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楓與梅綺偶遇王公,受邀登門做客,怎料梅綺不勝桮杓,直接倒在沈楓懷里。事后沈楓奉行前往各地試點探訪,人至半途休息,轉身便見梅綺牽驢趕來,意欲隨他同行,想要共出一份力量,并且保證絕對不會拖他后腿。
陳少巽緊盯謝家動向,發現顧為淵、王猛、柳麟等人出入頻繁,雖然近期只是吃酒作畫,但有不少試點地區的名門望族相聚建康,似有密謀。恰好劉義康獲悉急報,得知荊州、陳郡、彭城均已爆發民亂,原本打算率兵平亂,然而沈驪歌懷疑謝灝此舉想要廢除新政,所以提議先讓劉義宣代他行事。
劉義宣奉命奔赴荊州安撫民心,順帶暗查士族名單以及罪證。謝灝聽聞劉義康尚在建康坐鎮,便將計劃提前實施,次日帶領士族官員聯名上奏,更以百姓安危為由,強行叫停新政。其他大臣聽聞各地焚燒良田已近千傾,傷亡過萬,不由大驚失色,加上王公德高望重,進諫之言更得人心,于是紛紛上前附議。
沈驪歌躲在旁邊目睹眾人一派小人嘴臉,公然合謀施壓,心下既惱又慮,只得靜觀其變。謝灝咬定民亂范圍擴大,恐怕會危及江山社稷,劉義康怒斥反駁,指出民怨根結并不在于新政本身,而是有人從中作梗,怎料謝灝咄咄逼人,竟拿皇上作威脅,要求上書待其裁決。
待朝散殿寂,沈驪歌主動出言安慰,提出讓他帶著王妃歸寧探親,只有引開謝灝注意,才能順利盜取盟約,舉發罪行。正當謝公酒過三巡,興致勃勃要來書房拿畫同賞,居然意外撞見沈驪歌藏在書房之內,手捧錦盒。
沈驪歌悉知謝公一生忠義,為人坦蕩,索性告知緣由,望他能夠大義滅親,取締士族惡行,慰藉百年謝氏清譽。謝公回想謝灝先前激烈觀點,實則早已深信不疑,但因事關重大,故將沈驪歌趕出謝府,隨后謊稱身體不適,先行回房休息。
荊州之地,劉義宣看到百姓發動暴亂,群情激昂,連忙穩住局面,故意關押霍云,私下商議對策,了解實情。待事件有所平息,霍云如實稟明經過,查到士族安插暗探混入中軍陣營,不但欺凌百姓,故意挑起百姓對中軍怨恨,甚至抗議朝廷推舉新政。
劉義宣叮囑霍云暫且留在軍機堂,暗中調查假中軍欺壓百姓一事,并讓季恕徹查當地士族官員,擬好名單盡快送回建康。沈楓與梅綺來到荊州正巧遭逢大雨,剛剛躲進馬廄避雨,怎料突然發現假中軍私藏救濟糧食。
沈楓特將此事告知劉義宣,從而進行全城抓捕,眼見假中軍陸續入獄,遲遲不肯招供,于是又在梅嬰出謀劃策下,假扮暗探被關牢獄。倆人互相配合演戲,先以苦肉計博取眾人同情,緊接怒罵士族卸磨殺驢,不顧大家生死,成功慫恿所有假中軍簽下認罪書,招供薛峰、洛書曷、趙眴之三大家族指使他們所為。
事急從權,今日便是三期為限,倘若謝灝當真告到皇上面前,恐怕將成定局,難再翻盤,新政必要革除,士族繼續猖狂。幸好謝公聽明沈驪歌來意,悉知其中利害,正欲勸說謝灝自首,怎知他卻執迷不悟,怒斥謝公年老昏聵,認不清現實立場,否則謝家怎會任人欺凌,受人擺布。
謝公眼見謝灝如此泯滅人性,大失所望,索性將他打暈,正打算攜其盟約趕到王府,愿求彭城王降罪,以保謝氏顏面,沒曾想竟遭毒手。
次日王府下人發現謝公沉溺池塘,經由仵作檢驗,并無打斗外傷,唯獨尸體旁邊遺留木鴛,此物乃是謝公生前親手制作送給孫女,原本共有兩只,一只儲藏謝韞之秘密,一只存放謝公寄語。
謝灝聽聞噩耗震驚,雖見隨從取回盟約畫卷,但因去時已晚,不知真兇何人。眼下大喪在即,謝灝無法入宮面見皇上,眾多士族唯恐耽誤要事進程,心下難安,尤其獲悉沈楓正從荊州趕往建康,更是迫在眉睫,當即吩咐陸侊率人設伏,將其滅口。
沈驪歌經由王子衿引薦,終向王公說明來意,望他顧全大局,平定士族亂黨。王公獨自登門吊唁,深感悲痛之情,謝灝故意栽贓劉義康,并將聯名奏疏交給王公,更以新政敗亂朝綱為由,懇請他能進宮呈遞皇上。
沈楓帶領梅綺從荊州趕回建康,然而途中遭到殺手圍剿,倆人抵死對抗,最終跳下山崖。幸好山崖之下皆是湖水,梅綺僥幸逃生,緊抱沈楓不放,縱然互明心意,繼續趕路,仍被陸侊攔截,幸好沈驪歌及時出現,射弩擊殺。
