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蜀的魏軍騙開城門,蜀軍大肆涌入陳倉,高墻堅壁頓時失效。門樓處,魏軍蜀軍展開了激烈戰斗,魏軍寡不敵眾,陳倉淪陷。諸葛亮車駕緩緩駛入陳倉城,欽佩于太守郝昭的忠義勇武,欲招降郝昭。然而,郝昭抵死不降,姜維只得將其斬殺。諸葛亮下令厚加殮葬郝昭,撫恤其家人。自此,蜀軍接管陳倉,列陣以備王雙的大軍。
曹真大營,曹真暴跳如雷,痛哭流涕。可是,這一切怪不得王雙,曹真氣得幾乎難以喘息,下令將姜維的祖墳扒了。為今之計,他只有向司馬懿求助。
深夜,曹真到訪司馬懿大帳。礙于情面的曹真踟躇不前,思量再三還是沒有進入司馬懿的大帳。孫禮將戰事情況報給了司馬懿,司馬懿其實早已知曉,卻佯裝不知。孫禮代曹真請求司馬懿不計前嫌,相助曹真破諸葛亮大軍。司馬懿表示,自己可以獻計,但是在曹真和皇帝曹叡面前,萬萬不可說是自己的計謀,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司馬懿表示,諸葛亮的弱點在于糧草缺乏。
翌日,孫禮將司馬懿堅守不出的計謀獻給曹真,曹真果然礙于情面不愿領情,但隨著孫禮退下,曹真還是思索考慮了司馬懿的計策。
蜀軍大營,諸葛亮等人苦于糧道屢屢被魏軍騷擾,大軍糧草堅持不久。諸葛亮表示,這一定是司馬懿的計策,曹真是萬萬想不出這等關鍵的。緊接著,探子來報,魏將孫禮押運三千石糧草已至祁山西。諸葛亮看出來這是曹真玩的小伎倆。同樣的,司馬懿在知曉后,也表示這等雕蟲小技,曹真根本就瞞不了諸葛亮。
深夜,小股蜀軍前來襲擊孫禮的運糧隊,一旁設伏的孫禮下令大軍殺出,雙方戰作一團。曹真見遠處起火,認為諸葛亮必定前去救援,于是下令主力開出迎戰諸葛亮。就在這時,劫糧蜀軍忽然撤退,隨即鋪天蓋地的火箭席卷而來,魏軍大營頓時陷入了火海當中,至此魏軍才知,己方已然中了諸葛亮的將計就計。
曹真大軍傾巢出動,然而司馬懿卻斷定諸葛亮必定深夜劫營,早早地就布置下去早做撤離打算。同時為了不使曹真猜忌,司馬懿下令輕裝簡行不攜帶任何東西,做出倉促應對的樣子。
蜀軍大營,魏軍主力大肆涌入,誰知卻撲了個空。緊接著漫天箭雨傾盆淋下,魏軍突然遇襲猝不及防,死傷慘重。曹真發現己方營寨起火,知曉中計,下令折返營救。而此時此刻,早做準備的司馬懿已然離開超脫事外,并令眾將士將鍋灰抹在臉上,裝作從火海里逃出的模樣。
翌日,清早。諸葛亮巡視已經燒成殘骸的魏軍大營。諸葛亮下令收兵回蜀,因為秋季多雨糧草難運,曹真一敗必定使用司馬懿的計策,那時就不好對付了。所以,趁著魏軍士氣大挫,及時收手才是正途。
另一邊,曹真殘部躲在一處密林當中,曹真神色萎靡。這時,裝得甚是可憐的司馬懿父子以及另一邊的孫禮也率部趕到,同樣是慘然模樣。一時間曹真竟氣得口吐鮮血。
魏軍新營,孫禮前來求助良策。司馬懿推測諸葛亮必定不會再糾纏,并叮囑孫禮一定要提醒曹真,若蜀軍從容退去,切不可貿然去追。
曹真大帳,曹真得知諸葛亮退去,一時氣不過,下令率一萬精兵去追。孫禮沒有忍住,透露出了司馬懿的勸誡,曹真大怒更甚,執意派追兵前往。
祁山斜谷,蜀軍大將魏延奉諸葛亮之命在此設伏,截殺魏國追兵。曹真與王雙率領的魏軍果真追來,而千萬臺諸葛連弩早已在兩側密林中靜候他們。滂沱大雨里,魏延一聲令下,諸葛連弩傾瀉出漫天鐵流,四下陷阱四起,曹真落馬。王雙為救曹真,抵擋魏延致命一刀,身中十數箭,力戰身亡。
