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宣察悉陸遠陰謀,便在朝堂立詔施壓群臣,孫太妃聞婢來稟三寶失蹤,是不欲多查何人救走,只覺禍端該除,吩咐謝灝盡快將其尋獲,往后做事需要慎重。霍云抵達盱眙以南,陸遠先行攔下密報,使得馬頭城孤立無援,遲遲不見援兵蹤跡,局勢一時撲朔迷離。
城內眾將未雨綢繆,更為和談做足準備,唯獨劉義康尚無把握打贏此仗,憂慮連累百姓,禍及大宋。然而沈驪歌認為事寬則圓,縱然眼下強弱異勢,并不代表再無緩機,況且百姓可以南撤,將士生而為戰,必定保住大宋門戶。
劉義康深受鼓舞,其后重新調整狀態,命令許詹即刻動身接應援軍;李成勛疏導百姓南下;沈植則在馬頭城內加緊布防,無論此次和談與否,絕無割讓可能,兩軍交戰,避無可避。
百姓悉知安排,不肯出城,念及先前屢受綏遠軍照顧,紛紛動員表態,愿為彭城王死守池城,共同對抗魏軍。劉義康大為感動,承蒙百姓如此信任,暗中立下決心,誓要護好馬頭城。
待百姓安置穩妥以后,劉義康當晚引軍鼓作樂,親為沈植與王子衿證婚,同全城將士目睹二人拜天地,攜手比翼,今生盟定兩相依。
沈驪歌觸景生情,便為劉義康洗手作羹湯,與他回溯疇昔,再觀如今,短短數月竟讓他們從不共戴天的仇人變成生死不棄的愛人。沈驪歌從未料到一曲送軍行苦練數載,起初因怨,意外換來命定緣分,于是趁著月色正好,由劉義康奏琴相伴,又舞一曲送軍行,既送過往,再送戰亂,祈佑國泰民安。
轉眼已到和談之日,沈驪歌陪同劉義康赴約前往,兩隊人馬相聚河中橋亭,萬景勝淺談幾句便知城內近況,尤其鋪捉對方眸中不快,加上先前搜集到的消息,心下已有五分明朗,笑意更深。
萬景勝提議劉義康割讓彭城、馬頭被拒,于是便將沈廷章押來,并且吩咐屬下當眾毆打,聲稱只要劉義康答應條件,可保沈廷章安然無恙,甚至立馬撤兵離境。與此同時,萬景勝部下率領大部隊偷襲馬頭城,沈植擊鼓提醒劉義康,兩方瞬間交戰,亂作一團。
陸遠知悉和談失敗,吩咐薛逮召集精兵分成兩撥人馬,一撥跟隨薛逑追擊劉義康,另一撥人則在原地待命。劉義康寡不敵眾,帶著沈驪歌躲進九鳳山,結果發現山內炊火旺盛,食具皆全,唯獨不見人影。
由于九鳳山隸屬盤古族人領地,此族善于設陷,劉義康和沈驪歌摸索半天,仍在原地打轉,直到聽見女人呼救聲音,趕忙追尋而去,結果發現部族正因首領之位內斗。副首領梅牙毒害首領,并將罪行嫁禍首領之女梅綺,逼她交出令牌。部族長老堅信梅綺為人竟被殺害,梅牙正欲燒死梅綺,沈驪歌立馬出手救下梅綺,趁著薛逑等人追至山內,帶其離開。
沈驪歌女扮男裝示人,不知梅綺心生愛慕,索性借用沈楓之名,以瞞眾人猜忌。劉義康發現薛逑偽裝敵軍入山,情急之下焚毀梅牙面目,為其套上金絲軟甲,從而制造自亡假象。陸遠見此尸首,確信劉義康已死事實,于是委派薛逑趁機殲滅北魏,奪回主城,并讓杜副將整頓人馬,秘密返回建康,駐扎城外待命。
霍云大軍路徑盱眙慘遭埋伏,雖是死里逃生,但已貽誤戰機,待他火速趕至邊塞,方聞彭城王遇難,幸好碰見沈驪歌獲悉實情。沈驪歌攔殺陸遠爪牙,其后委托霍云攜令召集隊伍支援馬頭城,務必守好北境防線。
九鳳山內,日影落入山谷狹間,盤古族人均已陸續到齊,梅綺代替大家表達感謝,劉義康愿以兩地結盟邦交,從此有鄰相稱。梅綺向來知恩必報,即便盤古地界方寸,卻能養出許多驍雄兒郎,尤其得知沈驪歌即將前往北魏大營,立馬派出數名勇士助其一臂之力,繼而順利救出沈廷章,攪亂敵軍視線。
父女倆別后數日,再得重逢,未及敘舊,轉眼又要分別,沈驪歌臨行前為父梳理發髻,沈廷章深感欣慰,想他半生戎馬鐵血,幾十載沙場兵戈,如今有女暖心貼己,終可安矣。
與此同時,謝韞之發現孫太妃勾結陸遠攔截軍報,不由掛牽彭城王安危害,正欲前往竟陵王府告知實情,怎料竟被謝灝當場發現,繼而禁足房內,無法出入。謝韞之怒斥兄長自毀家族清譽,縱然不能隨便妄議朝政,卻也明白大宋初靠士族提攜,唯有民心才是立朝根本。
