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華羅副使離奇暴斃,通過調查之后,發現他在生前身中劇毒,致使神志不清,疑似是有人故意為之。盡管帝旭及時封鎖消息,可若幕后主謀事先走漏,恐怕尼華羅定會大做文章,發兵討伐。
現如今,大徵國步艱難且四面楚歌,早已經不起戰亂。考慮到鮫珠粉所剩無幾,方鑒明向帝旭奏請前往越州尋找瑯嬛,又難以保證會安然返回天啟,于是專門將近些年整合的諜報,以及雷州各部的弱點,全都放進紅木錦盒上交,叮囑帝旭可將此物當作籌碼談判。
帝旭深知方鑒明這一去,恐怕要成了天人永別,盡管三番四次游說,依舊是無法改變方鑒明的決定。因為在方鑒明看來,既然當初收留了海市,傳授對方立身處事的道理,便不該再重蹈自己的后路,那種“享天下之利,任天下之患”的責任太苦,他于心不忍。
正是因為方鑒明對帝旭的付托之重,更當以死濟之,躲在屏風后面的方海市,徹底哭成了淚人。帝旭佯裝迫于無奈答應,直至方鑒明離開后沒多久,方海市這才走了出來,決意明日啟程出發越州,愿為大徵平息這場風波,為師父取得救命良藥。
在此期間,帝旭吩咐李御醫在湯藥里動了手腳,確保方鑒明陷入昏睡,并且準備好接送瑯嬛的車輦隊伍,包括方海市用于調度暗衛和人馬的手諭。方海市為避免再生差錯,希望帝旭派人假扮她在鳳梧宮養傷,也懇請帝旭答應要保護好瑯嬛不受任何傷害。
當天晚上,方海市來到昭明宮探望師父,看著他憔悴虛弱的模樣,心猶如刀割般疼。曾經總以為自己是被舍棄的人,時至今日才發現師父在私下里做了太多事,也受了太多委屈,所以這次方海市不再遲疑,換作她來守護師父。
待一切打點妥善,方海市吻別師父,旋即換上男兒裝束連夜出城。反觀季昶在府內焦慮不安,反復確認西南諸部以及方海市的動向,稍微落下心頭大石。遠在黃泉關的湯乾自接到圣旨,當即命令符義和張承謙率領五萬兵馬趕回天啟,季昶甚是得意,坐等兵馬收入囊中。
侍女不慎將安胎藥打翻,豈料這湯藥里有毒,花草受浸而枯萎。穆德慶連忙向帝旭匯報此事,雖說是查遍各個環節,卻沒有發現任何紕漏。帝旭大為怒火,下令讓穆德慶將緹蘭秘密轉移金城宮,不由感到心力交瘁,于是來到方鑒明床前傾訴。
本以為他們當年謀劃種種,已是排除萬難,穩定局勢,沒想到仍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不僅是尼華羅大戰一觸即發,甚至還有人想要害死緹蘭和孩子。自從方鑒明沉睡不醒,方海市也離開天啟,此刻下落未知,這偌大的皇宮僅剩帝旭一人,既盼望著瑯嬛平安歸來,又擔心方鑒明醒來知道實情,恐怕要與自己翻臉。
而在另一邊,方海市長途跋涉抵達越州海上,以手掌印記喚來瑯嬛,讓她看到自己的記憶,過往經歷變成畫面閃過。瑯嬛深受感動,答應會跟方海市一同返回天啟,即便此番路程兇險,都中不必海里自由,可為了方海市,依然愿意以一己之力平息戰亂。
索蘭以注輦使臣的身份來到大徵,親自入宮面圣,一是為了賠罪,二則表明態度,倘若當真查清事情原委,確認蒲由馬有罪,絕不會縱容包庇,而是希望帝旭按律處罰。原本索蘭思念王姐,懇請能與緹蘭相見敘舊,帝旭認為索蘭初到天啟,應先到處逛逛,再行拜會之事。
到了夜里,帝旭主動講起今日召見索蘭,也因為緹蘭思鄉心切,所以詢問她的想法。緹蘭表示自己雖思念親人,可并無打算去見對方,主要是眼下形勢不同,避免節外生枝。況且近幾日緹蘭明顯發現帝旭心事很重,也就不愿再令他為難。
一伙人貿然拜訪葉大娘,自稱是奉了帝旭之命,當場宣讀圣旨,迎她回都中頤養天年,與斛珠夫人團聚。負責保護葉大娘的暗衛小郭察覺到不對勁,于是便給霽風館傳遞消息。此時方鑒明夢見海市成為自己的柏溪,心甘情愿為他而死,瞬間從夢中驚醒。
由于方海市已請到龍尾神,哨子專程前去接應,順便留給方鑒明字條,告知葉大娘的處境。方鑒明得知后,立馬跑去找帝旭興師問罪,指責他用葉大娘的性命要挾方海市去越州。可當方鑒明看到帝旭面露疑惑,立馬恍然大悟,便知是有人假傳圣旨。
