緩緩走來,將其一劍刺死。
沈楓抵達驛站悉聞父兄轉道未央湖,待他趕至郊林,驚覺為時已晚,天人永隔。建康城內聚集兩道百姓,沈楓拉運尸首歸來,跪倒沈府門前,嚎啕痛哭。沈樂清躲在街角觀望,暗中譏笑。
團圓之日,萬家相聚,沈府綴素懸縞,眾侍銜悲掩泣。王子衿緊緊抱住沈植,悲愴哀怨,怨其先行,棄她離去,疇昔執手承諾,而今未聞郎聲。
沈驪歌為查兇手,跟隨沈楓前往郊林,此際天降大雨,雨水沖刷所有痕跡,縱然尋遍各處,仍未有所收獲。現場僅存殘缺暗器竹管,以及沈廷章珍藏蓮子,唯獨沒有發現薛逑遺留玉佩。
劉義康尚在府內擬詔賜婚,原本打算促和沈植姻緣,怎料許詹忽然來稟噩耗。劉義宣正要傳授陸婉兒馬術,直至聽聞沈氏父子遇伏而亡,當即決定返回建康,刻不容緩。
當天夜里,沈驪歌蹣跚歸來,目及舊景依稀,步伐陡然一止,目光遲疑,似又遲疑,點滴畫面屢上心頭,仿佛窺見父兄音容笑貌,霎時泛起諸多凄楚。沈驪歌氣急攻心,羸弱身軀已難承受,仍是不顧眾人阻攔,堅持守在靈堂之內。劉義康愧對沈家忠烈,復忝沈氏父子,尤見沈驪歌困苦沉痛,不知如何勸慰,唯有將她攬入懷襟。
事后沈楓告知詳細經過,沈驪歌冷靜下來,仔細回想現場曾有設置陷阱痕跡,雖然兇手想要故意抹去,偏巧沈氏父子傷痕便成最好佐證,全身千瘡百孔,手段殘忍,因此斷定殺手作案時必定充滿仇恨。
如今陸遠已死,想要報復沈家之人唯剩薛逑,沈驪歌提劍欲要出門報仇,劉義康連忙將她攔住,畢竟薛逑藏匿暗處難以搜尋,手中掌握黑甲軍殘部,恐怕會對沈家更為不利。
劉義康叮囑沈楓好生看好沈驪歌,隨后便和劉義宣私下討論,縱然薛逑憎恨沈家,單憑他一人之力無法籠絡眾多高手,除非還有幕后主使。兄弟倆同時猜到何人所為,彼此心照不宣。
沈府上下緘口默言,全因顧忌沈夫人病情,所以并未告知。王子衿強顏歡笑,在旁侍候,然而聽見沈夫人念叨她與沈植盡快完婚,心緒再度沸燃。王子衿安頓好沈夫人歇息,緊接如同逃離般走出房門,待將房門關上,終是痛哭流涕,繼而凄絕,最后不堪回憶地闔攏緊閉。
轉眼數日已過,便該出殯入殮,沈夫人執意要去寺廟送經,疑惑不解,好奇詢問緣由,奈何沈夫人未忘沈樂清先前叮嚀,仍是不肯說明緣由。沈驪歌親自送來糕點,怎料沈夫人依舊對她心生隔閡,不但破口怒斥,甚至打翻食盤,明確表達反感態度。正叔幾近看不下去,正想和夫人透露真相,沈驪歌立馬將他拉住,委托正叔照顧好母親。
與此同時,綏遠軍為沈氏父子舉行葬禮,沈驪歌與沈楓登上高臺,執旗招魂,眾將聞聲悲戚,親手蓋上棺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