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竟陵王與四哥從小便在高祖皇帝身邊耳濡目染,如此淺顯道理怎會不知。先前劉義宣當局者迷,可在冷靜之后理清頭緒,發(fā)現(xiàn)此案疑點甚多,尤其先前暗訪廷尉聽到劉義康申辯條理分明,索性順水推舟,伙同沈驪歌等人靜候時機,唯有先入死局,方可置死地而后生。
王公籌謀半載,棋行險招,萬未料想孫太妃以死明鑒仍未扳倒彭城王,到頭來竟會功虧一簣,敗于陸婉兒婦人之仁;輸在沈驪歌倒戈相向。自從朱雀盟建立,王公蟄伏良久,而今東窗事發(fā),也便不再遮掩,趁亂推翻火油,強行帶走王子衿,逃進密道。
沈驪歌緊隨其后,通往隱蔽暗室,兩頂正棺入目,包括亡故兄弟牌位。王子衿得悉王公害死沈氏父子,痛不欲生,想她出身瑯琊,受教孔孟,實在不忍門族肆逆,葬送沈植以命守護的江山,于是當場拔劍自刎,臨終前緊握定情信物,哀求家父收手,既然兄長已逝,切莫牽連無辜,殃及百姓。
劉義宣吩咐沈楓先將陸婉兒押入廷尉,其后便在地牢內找到陳少巽,奈何陳少巽武功被廢,身中劇毒,狀態(tài)亦如沈驪歌當初那般毫無反應。沈驪歌接連失去兩位至關重要之人,不由悔恨交加,泣不成聲。
所有案情真相大白,誤解化了,王公依法斬首,劉義康宣布竟陵王代管尚書臺,以此重續(xù)兄弟情誼,與他聯(lián)手開創(chuàng)大宋未來。劉義宣受之有愧,親自登門誠懇道歉,無論是對四哥,亦或沈驪歌,曾經都已釀成大錯。幸好夫妻倆不計前嫌,沈夫人亦是將他當成親兒看待。
如今名已正,言已順,事已成,建康城一片歡慶,百姓安居樂業(yè)。三寶和小辛喜結連理,謝韞之不但找到熱情所在,傳授慈幼院孤兒讀書習字,丹青筆墨,更在大婚當日帶著孩子們送上佳侶繪圖作為賀禮。
沈府好事將近,府中張燈結彩準備迎娶新媳過門,沈楓眼見梅綺愁顏不展,猜測她是思鄉(xiāng)心切,索性邀請盤古族人參加喜宴,鄉(xiāng)親們大包小卷遠道而來,梅綺大為感動。
經由劉義宣再三相求,皇帝終免陸婉兒死罪,但她需得流放邊塞,以作懲戒。劉義宣親自探獄送行,感嘆二人有緣無分,眷念驀然軒撫琴共舞,不知彼此身世,只有高山流水,堪稱美好。
陸婉兒欲見陳少巽,奈何罪責加身,無法行便,劉義宣遞上陳少巽困于地牢時親筆信件,其內短短數(shù)語,道盡心聲,唯望從今以后,各自晴天,無復相見,再不相念。
自此之后,眾人暫別以往煩擾,劉義康陪伴沈驪歌栽種梨樹,沈驪歌也想安詳現(xiàn)下溫馨,同他聽風看云,耳鬢廝磨。倆人約定生兒育女,百年歸老,然而皇帝忽聞沈驪歌出自朱雀盟,頓時勃然大怒,立馬擬詔命令劉義康要在三日之內親自處決驪妃,確保他在朝中避免非議,無損皇族威嚴。
陰雨連綿數(shù)日,從不見晴,劉義康遙遙長跪階下,懇求皇帝收回成命,直至應允。然而雙膝磨破,鮮血染衫,未得半點回復,三寶無法面對沈驪歌,只得謊稱彭城王受召侍疾。沈驪歌信以為真,提前做好飯菜,叮囑三寶監(jiān)督劉義康按時吃飯。
當天夜里,劉義康經由屬下攙扶返回承休閣,見得滿桌佳肴,泣不可仰,隨即隱忍傷痛更衣,前往芳音閣強顏歡笑,親自為沈驪歌輕描黛眉,極盡溫柔。