與此同時,原本劉義康準備啟程回去復命,怎料霍云卻在軍機閣內遇害。謝韞之親自來到謝府祭奠,仍是心懷一絲希望,便以謝公生前教誨警醒謝灝,盼他早日醒悟。奈何謝灝泥足深陷,難以自拔,實令謝韞之失望至極,尤其看到謝公藏在木鴛內的密信,霎時崩潰不已。
謝韞之身為彭城王妃,亦是謝氏之女,即便彭城王先前對她百般利用,但是門楣清譽在先,江山社稷為重,最終選擇踏入承休閣,特將密信轉交劉義康。恰好沈驪歌從沈楓手中接過肇事士族名單,隨即快馬加鞭趕回王府,故而發現謝韞之落寞離去,劉義康拿著迷信站在原地,滿懷愧疚。
王公受托呈交奏疏,遲遲未歸,士族為首幾人心慌意亂,未明緣故。許詹率領手下包圍謝府,奉旨捉拿謝灝,顧為淵見機速逃書房想要銷毀盟約,結果竟被士兵當場擒獲,反倒自露馬腳,身陷囹圄。
知鑒殿前,縱然人證物證俱在,謝灝仍是強詞奪理,沈驪歌代替枉死父兄請命,控告謝灝勾結陸氏余孽殺害沈氏父子,懇請劉義康主持公道,將真相公之于眾。廷尉押送薛逑上庭,令他說出真相,薛逑誤以為陸婉兒已在沈驪歌手中,唯有當庭招供,坦言謝灝罪行。
累累證據確鑿,逆黨敗壞朝綱,殃及百姓社稷,涉案士族皆已獲罪,謝灝更因謀殺忠良,弄權朝堂,將于擇日伏誅,以正視聽。劉義康念在謝公檢舉之行,免謝氏夷三族罪,從而下令薛逑即刻處斬。
諸事已了,塵埃落定,沈氏父子終可瞑目,劉義康陪同沈驪歌回府,自認沈家兒婿,尊稱沈夫人為娘,更加拉進關系,親上加親。沈楓與梅綺歷經此番,互生情愫,原本正在涼亭甜蜜私語,卻被眾人看在眼中。劉義康提議沈楓盡快迎娶梅綺過門,怎料沈楓羞于啟齒,倒讓梅綺甚為不滿,讓他乖乖跟隨自己返回盤古成親,結果倆人一言不合,再度開吵。
當天夜里,沈府上下其樂融融,共聚餐桌歡顏笑語。奈何安穩時日未過多久,緊接傳來紅丹墜井噩耗,經過仔細查證,發現紅丹出府探親為假,具體死因尚且不知,唯獨留下遺書寫給沈驪歌,短短幾字交代偷取許詹玉佩之事。沈驪歌勃然大怒,前往牢獄痛斥謝灝惡行,結果謝灝否認親手殺害霍云、紅丹。
如今暴動真相大白,亂象漸止,劉義康責令先以試點地區為中心,逐向周邊陸續實施新政,整頓戶籍,堅持土斷,同時開設各地銓選,無論出身家世,但凡通過銓選者皆可待選入仕。方清草擬推演有功,加升中書令,王為、李安、林楊等庶族官員提為中書侍郎。
陸家精心布局良久,終是一敗涂地,陸婉兒表面奉行孫太妃委托,前往建康城傳信劉義宣,順帶捎去吃食,而后通過王公安排,服下丹藥猝發心疾,假意接近陳少巽,故技重施謊稱兄長販貨被殺,投門無路。
陳少巽信以為真,面露關切,叮囑她在叁玖堂內好生休養。陸婉兒眼見陳少巽與彭城王交好,內心深處不由升起恨意,但也同時掙扎不定,此番禍福難料,可這天下再無留戀,必須摒棄雜念,方可復仇。
銓選一經舉行,各地才俊爭相應選,通篇治世之言倒讓劉義康大開眼見,不由茅塞頓開,悉知他們生于民間,長在市坊,深切體會百姓所思所想,必為朝廷帶來安邦良策,替民謀福。
劉義康想在其中尋找品行端正的學子,所以便把中軍之權交由劉義宣,望他共同開創大宋未來。劉義宣眼見孫太妃壽辰將到,委婉提及此事,劉義康顧念親情,答應會去皇陵探望。
眼見謝灝行刑前夕,謝韞之獨自站在池塘旁邊黯然神傷,直至沈驪歌特地拿來謝公生前字畫,看著畫中峻嶺松柏,思及兄長疇昔夙愿,自嘆本心已改,物是人非。謝韞之親臨地牢探望兄長,告知長嫂已帶兒女回鄉,安心教導識禮,此生不入建康,不踏朝堂。
謝灝待妹妹轉身離去,繼而展開畫卷,頓時痛哭流涕,若非他先前迷失心智,行下惡逆之舉,怎有今日局面。謝韞之聽到身后傳來悲泣,默默流淚,回溯兄長曾有松柏品格,堅貞不屈,而今枉顧謝公訓育,有患邦民,有辱門風,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