魏軍大營,大將王雙的尸體被蜀軍送回。曹真悲慟欲絕,難以自抑。諸葛亮另外還修書一封,上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致書于大司馬曹子丹之前:竊謂夫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不動如山岳,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預知天文之旱澇,先識地理之平康;察陣勢之期會,揣敵人之短長。嗟爾無學后輩,上逆穹蒼;助篡國之反賊,稱帝號于洛陽;走殘兵于斜谷,遭霖雨于陳倉;水陸困乏,人馬猖狂;拋盈郊之戈甲,棄滿地之刀槍;都督心崩而膽裂,將軍鼠竄而狼忙!無面見關中之父老,何顏入相府之廳堂!史官秉筆而記錄,百姓眾口而傳揚:仲達聞陣而惕惕,子丹望風而遑遑!吾軍兵強而馬壯,大將虎奮以龍驤;掃秦川為平壤,蕩魏國作丘荒!”曹真觀之,氣得口吐鮮血不省人事。
魏國,朝堂。曹真之子曹爽跪地哭訴狀告司馬懿延誤軍機,陷害己父。這時,孫禮及時站出替司馬懿辯駁,直言司馬懿挨了軍棍人事不省,所有決策均未參與。而張郃等人也替司馬懿辯駁。曹爽一時吃癟。
曹叡與司馬懿前往曹府探望曹真,病榻上的曹真虛弱頹廢至極,儼然已是進氣多出氣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曹真彌留之際懇求曹叡拜司馬懿為兵馬大都督,從今往后統領魏軍,抵抗諸葛亮的北伐。曹真命人取來自己的大都督印信,用顫抖的手將引信遞予司馬懿。司馬懿佯裝畏縮,終于,曹叡發話,讓司馬懿接下印信,不要辜負了曹真,也不要辜負了自己。最終,大都督印信交到了司馬懿手里。沉重的印信入手,司馬懿磕頭立誓,若讓諸葛亮越祁山半步,自己當以死謝罪。望著漸行漸遠的司馬懿,垂死的曹真百感交集,兩個斗了半輩子的老冤家,自此有了一個了結。待司馬懿等人退下后,曹真沉聲直言自己之所以這么做,不僅僅是因為只有司馬懿可以對抗諸葛亮,還因為如若不這么做,司馬懿也會自己來搶。曹叡讓曹真放心,表示能將權力給司馬懿,自然也有信心將它收回來,并允諾會好好栽培曹真之子。
蜀國,成都。姜維欣喜來報,曹真傷勢發作而死。諸葛亮認為只死了一個曹真,虛有其表,并非是好事。曹真一死,司馬懿將徹底掌握大權,自此以后,蜀國將面臨前所未有之勁敵。
魏宮,朝堂。司馬懿正式官拜大都督。曹叡令司馬懿交個底,自比諸葛亮如何。司馬懿實話實說,表示百種對比,自己種種不如他。唯有君臣相知和善識時務,自己要勝過諸葛亮。諸葛亮多謀而少決,蜀后主劉禪昏庸無能,蜀國君臣不如魏國君臣,這是他們的致命弱點。曹叡給司馬懿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令司馬懿必須祭拜諸葛亮。司馬懿離去后,曹叡對內官辟邪感慨其怎么快就向自己討要專斷之權,可惜此時此刻,身為三朝元老的司馬懿掣肘已然甚少。
司馬府,前來拜訪的官員絡繹不絕。此時此刻的司馬懿已然成為眾矢之的,炙手可熱。夫人張春華勸其休手,可是對于大都督這個位子,司馬懿不打算放棄,他要好好把握與諸葛亮對弈的機會。在他看來,這一盤棋以后,能決定這天下的走向。對于張春華的和平愿望,司馬懿向她解釋,要想天下太平,這仗必須要打。唯有天下大一統,才能真正天下太平。
深夜,西院。司馬懿攜帶著諸葛亮的賀信兼戰書前來,與二夫人柏靈筠談心。柏靈筠為司馬懿分析當下蜀國局勢,同樣認為諸葛亮的致命弱點在于后方。司馬懿打算讓同為益州人的柏靈筠代替自己去與蜀國李嚴交涉,達成協定讓李嚴攪亂后方,不使諸葛亮北伐得勝,從而在蜀國一家獨大,兩人盡可各取所需。
