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對太后講起姑母臨終前曾說在宮中行事,不為毒身,只為毒心,自己曾經不明白,也不曾做到,才會落得如今的地步。如懿自稱自己無用,此時不知如何保護十二阿哥,懇求太后能夠保住愛新覺羅氏與烏拉那拉氏唯一的血脈。太后不知如懿所言何意。這時,容珮和葉心抓走了春嬋,嬿婉得知后連忙命人悄悄去尋。如懿命人將春嬋綁起來,質問她嬿婉所做之事,可春嬋什么都沒有吐露。容珮囑咐看管之人等到天黑再放了春嬋。如懿離開之時,正好遇到皇上的車輦經過,容珮提醒如懿皇上就在身后,可如懿并不理會。另一邊,嬿婉尋春嬋而不得,可春嬋卻被放回到嬿婉宮中。嬿婉問春嬋發生了什么事情。春嬋自稱自己被如懿扣了半日,如懿百般詢問,可自己什么都沒有吐露。嬿婉表面上說自己相信春嬋,讓她先回去休息,可內心卻對她十分懷疑。
如懿勞累一天,夜里仍堅持縫制衣服。次日,永璂被太后帶去慈寧宮撫養,嬿婉知道后害怕自己的動作被人察覺。慈寧宮有小廚房,嬿婉今后也不能再動手腳,嬿婉的計策本需天長地久才能起作用,如此一來便是前功盡棄。嬿婉不知太后為何會如此,更加懷疑春嬋走漏了消息。十二阿哥與皇上和太后一同用膳,可十二阿哥卻并沒有什么胃口。同是御膳房做的飯菜,十二阿哥認為在尚書房的飯菜更香,太后讓皇上查查御膳房給永璂做飯菜的廚子,若是真的更合口味,那就讓他繼續給十二阿哥做。此消息傳到嬿婉耳中,嬿婉質問春嬋是否在如懿面前說了什么,才會讓太后如此防范。春嬋向嬿婉發誓,可嬿婉并不相信,吩咐春嬋將伺候十二阿哥飲食之人迅速打發出宮。
嬿婉去接十五阿哥下學,嬿婉囑咐永琰,稱他們母子二人血濃于水,今后不管發生什么事情,讓十五阿哥都要護著她。十五阿哥點頭同意,可此話正巧被和敬公主安排的太監聽到,和敬公主知道了嬿婉有謀求后位之心,把嬿婉對永琰所說告知皇上。皇上對和敬公主坦言如今可以繼承后位之人只有永璂與永琰,十二阿哥經歷一番事情后性子別扭,十五阿哥雖然機靈可卻年級尚小。和敬公主指出既然十五阿哥年紀小,就更不能交給這樣的生母養著。皇上即刻下令將永璘交給穎妃養著,璟妘留給恪嬪,永琰就交給壽康宮由太妃撫養。毓瑚來到嬿婉宮中,對她宣讀了皇上的旨意,還稱今后所有蒙古嬪妃都可以不受嬿婉管束,不必向她請安。嬿婉不知皇上為何如此,懇求將永琰留在自己身邊。毓瑚指責她教子無方,命人強行將十五阿哥帶走,嬿婉認為春嬋背叛自己,掐住她的脖子,怒斥她吃里扒外,這一切變故都是自她被如懿抓走之后開始,嬿婉悲憤交加,昏倒過去。
嬿婉經太醫診治蘇醒了過來,她向春嬋道歉,稱自己是一時激憤才會冤枉了她。嬿婉還主動給春嬋抹上口脂,還讓春嬋出宮去拔掉自己額娘墳前的野草。海蘭看見春嬋出宮,派人告知江太醫,讓他跟隨。春嬋走到郊外,逐漸感覺體力不支,站立不穩,她想到嬿婉給自己抹的口脂,知道嬿婉要害自己。這時江太醫走到春嬋身邊,喂她服下藥物,將她扶走。宮內,海蘭告訴王蟾春嬋已死,曾經伺候嬿婉的人如今就只剩下了她一人。
皇上近日身體不適,咳嗽不已,卻依然堅稱自己沒事。不久后,毓瑚發現皇上已經暈倒在了桌案之上,毓瑚命人秘密去請江太醫。江太醫告訴嬿婉皇上此病十分兇險,需經太醫院的眾太醫會診治后才能定奪。嬿婉私下里悄悄詢問包太醫皇上的近況,包太醫告訴嬿婉從脈象上看皇上病重,太醫們也都束手無策。嬿婉想到先帝駕崩時的場景,而如懿并未被廢,十二阿哥還比十五阿哥年長,嬿婉準備先做準備。
進保正給皇上煎藥,可江太醫卻借機讓進保離開,悄悄在其中加了一味藥。原來包太醫看到的都是江太醫事先準備好的脈案,嬿婉已落入陷阱之中。養心殿內,嬿婉躲在屏風后面,聽到太后正為儲位之事憂心。太后稱若是新帝繼位,朝局必將有所動蕩,好在十二阿哥一直留在自己的慈寧宮內,若是密盒之內寫的不是永琰的名字,或是什么名字都沒有,那就好辦了。嬿婉聽到太后有意讓十二阿哥繼位,動了心思,一步步走向了皇上......
