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清涼,人心自暖,沈驪歌和沈家兄弟并坐屋頂,喝酒談天,瀟灑暢快。沈植身為長子,性格穩重,沈楓心思單純,二人性格差異極大,倒也樂在其中,沈樂清感受到兄弟二人的信任和喜歡,心中雖愧疚于欺騙之實,卻也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
婉兒萎靡不振,至今無法接受至親天人永隔的事實,心中抑郁難抒,山野孤亭,望以琴音發泄悲痛,任由疾風暴雨襲來,終是遣進無限哀傷。由于婉兒情緒波動甚多,導致舊疾復發,當場昏厥,幸虧陳少巽前來采藥,救其性命脫離垂危。
待婉兒從昏迷中再次醒來,發現自己早已身處叁玖堂,起初本欲道謝離開,結果卻在急忙之中,險些摔倒,意外發現種植在一旁的梔子花。所謂孤姿無暇處,馥郁最關人,陳少巽的心思細膩讓婉兒另眼相看,而如此的她,也讓陳少巽看癡卻不自知。
自扳倒陸遠之后,朝堂清肅,江山琳瑯,建康城內暫復片刻安寧。劉義康心情頗好,相邀沈驪歌游逛市集,倆人并肩而行,聽聞喧囂叫賣,觀賞市井繁華,嘗遍街頭美食,直至二人來到花燈處,發現每個花燈之上皆題有詩句。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以彼心換我心,始知相憶深。這字字句句,扣在劉義康心中,道盡他與沈驪歌的深情蜜意,當下便借燈面情詩,趁機表白。
即嫁前夕,徐臨特來叁玖堂,同陳少巽部署大婚計劃,待得沈驪歌暗殺成功后,便從王府前院離開,向王府東路而逃,皆時會有空城在外接應,最后定在落花鋪會合。
眼見徐臨遠去的身影,或許是劉義康的深情讓沈驪歌不知不覺陷入其中,又或者是沈家的溫情讓她感受到獨特溫暖,以至于沉溺在此,難以自拔。沈驪歌心中早已柔軟,尤其在經歷此番幸福之后,更加羨慕普通人的平淡生活,厭惡那刀尖舔血的過往。
如今之勢,中正之權皆在門閥手中,劉義宣不滿如今世事,提議考課中正。兄弟二人心有靈犀,劉義康不但支持劉義宣所言,更要開設儒學館,打破私學,開銓選之門。
陸遠禁足府中,對他來說,不過蟄伏,雖無軍權在握,但有同盟可結,借他人之手除敵,此人便是沈樂清。當他悉知劉義康計劃,于是尋找最好時機,趁機挑唆孫太妃與其為敵。
孫太妃本就不滿劉義康迎娶寒門之女,如今這般,更是直接打壓士族名門,倒讓朝堂淪為寒門天下,這是她絕不愿意看見的結果。
情事紛擾,人心善變,沈樂清屢次求助無門,通過再三思慮,暫且放下執念,暗中打定主意,待到遠嫁桐城當日,身著華服,執帕出閨,掩去不舍與央浼,正式拜別父母家兄。
就在當天夜里,一頂紅轎落于郊外,隨行丫鬟及轎夫紛紛暈倒,不知酒藏劇毒。沈樂清緩緩走出,面無表情。
離府在即,沈驪歌只身前往船艙,約見劉義康把酒言歡,明明尚且清醒,卻是倚仗三分醉意,趁其不省人事之際,坦明身份,芳心暗許,自嘲享過天倫敘樂,數月美好,依舊不知分寸,甚至妄圖余生常伴所愛,以至終老。然而命蹇時乖,天意弄人,或許有些人,有些事,只有留于記憶,方可美好。
盜賊趁夜潛入儀賢館,縱火殺人,蓄謀燒毀新政要略,此事一經傳開,致使朝野上下眾說紛紜。陸遠特邀謝灝入府詳談,起初謝灝不屑與敗落門第為伍,但見薛逑遞來新政手稿,觀其內容,方知彭城王改革章制,竟同寒門子弟共分天下,不由怒火中燒。
沈樂清已無退路,懇求陸遠收留,甘做牛馬,為其效力,于是通過謝灝引薦,順利混進彭城王府,留在王妃身邊伺候,方便里應外合。謝韞之和兄長見地不合,可又無法違抗謝家命令,故意安排沈樂清到外殿灑掃,并且吩咐貼身侍女玉煙密切監視此人動向。
陳少巽深知師妹性情率直,嫉惡如仇,不懂如何虛與委蛇,于是便讓空城花重金買來彭城王府秘錄,要求沈驪歌日夜翻閱,仔細研讀,全文通篇背下。
入住王府當天,沈驪歌經由長侍女秋琴帶領,親自前往含冷閣學習,由于只顧師兄先前叮囑,尚未留心觀察四周,不知沈樂清也在府內。