趁著幾人在正廳喝酒劃拳,小郭悄悄上到二樓房間,果然從包袱里發現昶王府的令牌,證實對方來者不善,急忙帶著葉大娘連夜逃跑。奈何葉大娘行動遲緩,終究是成了拖累,小郭也為保護葉大娘,以一敵多拼死抵抗,最終慘遭假官兵的殺害。
反觀方海市趕著馬車護送瑯嬛回城,半路遇到殺手襲擊,縱然奮力沖出重圍,可剛走沒多遠,卻又不得不停下。季昶派來的殺手以葉大娘性命作要挾,逼迫方海市交出龍尾神,但是葉大娘為人剛烈大義,深知女兒身負天下蒼生的使命,不想因此連累她,于是當場自刎而亡。
方海市強忍悲痛,一路駕馬狂奔,正前方處便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關鍵時刻,方鑒明運起輕功越過眾殺手,直接來到海市身邊,拉緊御馬的韁繩,與她一同跌落懸崖,生死未卜。
季昶聞訊震怒,斥責手下辦事不力,畢竟損傷龍尾神乃是十世難修的大過。施內宮安慰季昶不必驚慌,待明日帝旭邀請各部使臣瞻仰龍尾神真容,若是突然出現意外,害得龍尾神蒙難,也正好說明他這些年逆行倒施,已然黃天不佑。
此言一出,符義應聲附和施內宮,并從旁邊走了出來。季昶看到符義大喜,而后又埋怨他不該將張承謙帶回城,如今奪洛無法牽制黃泉營,不僅是少了一大助力,更多添阻礙。符義表示自己早在數日前收買了張承謙,甚至在對方身邊安插眼線,若是發現有異會立刻除掉。
因為符義部署妥當,季昶頗為得意,自以為掌控大局,只要借著雷州各部對龍尾神的虔誠,帝旭沒辦法讓龍尾神出現,那些人便會徹底倒戈相向,屆時五萬兵馬進攻,拿下天啟城簡直易如反掌。
正月十四,立春夜宴,尼華羅、注輦等七國使臣均應邀而來,齊聚紫宸正殿。此刻殿外風勢浩大,黃泉營副將以勾結之罪,命人拿下哨子,并將所有守衛替換,靜待時機。可在紫宸殿內,季昶端坐席間,不動聲色地觀察著帝旭,可是眼底的癲狂已逐漸難以掩蓋。
各部使臣指責帝旭承諾今日交出龍尾神,到頭來竟不見動靜,有違君言。季昶趁機向帝旭發難,意指他德行有失,以至于無法請來龍尾神。帝旭緊緊盯著季昶,從頭到腳感到無比寒涼,從未料想自己所信任的親弟弟,居然起了謀逆之心,手足相殘。
原本帝旭還想給季昶機會,可到后來徹底失望,于是便讓大家隨他移步偏殿。起初季昶還在咄咄逼人,直至看見方鑒明突然現身,臉色瞬變。與此同時,符義率領叛軍長驅直入,怎知張承謙假意投降,事先與哨子商定計策,二人布下天羅地網,合力圍剿。
縱然季昶大勢已去,可他還在負隅頑抗,煽動所有人的情緒,頗有一種不見龍尾神誓不罷休的架勢。結果話音剛落,方海市身著華服走到殿前,嘲諷他們嘴上虔誠,隨后用手觸碰水晶缸,瞬間大放光彩,隱約可見瑯嬛暢游的身影。
使臣們紛紛跪地參拜,事后又以龍尾神生活在海里,護佑漁民為由,懇請帝旭將她送回越州。帝旭欣然應允,但是要讓七國與大徵在此結盟,以龍尾神之名誓約,約世代永好,不舉兵燹,只要鶯歌海和降南海一日不枯,七國子孫后裔便決不侵犯,破誓者永遠失去龍尾神的眷顧。
看到眼前場景,季昶惶恐不安,借著身體抱恙為由要先回府,然而卻被方海市攔下。恰巧此時,張承謙和哨子將符義等人押入殿內,帝旭痛徹心扉,表示自己給過季昶,若是他在符義入宮之前肯罷手,便可既往不咎。
方海市當眾拆穿季昶兩次用計謀害尼華羅使臣,襲擊龍尾神,以及派人假造圣旨綁架自己母親,私自調兵意圖逼宮篡位,這一樁樁人證物證皆在,所做所為皆是為了挑起大徵和尼華羅的紛爭,坐收漁翁之利。
由于季昶拒不承認,方海市立馬拿出一摞證據,聲稱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霽風館都會發現。尼華羅使臣請求帝旭懲處季昶,索蘭也愿意將蒲由馬交于帝旭處置。季昶跪求無果,繼而發狂,帝旭下旨將他打入牢獄。
待此事結束后,方海市為瑯嬛準備浴池,感謝她肯出面相助。瑯嬛想起未生花毒,表示自己可以幫方鑒明解毒。方海市驚喜不已,可方鑒明認為瑯嬛長途跋涉,今日耗費體力已經虛弱不堪,應該先好生休養恢復體力,再商議解毒的辦法。
帝旭感念瑯嬛大恩,心懷敬意地參拜。等到三人離開瑯嬛的房間后,方鑒明忽然將海市打暈抱在懷里,向帝旭解釋她太疲憊,必須要先睡一覺。帝旭知道方鑒明表達關心向來異于常人,也不那么驚訝,反而好奇兩人在雷眼山的遭遇,甚至感慨方鑒明總算在感情上開竅。