嬿婉走向皇上的床前,可江太醫卻突然出現,嬿婉嚇了一跳,詢問過皇上的病情后便讓江太醫先行退下。房中便獨留嬿婉與皇上二人,嬿婉守在皇上身前呼喚皇上,見皇上始終沒有反應,便起身關上了房門,試圖偷看皇上的立儲詔書,嬿婉發現皇上果然還沒有想好,暗自竊喜,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假詔書,卻未曾想到皇上并未昏迷,而只是意圖試探他。皇上突然出現在嬿婉面前,發現嬿婉早已偽造了“傳位于皇十五子永琰”的詔書,十分憤怒。嬿婉跪在皇上面前,自稱自己是為了皇上著想。這時,海蘭來到殿內,她指出永琪乃是嬿婉所害,是嬿婉暗中收買胡蕓角,暗中陷害永琪,還在永琪死后利用蕓角挑撥皇上和如懿的關系。嬿婉自稱自己不認識胡蕓角,可海蘭卻拿出了證據。海蘭帶來了春嬋,原來春嬋并沒有死,她跪在皇上面前,稱嬿婉意圖殺自己滅口。春嬋說出蕓角的身世,蕓角進王府乃是嬿婉一手安排。嬿婉自稱冤枉,可未曾想到海蘭還帶來了一個人證:嬿婉的弟弟佐祿。佐祿說自己的額娘是替嬿婉頂罪而死,當初也是嬿婉逼迫自己給扎齊送銀票,千方百計地對付愉妃,事發之后還拿佐祿的性命威脅額娘,讓她替自己頂罪。春嬋承認佐祿所言句句屬實,除了十三阿哥,五公主、六公主的死也是嬿婉一手所為,當年,嬿婉的目標乃是年幼的十二阿哥。王蟾也承認這些事情都是嬿婉逼自己做的。皇上聽聞十分憤怒,打了嬿婉一個耳光,指責她毒害自己的孩子。春嬋更指出嬿婉怨恨如懿,她覺得凌云徹對如懿有情,才幾次三番借凌云徹栽贓如懿,實際上放不下凌云徹的乃是嬿婉自己。海蘭拿出凌云徹死前交給自己的戒指,對皇上說這是凌云徹與嬿婉的定情之物,嬿婉連稱冤屈,春嬋道出當年嬿婉曾借香勾引凌云徹,想借此生子奪寵,凌云徹堅持不肯,此事才告一段落。嬿婉堅稱眾人聯合起來陷害自己,而自己想扶十五阿哥上位正是受王蟾的挑唆。嬿婉堅稱眾人另有所圖,自己剛剛犯錯之時海蘭就帶人趕來,而且皇上的病并不如江太醫所說般嚴重,這一切可能都是如懿與海蘭聯合,借皇上的龍體引自己入局。
這時太后趕到,太后斥責嬿婉謀害嫡子,自己已經查到下在十二阿哥飯菜里的蕈菇有毒,福珈指出這蕈菇服用久后便會傷了臟腑,要人性命,極難察覺。皇上讓嬿婉吃下蕈菇,嬿婉嚇得說不出話來,春嬋承認此事正是嬿婉所做。太后對嬿婉說如懿托她傳話,這就是一個局,可進與不進都在她自己,半點怨不得別人。太后還替如懿帶了東西來,原來如懿日夜縫制,就是給嬿婉害死的每一條人命制作了經幡。如懿讓嬿婉對著每一張經幡,對著她曾經害死的每一個人叩首問罪,再把這些經幡送去安華殿誦經超度。嬿婉仍哭訴自己沒有做過,皇上命人按著嬿婉的身體叩頭謝罪。此刻,如懿已經知道嬿婉已經受到了應由的懲罰,感慨死去的人卻再也回不來了。
眾人紛紛離開,嬿婉等候皇上對她最后的處置。皇上命人拿來牽機藥,嬿婉連連稱錯,懇求皇上就念在自己和孩子的面子上饒恕自己。嬿婉稱自己也是沒有辦法才會如此,這宮中沒有一人的手是干凈的。皇上不想再聽,命人把藥灌進去,這藥毒發時痛苦不堪,頭足相就,如牽機般,所以才得名牽機藥。嬿婉飲下此藥后對皇上提起當初是皇上一手將她提拔,如今自己走到了這步田地,到底是皇上看錯人了人還是自己和皇上學的不夠好?嬿婉知道皇上從未給過自己真心,可她也坦稱皇上也從未得到過自己的真心,這宮中這么多嬪妃,唯有如懿對他真心,可她還不是為皇上斷了發?嬿婉在皇上面前十分放肆,可不久后便毒發,痛苦不堪。皇上命人把她送回自己宮中,讓嬿婉再受折磨。
