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緩緩步出帳外,此時的蜀軍正在操練,氣勢如虹。諸葛亮強拖病軀,站在高臺之上鼓舞士氣。聲聲震天的“克服中原”叫喊聲,驚得渭水對岸的魏軍大營難以安定。將士們義憤填膺,深覺窩囊難以忍耐。
夢境里,司馬懿與諸葛亮于蒼柏老枝下對弈。兩人下棋談心,對于兩人的博弈與對陣,以及未來的種種。司馬懿表示,諸葛瑾新敗,東西夾擊之勢已成,何苦為了一個承諾而如此執拗。諸葛亮卻說,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是匡復漢室,而是要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與河海清晏。自知不久的諸葛亮對司馬懿說,也許這戰亂在司馬懿的手中,能有一個真正的了斷。
正在這時,夫人張春華發現了司馬懿藏的女裙,狠狠搖醒了司馬懿,質問其由來。在得知了司馬懿忍辱負重穿上它走出營帳之后,張春華深覺丈夫不易,心疼不已,她十分擔心曹叡會對司馬懿下狠手,司馬懿表示自己不會坐以待斃。
心中已經有謀劃的司馬懿料到諸葛亮之所以不敢再出奇兵,而是屢屢正面求戰,是因為他已經兵員不足,輸不起了。通過種種跡象分析,司馬懿推測食少事煩的諸葛孔明大限將至。然而,諸葛亮實在是神鬼莫測,司馬懿至今也不能有一個準確的決斷。如今,司馬懿和諸葛亮這對老對手的生死,只有看天意如何抉擇了。
大帳里,司馬懿與張春華夫妻二人悲從中來,相擁而泣。
深夜,蜀軍大營。七星燈長亮,諸葛亮面如金紙緩緩步出,虛弱至極。悠悠蒼天,人力難為,諸葛亮備好破兵之計,以防自己死后司馬懿的追兵。另外,他悉心交代后事,確保蜀軍能夠從容撤退。在諸葛亮顫巍巍的聲音里,屬下執筆書下其遺書,飲恨而亡。
蜀建興十二年八月二十八,諸葛亮卒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一代賢臣,兩朝開濟的肱骨老臣就此駕鶴西去。
魏軍大營,下屬來報蜀軍拔營西撤,眾人推測諸葛亮已死,彼時,沒有諸葛亮的蜀軍已經無可懼怕,紛紛請戰。然而司馬懿還是抱著小心謹慎的態度,不敢貿然接戰,以至于錯失追擊良機。
歸蜀道路內,蜀軍根據諸葛亮遺留的錦囊妙計,節節部署埋伏,擊退了司馬懿追兵,從容退去。
司馬懿大軍緊緊追趕蜀軍,及至半途,司馬懿宣布鳴金收兵。此番中了諸葛亮的疑兵之計,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司馬懿自嘲青史有名。此時此刻,司馬懿已然知曉自己的老對手諸葛亮病逝,待到魏軍揮兵五丈原之時,蜀軍大營已然人去寨空,空留一地枯葉隨風飛舞。端坐在諸葛亮生前所坐空空如也的大椅上,司馬懿感慨其臨終之時尚如此整潔有法,堪稱天下之奇才,并叮囑兩個兒子牢牢記住此情此景,這會受用終身。對于諸葛亮,司馬懿內心萬般欽佩,他以水為酒,祭奠孔明。眼下,一代英才諸葛亮身死,司馬懿深知自己離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更近了一步。
蜀軍大營外驟然刮起狂風,席卷一地枯枝敗葉露出了巨大的石刻棋盤。司馬懿見之愕然,轉念想起幻境里與諸葛亮的對弈。兩人以天下為棋盤,執蒼生為黑白,如今,司馬懿勝出,感觸萬般。
黃昏,司馬懿新勝喜悅不已,要與夫人張春華親熱,被相邀慶功的兩個兒子撞見,尷尬不已。
魏軍大營里,將士們燃篝火設酒宴,推杯換盞。而此時此刻,曹爽也趕到了長安。曹爽自知已然來遲,見不到司馬懿的狼狽,反而見證了其不世之功,心有懊惱也無可奈何。在全軍將士們的狂歡里,內官辟邪與武威將軍曹爽顯得格格不入。
酒過三巡辟邪表示自己要替陛下曹叡問幾句話,試探司馬懿要何種封賞。司馬懿深知此乃巨大陷阱,回答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滿盤傾覆。早已心有所思的司馬懿交出了虎符,并表示自己愿在長安解甲歸田,養病終老,并將夫人張春華與長子司馬師送往洛陽為質。