月梅姑姑為人刻薄刁鉆,奉行孫太妃旨意,特地前來教導,早先誤以為準側妃應是軟捏的柿子,正欲有心為難,怎料劉義宣已將宮中禮儀提前教給沈驪歌,使她非但沒在堂前出糗,更是反將一軍,懟的姑姑啞口無言。
彭城王府規矩森嚴,下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復雜萬變,沈樂清不僅自己躬身入局,甚至還把婢女靈犀牽扯進來,為能讓她忠心辦事,及時安頓好靈犀老家的弟妹。眾人皆知沈樂清不受王妃待見,有意疏離排擠,然而沈樂清善于揣摩人心,隨便幾件胭脂首飾,輕而易舉地扭轉局勢,順帶籠絡一眾侍女及玉煙。
接連數日,靈犀依照沈樂清計劃,先是想盡辦法跟含冷閣侍女搭上關系,相處融洽,緊接又在王府之中散播八卦,四處宣揚沈驪歌曾經流落民間,背后附有大片傷疤。
秋琴聞得此事,心下疑慮,原本想在沈驪歌沐浴時窺探究竟,奈何沈驪歌拒絕旁人伺候。就當大家準備退下,秋琴故意使計絆倒紅丹,令她朝著沈驪歌方向摔去。
紅丹猝不及防,一把扯下沈驪歌衣衫,秋琴見她皮膚白皙,沒有絲毫疤痕,既驚又怒,驚則事實出乎意料,怒則靈犀危言聳聽。小辛看出其中端倪,沈驪歌亦是有所察覺,直接伸手接住紅丹,出言維護,甚至將其收入閣內侍奉,又對秋琴旁敲側擊。
沈植與王子衿兩情相悅,但因至今尚未成婚,沈廷章精心備好豐厚聘禮,親自上門求親,奈何王公深見遠慮,熟諳為官之道,唯恐女兒嫁入沈府,牽纏廟堂紛爭,索性委婉回絕。
沈驪歌入府已久,依循禮制,應是選定時日拜訪王妃。謝韞之先前聽聞沈驪歌保下犯錯侍女,莫名心生好奇,如今見她大方自如,言談有度,更添幾分欣賞,特地備下厚禮相贈,隨即又在相處之中稍作提點,多加照拂。
離開王妃別院,沈驪歌帶領侍女重返含冷閣,途中發現府上增添許多士兵,似藏隱秘,不由駐足觀望。恰好劉義康匆忙回府,見其背影,步伐陡然一止,目光略帶遲疑,礙于要事在身,未多停留,當場離去。小辛發現王爺,忍不住出聲提醒,沈驪歌連忙轉身,未窺真容,二人再度止于緣淺,擦肩錯過。
此后數日,沈驪歌愈發不拘小節,除了日常禮節教習以外,剩余時間便是插科打諢,摘花逗鳥,王府多年未聞歡聲笑語,眼下這番,倒讓侍奴鄙夷,月梅姑姑苦不堪言。
謝韞之雖然出生世族大家,但她只有大家風范,毫無權詐心機,以往循規蹈矩,只知日子枯燥乏味,不懂如何抒發情緒,等到沈驪歌的出現之后,才讓她逐漸鮮活,頗感新奇有趣,甚至越發喜愛這位將門虎女。
沈樂清擅作主張,指使靈犀散播沈驪歌滿身刀疤,鬧得全城皆知。薛逑聽聞此事,警告沈樂清做好“眼睛”,無需多管閑事。然而沈樂清已被嫉恨占據理智,根本不會輕易罷休,知悉孫太妃即將來府一聚,于是故意在她面前妄言議論,以至于孫太妃悉知緣由,下令罰其二十大板。
孫太妃召見沈驪歌,先以丑橘暗諷,緊接質問近來蜚語,謝韞之欲上前解圍,怎料沈驪歌竟當眾剝開衣襟,露出背后刀痕,觸目驚心。
如今王府眾說紛紜,皆因準側妃傷疤沖撞,引來不詳。沈驪歌看出小辛顧慮,出言安慰,篤定彭城王肯與沈家聯姻,完全看重北境軍權,絕對不會輕易取消婚約。
孫太妃不好干預,權將此事交由王爺做主,謝韞之則希望劉義宣前去探望沈驪歌,一來破除謠言,避免J人趁機挑事,二來端正態度,好讓沈驪歌安心,從而不會因為此事影響結納側妃。
劉義康因她如此知書明理,深感欣慰,謝韞之也立馬派人挑選精貴發釵,送往含冷閣。沈驪歌聽聞彭城王將來,努力壓制情緒,直接退散所有侍女,隨即拾起發釵藏于袖中,緊貼門邊,伺機暗殺。就當劉義康準備推門而入,許詹匆忙趕來,告知竟陵王欲有緊急軍情稟報,現下已在承休閣內等候。
暗殺沒能成功,劉義康躲過一劫,沈驪歌擔心露出馬腳,故意來找謝韞之套取口風,發現尚且無異,暫時松了口氣。謝韞之關切沈驪歌傷疤,恰好聽聞醫官孫澤海醫術高超,于是將其找來診治。
孫澤海世代為醫,更有家傳秘方玉膚膏,盡管此藥可以生肌祛疤,但在敷藥期間會感到疤痕發癢,倘若能夠熬過三日痛苦,肌膚便如新生一般。沈驪歌感激王妃恩情,答應會認真配合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