蜀建興九年,即魏太和三年,諸葛亮復出祁山,再次北伐屯兵渭水之濱。曹叡以司馬懿為大都督,總領雍涼之兵,以拒蜀軍。
王平等蜀將先鋒出斜谷來犯,司馬懿與眾將思索退敵良策。司馬懿推斷諸葛亮糧草不濟,必定前來割取隴上小麥,遂令張郃領兵四萬結營于祁山,令郭淮安排大軍各部駐扎天水,隨時準備夾擊諸葛亮。
成都,蜀宮。柏靈筠拜會李嚴。伶牙俐齒,思維敏捷的柏靈筠與李嚴同為益州人,字字誅心使得李嚴頓時重視。李嚴一改先前輕視,忙將柏靈筠請上座,兩人細談。
蜀軍大營,諸葛亮得知糧草告急,而都護李嚴遲遲不發糧草,親自帶人查看隴上小麥。然而,司馬懿早已派大軍駐守隴上,諸葛亮感慨司馬懿的確對自己知之甚深。但是,諸葛亮依舊下令軍士備好鐮刀,準備割麥。
隴上,魏蜀兩國大軍對壘。司馬懿與諸葛亮互相遣傳令兵登高,隔空對話。
魏蜀大軍緊張對峙,雙方傳令兵奉司馬懿與諸葛亮之命隔空喊話,唇槍舌戰。諸葛亮邀司馬懿以三軍為弈棋,大地為棋盤,布陣大戰一場,然而機警的司馬懿并不上當,旨在守護隴上的麥子,不讓諸葛亮有可乘之機,在頻頻的激將下從容退去。
司馬懿屬下郭淮等將軍不滿于司馬懿的小心翼翼,主動請纓追擊諸葛亮。可是不論如何也追不上諸葛亮的衛隊,就在他們追入一片谷底時,喊殺聲四起,郭淮等人被埋伏,陷入了重重圍困當中。
隴上,蜀軍潛伏在麥地,見諸葛亮牽制住了司馬懿大軍,忙命大軍火速割麥。兩方危急消息傳到了司馬懿耳中,司馬懿放棄糧草,派孫禮前去救援郭淮,從而達到拉攏人心,收服郭淮的目的。誰知突圍的郭淮等人不但不感激,反而心生怨懟,抱怨不迭,這一切都被司馬兄弟聽在耳中。
在諸葛亮看來,這頭一仗,司馬懿是有意失敗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魏主曹叡的猜疑。而司馬懿正是此意。魏軍大營里,司馬懿帶著家人練習五禽戲,他教導司馬師與司馬昭,凡事需磨練心性,不可急功近利。
蜀軍大營,新割的麥子堆積如山,糧草淄重頓時豐實起來。然而蜀國本部的糧草卻仍然未到,都護李嚴不知為何遲遲不發。諸葛亮決定速戰速決,不再拖延時間。
得知諸葛亮在鹵城打麥后,將軍郭淮執意請命前往襲擊,并對司馬懿的警惕甚是不滿。司馬懿只得答應他。知曉郭淮必敗的他還是派出了人馬暗中接應郭淮。不消多時,郭淮果真一身狼狽地逃回,跪于司馬懿跟前請罪。司馬懿不計前嫌,以熱湯招待撫慰郭淮,郭淮甚是感動。
蜀國糧食運到,可是卻只到了一半,另有一半軍糧還需協調。諸葛亮下令給運糧官八十軍棍,以儆效尤。此時此刻,也唯有找到司馬懿的弱點,諸葛亮才有可能速戰速決。而司馬懿的弱點,就在洛陽。
洛陽,皇宮。張郃向皇帝曹叡密奏,司馬懿畏戰不前,曹叡憂心其手握二十萬重兵,在長安自立為王。
司馬懿下令堅守不出,蜀軍日日在陣前叫罵喊陣。副都督張郃與眾將士氣憤不已,實在難耐侮辱,闖入司馬懿營帳,宣讀曹叡的旨意。曹叡指責司馬懿畏縮不前,擁兵自重,并以換帥相要挾。但是這次,司馬懿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持避戰,對于蜀軍,司馬懿表示他早已有退敵良策。
魏軍大營,軍心浮動,流言蜚語四起。這時,被諸葛亮杖責的蜀國運糧官茍安求見司馬懿,都護茍安替李嚴詢問,司馬懿答應他的機會是什么。司馬懿表示機會就在此時,諸葛亮帶著十萬大軍外出,此時正是發難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