翊坤宮的宮門被打開,眾嬪妃都來參見皇后娘娘,可如懿卻稱自己累了,不想見人,就連海蘭也堅持不見。這時,李玉奉皇上的命,給如懿送來皇后冊寶,如懿也將李玉拒之門外,讓他把冊寶拿回去。
太后見如懿拒不收下皇后冊寶,皇上詢問太后當初見到如懿之時她有沒有說什么,太后告訴皇上此番嬿婉的惡行被發現乃是如懿一手策劃,如今一切都有了結果,如懿的心思也沒有白費。太后感慨在如懿眼中,后位恩寵都如浮云,只求善惡有報。
嬿婉在永壽宮中奄奄一息,她發現自己還沒有死,原來皇上已經命毓瑚姑姑給嬿婉喂過解藥,春嬋和王蟾繼續給嬿婉灌下湯藥,讓她繼續受苦。皇上來到翊坤宮中看望如懿,皇上終于向如懿低頭,他承認從前有很多事情讓如懿受了委屈,希望她能夠理解,如懿說自己早已將此事淡忘。如懿詢問皇上是否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自己已經明白花開花落須有時的道理,希望皇上此次秋狝能夠保重。皇上在養心殿內寫下“蘭因絮果”這幾個字,他知道這幾個字是形容男女姻緣初時美好卻最終離散。皇上知道如懿已經對自己失望,二人也再也不能回到從前。如懿在翊坤宮看著從前郎畫師給自己與皇上畫的畫,她拿起剪刀將畫從中剪開,剪下自己的肖像,放入火中。
皇上帶領嬪妃們到木蘭秋狝,如懿留在宮內。如懿在容珮的攙扶下在宮中散步,走到一處,如懿讓容珮在此等候,獨自走上城樓,這正是年少時她與弘歷嬉笑的地方,此刻,她一人俯瞰著望不見頭的宮殿,回憶著自己的一生。夜里,如懿坐在庭院中,她讓容珮坐下來陪自己喝茶,容珮連稱這不和規矩。如懿卻說容珮伺候了自己一生,不是站著就是跪著,如今也該坐下來陪陪自己。如懿回憶起第一次在長街上見到容珮的場景,容珮質問掌事太監,想來如今已經過了這么多年。容珮稱自己永遠也不會忘了那一天,她自小無依無靠,多虧了如懿的厚待,才能有如此福氣,而如懿卻說自己有容珮是自己的福氣。如懿接著回憶這宮中的許多事情,她記得自己初見姑母的時候,這滿宮的紅墻綠瓦,自己就感慨到紅墻可真高啊,自己初見弘歷,是因為一出墻頭馬上,自己當年帶弘歷到城墻上去玩,弘歷也在城墻上承諾會永遠讓如懿安心。自己嫁入王府的第一日,弘歷看著自己的樣子,自己位置中宮之時,皇上對自己的依賴與信任,如懿都一一記在心里。容珮知道這一路走來,如懿的心中一直惦念之人便只有皇上,可如懿如今卻說事到如今,自己早已不再懷念當年的那些事情。