可惜謝韞深陷朝堂黨派迷局,難分良言惡語,是非曲直,他仍固執認定謝家當屬士族之首,如若不能為族謀福,留有空名毫無用處,只要維持大宋原有格局,權力在何處,何處有蒼生。
沈楓帶兵趕往馬頭城,聯合綏遠軍抵死對抗,奈何兩方懸殊甚大,萬景勝更以百姓生命要挾,逼迫眾人投降。李成勛誓死不從,慘遭殺害,就當利刃揮向沈家兄弟之際,劉義康和沈廷章及時出現,直取萬景勝首級。
綏遠軍百功待身,丹心盡付汗青,如今李成勛先行舍命效主,沈廷章心生凄涼,痛不欲生,眾人觀此悲愴,許久未能平復。沈楓經歷此番磨礪,方知短弓長矛負在肩,將行萬里不復還,以后定當苦研兵書,實踐戰法,立誓成為綏遠軍一員猛將。
薛逑運送彭城王靈柩返回建康,惹得朝野眾臣震驚,非議之語此起彼伏,矛頭反引劉義宣,再觀他踉蹌前來,悲憤填膺。陸遠佯裝沉重,聲稱馬頭慘遭魏軍圍剿,繼而致使劉義康逃往九鳳山,他雖戮力謀敵,九死不得寸進,最終眼見劉義康崩殂敵手,涕淚于階。
一番謊話無縫銜接,眾人信之,陸遠句句看似忠君護主,實則利用戰況鋪墊兩國緊張局勢,轉移朝臣視線,忽略先前詔令。怎料劉義宣完全不予理會,當場指責陸遠保護不力,失責當斬。
外敵當前,事急從權,縱然陸遠疑行在先,卻有謝灝左袒其后,三言兩語化解子虛烏有,幾番僭越討裁,慫恿眾臣呼吁闔棺而止,入土為安。劉義宣獨自應對滿堂J佞,心神俱疲之際,仍以方寸果敢下令徹查,慰藉死者安息,生者交代。
陸遠僥幸免責,登門拜訪孫太妃,指謫謝灝欲想過河拆橋,坐收漁利,更是與他爭執不下。恰好沈樂清路過門外探聽對話,獲悉彭城王死訊,乍悲勝驚,足下如裹泥濘,步履沉重難邁,繼而倉促逃回房間,緊握繡帕哀泣,混沌茫然間又覺匪夷,便持疑慮去尋劉義宣,對其坦誠相告。
劉義宣聞言恍然大悟,思及先前種種端倪,當夜輾轉反側,次日命令仵作前來驗尸。怎料孫太妃故伎重演,假借驚擾生靈為由,強護棺身不放,劉義宣因此及彼,分明世事嬗變,人亦難揣。
建康城內魑魅魍魎,各懷異心,城外邊塞寒聲瑟瑟,裹走血腥,只余落索,眾人祭別綏遠軍烈士遺墓,再作打算。劉義康特將兵符交還沈廷章,命他防守北境,待事了平息,安排沈植掌管中軍,護佑大宋安寧,日后無論邊關皇城,皆有沈家坐鎮。
如今返城在即,陳少巽提前趕至叁玖堂,經過連日徹查,間接查出城外周圍埋伏黑甲軍舊部,城內東西兩路皆有陸遠爪牙。陸遠想要控制朝臣,必先替換王府中軍,沈驪歌叮囑大家暫且靜候時機,待迎劉義康率軍歸來,便可逐一突破,圍剿J賊。
劉義宣密派季恕前往北境調查馬頭戰況實情,并從丹陽調兵支援建康。謝韞之聽聞彭城王新喪,悲痛交加,欲往承休閣被攔,便與中軍拔劍相向。越方奉命調換王府中軍人馬,孫太妃出面警告謝韞之,順理成章將其軟禁,無詔不得出入。
劉義康回城途中遭遇山路塌方,雖然兩旁均有小道可行,但因輕騎能過,大軍受阻,需得三日方可抵達建康。三日時長難以救急,劉義康擔心沈驪歌無法對抗陸遠,倘若大軍沒法立刻趕回,唯恐眾人身陷囹圄,索性挑選精兵跟他先行回城,再讓許詹尾隨其后。
眼見靈柩放置越久,尸身恐會越腐,劉義宣決定趁夜開棺,親自驗尸,即便尸首面目全非,不可辨認,但當轉念回溯疇昔,故而想起幼時利刃傷及四哥小腿,待他重新檢查尸首,果然發現尸首腿部毫無疤痕。
次日城內大勢已去,暗增蟄伏,平添蕭殺,朝堂朱門緊闔,文武百官共聚。劉義宣當眾拆穿陸遠假面,責其狼子野心,誰知話音剛落,陸遠率領一眾叛軍包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但猖狂告知所有密謀真相,包括孫太妃從旁協助。
孫太妃礙于彭城王位高權重,加以陷害,只可惜她是宮闈之內的當家主母,終究淪落陸遠棋子,自以為鋪好后路待兒登基,實則卻幫他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