這一夜方海市睡得深沉,連夢都不曾做過,如同重返巢穴的幼獸般,身處溫暖熟悉的氛圍之中,倍感安心,任由意識渙散于黑暗,直至次日醒來后,日升中天,師父早已在昭明宮內等她多時。
分隔數月之久,方海市通過師父看到來自瀚州的書信,獲悉之前奪洛再生事端,率少量兵馬突襲右部,塔拉為救卓英中箭身亡。方卓英為避免損傷太多鵠庫部屬,單騎引奪洛去空曠處摔跤對決,最終將其制服,逐出草原,而后成為新左菩敦王。
方鑒明向方海市道歉,承認自己當初來不及謀劃部署,所以才會不得已送她入宮。如今瀚州安定,昶王伏罪,天下得以安寧,方鑒明詢問海市有何打算。本來方海市以為師父還想將自己推開,怎知方鑒明竟一反常態,主動拉起海市的手,許諾這一生永不相負。
在方鑒明的真情告白下,方海市感動熱淚,叮囑師父從今以后不可再有欺瞞,就算危及性命之事也要道出,彼此白首相莊,生兒育女。盡管方鑒明全都應下,可方海市顧忌他悶葫蘆的性子,提出要親筆寫下簽字畫押。方鑒明未有半點遲疑,牽起海市跑向房間,如約照做完成,直接撲倒海市,與她甜蜜親吻。
原本帝旭還在掛牽著方鑒明的身體,可當他看見對方眉眼帶笑,狀態似乎很好,便知這其中定有方海市的功勞,一個人若是得到愛情滋潤,幸福喜悅盡表露于外。帝旭答應方鑒明辭官歸隱,所以想到萬全之策,屆時對外宣布清海公的死訊,再給方海市下一道密旨,命她送瑯嬛回越州,就地修行不必返朝,如此可讓二人過著晴耕雨織的生活。
只不過,方鑒明若是離開天啟,帝旭徹底成為孤家寡人,手足親情均已不再,身邊的可信之人寥寥無幾。一場宮變結束,隨之而來的,便是帝旭面臨艱難選擇,關于如何處置季昶,其實他也拿不定主意,盡管明知不該存有私心。
自從季昶進入詔獄,整天自言自語,恐怕得了失心瘋,方鑒明知道帝旭是顧念親情,想對季昶網開一面。然而季昶身負多條命案,證據確鑿,若不謹慎處理難以服眾,況且季昶善于韜光養晦隱藏實力,留在身邊會有隱患,因此方鑒明希望帝旭三思而行。
索蘭專程獻上注輦運來的水果,一片赤誠令帝旭欣慰,于是挽留索蘭在天啟多待幾日,之后安排姐弟會晤事宜。與此同時,季昶在食物里發現字條,警告他欲保家安,切勿妄言,如此看來背后還有人。
沒過多久,索蘭匆忙趕來向帝旭請罪,聲稱詔獄里的季昶并非大徵皇子,而是冒名頂替,真正的季昶早在注輦為質期間意外溺亡。帝旭聞言大驚,立馬傳喚方鑒明師徒商議,但是方鑒明認為僅憑證詞不可全信,于是委派霽風館暗衛前往注輦查探。
方海市忽然想到瑯嬛可通過觸摸獲取對方記憶,索性帶著季昶來到湯池。正如索蘭所言,季昶溺亡以后,王室在坊間尋了一位樣貌身形大抵相似的男孩,經過嚴格教習,成為現在眾人眼中的昶王。
真相大白后,方海市奉命給季昶送去毒藥,允他留個全尸。奈何季昶根本不領情,怒罵他們這些天生高貴之人,何曾仁慈過,正因自己出身低微,嘗盡各種冷暖,才會想要往高處攀爬。
可在方海市看來,品性好壞與出身高低無關,而她就是在漁村長大,父母樸實本分,卻能夠為萬民福祉甘愿舍命。只要念及阿娘慘死,方海市恨意有增無減,本以為親手殺了季昶報仇會很痛快,現在覺得他可悲又凄涼。
回到昭明宮,方海市的心情格外低落,甚至想不通帝旭因季昶之事震怒,為何要秘而不宣地瞞了下來,沒有公開處刑。方鑒明覺得帝旭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為了緹蘭,雖然這個秘密是索蘭捅破,可他提供的證詞卻有待推敲,難說注輦王君是否早知此事。
倘若貿然昭告天下,并且大張旗鼓地徹查,那么查出真相關乎注輦與大徵兩國,必定傷及緹蘭在宮中的地位,不僅會有眾臣上書廢黜,就連將來的孩子也都難以幸免,如果誕下皇子,立儲之事將要變得異常。
方海市覺著湯乾自幼時跟隨季昶去了注輦,絕非良善之輩,方鑒明表示暫且按兵不動,防止打草驚蛇。朝堂上,黃泉營張承謙等將士因平叛有功,帝旭逐一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