香閣之內鬢斜簾影,裙遮屏畫,珠玉流光烘得眷侶恩愛,可是眼下愈發(fā)甜蜜,劉義康愈感悲涼,縱然他在朝堂監(jiān)政多年,卻也絕非滌凈塵襟,一無系戀。當初結識沈驪歌在前,二人患難與共在后,從此立下誓言,今生共偕白首,福禍相依。
劉義宣早已做好萬全準備,倘若沒能勸諫皇帝改詔,便會徹底遠離朝堂,假借三月休沐為由,攜帶沈驪歌避世歸隱,無論東山高臥、餐松飲澗,只要能夠同她廝守,至死無憾。
沈驪歌未知實情,誤作外出游玩三月,故而笑靨一展,約定每年各執(zhí)風鈴掛在梨樹枝頭,若待九十韶光過,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可聽鈴聲講述疇昔,重溫美好。
奉旨監(jiān)斬第一日,朝臣聚集王府,聯(lián)名上奏,懇請彭城王當機立斷。劉義康厲聲拒絕,獨自趕赴皇宮,滿懷希望而去,卻被皇帝拒見,回途觀得漫天梨花,情景俱出,頓時神思邈邈,戚色入目。
沈驪歌滿心歡喜打點行李,打算小住棲霞山雅居,臨行前認真縫制坐墊,準備拿出陳年彼心酒送至沈府當賀禮,怎料沈府大門緊閉,府內空無一人,就連空城也都杳無蹤跡,叁玖堂空曠,倒顯端倪。
奉旨監(jiān)斬第二日,劉義康入宮撲空,皇帝依舊未作決斷,縱然有心釋放,仍需堵住悠悠眾口。即便沈驪歌功可抵過,但是王公生前已在認罪書上爆出驪妃身份,她與朱雀盟淵源頗深,絕非天下人皆能了然,僅以“叛黨余孽”謗議,何其簡單四字,又是何其復雜過去。
劉義宣愿為四哥出謀劃策,予以幫助,但是劉義康不想將他牽涉其中,索性付出政權,望他代理朝堂,護佑大宋,其意不明而喻。待人都散去,劉義康落寞坐在軟榻,尚未察覺沈驪歌躲在屏風后窺聽全程談話,還踵吞聲淚先流。
多情之月,只照西洲,沈驪歌精心布置花園;準備糕點;放飛所有孔明燈,對著劉義康訴盡衷腸。當初劉義康曾被芥醬惡搞,更成之后笑點,如今沈驪歌竟憑芥醬掩下傷感,夸起郊外梨花;湖邊小舟;亦或月下橋頭,偏愛他貼上胡子的模樣,不禁撫摸劉義康面容輪廓,言訖聲低,道出愛意,雙目皆飛紅,而淚未輕彈。
奉旨監(jiān)斬第三日,也是最后限期,劉義康步履沉重邁向宮門,等他手捧圣旨欣喜奔回王府,發(fā)現(xiàn)為時已晚。沈驪歌早在所剩無幾的時間里,默默守候梨花樹旁,摘掉代表屬于她的風鈴,端起最后一杯毒酒,仰頭飲下。比翼之酒味太淺,相濡之酒味太深,唯獨劉義康的彼心酒,始終非深非淺,未飲先醉心。
光陰荏苒如逝川,轉瞬已是三年后。如今沈府添丁,梅綺產下貴子,增添喜慶。沈楓坐鎮(zhèn)邊陲,安保江山無虞,北境軍力恢復戰(zhàn)前,各國商貿來往頻繁,大宋百姓安居樂業(yè),舉國一派欣欣向榮。彭城王與竟陵王的宏圖心愿終以圓滿,倆人聯(lián)手開創(chuàng)盛世,大力推行銓選,陸續(xù)招納賢臣良將。
滄海桑田都變,唯獨劉義康癡情未改,不但主動續(xù)胡,甚至每天照常折取一枝梨花,親自送到芳音閣。閣內舊景如故,唯獨住在此處的舊人,不知現(xiàn)置何處,待他登上棲霞山,來到籬竹雅居,雖見沈驪歌音容,奈何孑然一身。
滿樹梨花綻開,鈴聲悅耳,已成羈絆,劉義康笑覽往后若干年,仍舊記得她愛吃髓餅;愛坐小舟;愛燈上情詩;愛彼心酒釀;更愛“老頭四哥”,思此,未忘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