如懿感慨自己這些日子時不時想起了很多人,想到了姑母、阿箬、晞月等人,甚至還有嬿婉。如懿深感宮中無休無止的爭斗令人厭煩,為了恩寵,為了親族,賠了這么多命進去,若永璜和永琪都好好的,璟兕和永璟都長大了,那該有多好。如懿詢問容珮,若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那些皇上的嬪妃如今會什么樣子?和自己喝茶說話的人也許就是她們,興許還會有皇上。如懿和容珮一同品茶,如懿稱這茶已經淡了,讓容珮換一壺新的過來。如懿一人留在庭院之中,望著皇上曾經送給自己的綠梅,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次日,皇上在木蘭圍場之中得知如懿已經過世,容珮也已殉主,皇上如今才得知如懿已經病重已久。進保詢問如何處置如懿的喪儀,皇上卻讓他滾出房去。皇上躺在龍床之上,始終不敢相信如懿已經永遠地離開了自己這個事實,也不知如懿為何要瞞著自己。翊坤宮中,眾嬪妃跪在殿內,穎妃感慨如今衛氏已除,可如懿卻無命享福,十分惋惜。可容妃卻稱如今如懿已經和她的少年郎在一起,并無惋惜之處。皇上在翊坤宮門前駐足,遲遲未進。這時,十二阿哥來到此處,永璂拿出如懿臨終前送給自己的信,皇上看到如懿在信中說自己如今已經自由自在,還囑咐十二阿哥今后也不必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皇上讓福珈先帶十二阿哥進去,獨自離開。
皇上看著如懿毀掉的二人的畫,李玉告訴皇上如懿生前確實癆癥極重,死前身邊除了留給十二阿哥的信,就是一盆枯了的綠梅。皇上來找郎畫師,命他即刻復原這幅畫。可郎畫師卻稱自己無能為力,當時作畫之時,皇上與皇后眼中只有彼此,這種愛意是真情流露出來的。如今既然畫已破損,也不必執念,自己已經再也不能畫出當年的畫,即時勉強畫了,也不可能再復原如初了。皇上獨自走到城墻之上,回憶起自己和如懿二人一路走來的時光,可最終卻換得二人的疏遠。皇上終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泣不成聲。
皇上走下城墻,命李玉下旨,如懿的喪儀按皇貴妃之禮施行,抹去其在宮中的一切印記。太后來見皇上,詢問他為何如此處理如懿的身后事,惹得宮里宮外流言紛紛。皇上稱并非自己決心廢后,是如懿不想再做自己的皇后,送回去的皇后冊寶她拒不接受,身患重病也不再服藥,甚至還毀了當年二人的畫作。太后知道皇上是想還如懿一個自在,便也不再多說。太后看見皇上在著手繪制梅塢,告訴皇上,越是想忘記的便越難忘記。
九年后,皇上在養心殿的梅塢之中,呆呆地看著如懿留下的綠梅。這時太后請皇上到慈寧宮中,如今十五阿哥已經成婚,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可嬿婉還在宮中茍活。太后認為如今此事也應有個了斷。嬿婉被折磨多年,如今已十分蒼老狼狽。這一日,王蟾為她送來一碗鶴頂紅,結束了嬿婉的生命。嬿婉死后,皇上寫下立儲詔書,立十五阿哥為太子,他感到如釋重負卻又惴惴不安,皇上感慨自己這一生,親情與愛情都已失去大半,自己不過是天地之間的一位寡人罷了。嘉慶四年之時,乾隆已垂垂老矣,他命人找出翻找出盛放著如懿斷發的盒子,剪下自己的白發,與如懿的斷發放在一起。不久,伺候的小太監發現殿內的綠梅已經發了新芽,正當欲告訴給太上皇之時,發現太上皇已經離世,手中還緊握著放有二人發絲的錦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