對于曹叡的薄情寡義,張春華憤懣不已。司馬懿對張春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服她安心帶司馬師回京城,并教導司馬師去保住太后郭照的安全。至于次子司馬昭,司馬懿打算將他帶在身邊,悉心調教。所謂妻離子散,朝不保夕,對于如此下場,司馬家自是心寒不已。
洛陽,皇宮。辟邪帶著司馬懿的虎符復命,然而猜忌心甚重的曹叡依舊沒有相信司馬懿的忠心,甚至認為他的識時務也是假的,打算繼續試探他。
長安,郊外,司馬氏父子在水灣邊釣魚。對于兒子司馬昭的浮躁與野心,司馬懿看在眼里。
關中大饑,曹叡卻不體恤民情,反而大興土木。司空陳群痛心疾首,向太后郭照訴苦。郭太后聽在耳中急在心里,她深知曹叡不把自己放在眼中,更難以拒絕陳群的懇求。
長安這邊,司馬懿節衣縮食向洛陽運糧,拯救災荒。司馬昭認為皇帝曹叡驕奢淫逸,不把蒼生放在心上。這一次,司馬懿沒有阻止兒子的抱怨。
洛陽,皇城。郭照親赴曹叡淫樂的宮殿,質問曹叡為何如此荒誕,不顧強敵時時寇邊,反而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曹叡字字狠厲地頂撞郭照,將滿腔怨憤發泄在郭照身上,將其轟出。
曹叡荒于嘻戲,結果疏于照料自己的女兒——小公主曹淑,致使曹淑夭折。萬分悲痛以至于情緒失控的曹叡狂性大發,濫殺大臣,被辟邪勸住。
曹叡將一腔痛苦與憤懣全數歸結于太后郭照,惡狠狠地發誓要讓郭照也口含米糠,以發覆面。辟邪受命就要去處置郭太后。
長安,郊外。司馬昭不解于身為三朝元老,手握重兵的司馬懿為何不推翻曹叡。司馬懿表示,此時的曹魏政權不是漢末,皇帝曹叡并不昏庸。如果此時生了反志,那么司馬家將會被天下討伐,遺臭萬年。當著迢迢渭水,司馬懿令兒子司馬昭發誓,一生一世只做漢臣,司馬昭照做。
洛陽,郭太后處。姍姍來遲的司空陳群亦是無奈于郭照的危險處境,郭照自知不保,請陳群帶話給曹叡,讓自己清靜些死去,彼此解脫。
內官辟邪帶兵前來擒拿郭照,老臣陳群當堂直斥辟邪是奸佞小人,迷惑曹叡。辟邪惡毒地反擊陳群,并污蔑太后郭照,說其用巫蠱之術害死了小公主。言語之間,辟邪就要斬殺了郭照,陳群以血肉之軀阻擋住陳群,慘然直言道辟邪如果想殺太后郭照,就先殺了自己,并以此讓史官記下一筆:皇帝弒母,宦官殺司空。
洛陽,司馬府。校事府尉汲布送來消息,說內官辟邪兵圍郭太后的永安宮。在場的張春華與司馬孚大驚失色。
度支尚書司馬孚求見皇帝曹叡,對于宦官欺凌皇太后郭照的行為犯顏直諫,并懇求曹叡恪守孝道,但是曹叡只認生母甄宓,狂怒之下下令收押司馬孚。片刻之后,內官辟邪來征求曹叡的意見,陳群死守太后,身為士族領袖的陳群威信極大,不可輕動。曹叡表示暫且不傷害陳群,并欲借此引出遠在長安的司馬懿表態。此時此刻的司馬懿掌握著十萬兵權,如若殺了郭照,他不確定司馬懿會不會舉兵造反。
司馬府,西院。柏夫人正與兒子司馬倫共享天倫,誰料管家侯吉來報,朝堂派兵包圍了司馬府——因為太后郭照的事,曹叡開始發難司馬家。情急之下,柏靈筠修書一封給司馬懿,并讓年紀尚輕身形尚小的司馬倫潛出府,給父親司馬懿送信。
司馬倫千里送信到長安,將洛陽的危情告訴了父親。司馬懿急令司馬昭準備好貢品,即刻進京面圣。
司馬府,汲布打算帶著張春華殺出重圍。但是,張春華執意要替司馬懿守護著這個家,打算堅守府邸寸步不離。
司馬懿趕赴長安,鐘會等學生們早已在城門外等候司馬懿。對于是否犯顏直諫,鐘會與鄧艾發生了分歧。司馬懿的行蹤一步步被匯報給了曹叡,辟邪急切地詢問是否即刻動手。曹叡表示稍安勿躁。司馬懿來到大殿,拜見曹叡。兩人就此次的小公主之死,以及太后巫蠱之術,展開了一番辯論。對于曹叡拿出的所謂“布偶”證據,司馬懿以三年來的蜀錦進宮明細,證明太后的永安宮并無嫌疑。曹叡理虧,打算強詞奪理,而司馬懿以雄辯辯駁,使得曹叡啞口無言。對于當年甄宓冤死之事,司馬懿努力想解開曹叡心中心結。
永安宮,辟邪打算抓緊時間動強,強行帶走陳群。陳群口中大吼“逆子弒母”,被強行拖出。郭照表示自己只有“不擔污名而死”這一個請求,辟邪代曹叡允諾了郭太后死后的光鮮體面。隨即,趁著司馬懿被拖延住,在郭照梳妝完畢后,立刻與太監絞死了郭照,郭照死前緊握著曹丕所賜玉佩。
曹叡在司馬懿的勸說下內心動搖,派人追回先前下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