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云下廚,最后一次為父親做燒鵝,幾個兒女圍在桌前,忍著心中的悲傷,看著父親吃燒鵝,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以前的回憶。朱元璋回宮之后,一個人坐在大殿里,太子朱標走進來跪坐著,告知朱元璋,徐達已經去世。朱元璋哽咽著說起兒時回憶,還有那些曾與自己同生死的兄弟,如今卻一個個的都先自己一步走了。朱元璋下旨輟朝三日,為中山王禮喪三日,中山武寧王是魏國公的謚號。
朱標遵旨,并呈上了北平的軍報。聽聞朱棣深入漠北八百里,朱元璋怒氣滔天,同時又為兒子擔憂。他下令要北平都司廣派偵騎,沿邊打探燕王消息,再有軍報,一概六百里加急疾遞京師。此時的朱棣,趁元人不備,將這里的營帳端掉,張玉表示,這是有溫泉地氣熱,是過冬的好地方,依他來看,此地不宜久留。他們端掉的營帳,為首者是樞密院知院阿馬剌臺。
后來朱棣安然歸來,第一件事就是為犧牲的弟兄請旨褒獎。鄭亨率領諸位將士向燕王跪下,佩服他率五千精騎深入漠北的膽大壯舉,從此信服于他,愿追隨他戍守北平,捍衛大明。此后不久,朱棣又上奏表,要率北平全部將士深入漠北殺敵。朱元璋不急著表態,讓朱標寫信去給朱棣,這次功過相抵,如有再犯,嚴懲不貸。至于征北一事,朱元璋想聽聽百官們怎么說。
李善長支持陛下選良兵能將,廓清漠北,諸位大臣也都紛紛跪下附議。退朝后,朱元璋和朱標吐槽李善長把朱棣的功勞用幾句話輕飄飄地帶過,還有那些功臣,似乎不把兵權握在手里就不放心。呂氏和朱標推舉藍玉,朱標又把此提議告訴朱元璋,朱元璋最終下令,命藍玉為征北大將軍。復得重用的藍玉感激涕零,不停地謝殿下隆恩。呂氏也勸常氏不要再怪太子,藍玉這事畢竟是太子殿下松口促成的。
洪武二十年,漠北進入寒冬,大雪紛飛。明征北大將軍藍玉,兵進漠北,以二十萬大軍征討遼東,北元開元王納哈出以所部十余萬眾請降,遼東至此被蕩平。隨著溫度越發低下,大雪障目,可藍玉覺得自己寸功未立,依舊深入漠北,途中不少將士凍死,有人提議班師回朝,藍玉不同意,以后再有妄談班師者,皆斬殺。
公元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四月,藍玉兵進漠北,于捕魚兒海大破援軍,北元天帝脫古斯帖木兒僅以身免,至此明朝經歷十八年,先后發動六次大規模北征,終于徹底摧毀了盤踞漠北二十余年的元朝殘余政權。藍榮回北平城稟告,朱棣同意讓人給他撥一匹快馬,藍榮加急將軍報送回朝。此次肅清漠北,繳獲人馬羊數眾多,李善長等文武百官為朱元璋賀。朱元璋晉藍玉為梁國公,賜鐵券,同時讓親王以下者,對其行郊迎之禮。
翰林院修撰黃湜有本啟奏,他希望陛下斟酌這郊迎之禮。常氏準備了一些禮物,謝謝呂氏的幫忙,不然舅舅藍玉估計永無翻身之日。朱高熾和朱高熙練武,朱高熙沒讓身子骨弱的大哥,他的理由說得妙云竟無法反駁。藍玉沒把大軍帶到北平調整,燕王親自來大軍大營,藍玉以公務繁忙為由,將朱棣晾在大營外許久。將他迎進去后,藍玉驕傲地向他展示俘獲的戰馬。
軍中本不可收留元人的女眷,長興侯好意提醒,藍玉卻不以為意,憑借自己這幾年的功勞,他不覺得要幾個女人來伺候是什么嚴重的事情。今天朱棣對自己的態度,讓藍玉大為光火,耿炳文一再叮囑他慎言,依舊無用。聽小兒子朱高燧說高熾和高煦比武又輸了,朱棣便順勢提出讓高煦來當世子,可妙云不同意。她神情嚴肅地表示,雖然朱高熙頑皮,可他連書都背不出來,何以能當世子,朱棣見狀趕緊解釋說自己剛才只是開玩笑。
耿炳文研墨寫上奏表,彈劾藍玉的行為,朱元璋覺得這不是什么大事,畢竟太子以后還用得上他。至于朱棣,管得倒有點過了,他居然想讓朱元璋盡快下旨令其他兄弟就藩,可皇子之中,只有太子有資格提這件事。太子提醒道,老四上的是密奏。太子知道父皇可能是想念朱棣了,他建議讓朱棣回南京一趟,算起來他們已有三年沒見了。三日后,藍玉等人回到南京,太子替朱元璋設宴慶賀,沒想到藍玉竟故遞小話給太子,明里暗里說朱棣擠兌他,這讓朱標有些生氣。
朱元璋并未覺得這不妥,藍玉再不濟,還是能打仗的,只是為人有些蠢,卻總覺得自己聰明。他知道太子心疼弟弟們,但也不要忘了他們也是太子的臣子。在太子的建議下,藍玉還是受到了一些懲罰,從梁國公變成了涼國公。朱元璋下旨調五百錦衣衛去西安拿下秦王妃王月憫,探馬軍司這事已經瞞不住了,趁著事情還沒鬧大起來,盡快拿人。耿炳文上奏表彈劾藍玉的事不知怎么傳了出去,藍玉對耿炳文恨得牙癢癢。
耿炳文摸不透陛下和太子的心思,為何對于驕橫跋扈且在軍中廣結黨羽的藍玉十分縱容,遂去找李善長解惑,李善長解釋陛下不想大權旁落,自然想制衡朝堂,所以才如此行事。秦王以命相脅,不允許錦衣衛帶走王月憫,消息傳回南京后,朱元璋怒氣騰騰。三年多了,朱棣終于回到京師,朱標十分高興,兄弟倆坐下來吃飯時,朱標卻面露難色和尷尬。過幾日,秦王和王月憫要被押解回京,他想讓朱棣回去轉告妙云,讓妙云去見一下王月憫。朱棣裝作才知道王月憫的事,卻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妙云肯定他做的是對的,畢竟他不僅是燕王,還是朱高熾他們兄弟的父親。
回京后,王月憫被押去詔獄,妙云去看她,王月憫托妙云幫自己把和離書轉交給秦王。二十天前,她從西安前往金陵,這二十天是她最快樂的一段時間,也讓她明白自己到底錯過了什么。不再做秦王的拖累,是她最后唯一能為秦王做的事。可秦王是個癡情種,哪怕看到了和離書,他寧愿撕掉,也不愿意和王月憫撇清關系。朱標失望至極,這件事早就不只是他們夫妻之間的事了。有不少官員已經上奏彈劾秦王,這件事已經不能再拖著了。卻不料就在此時,常氏生產遭遇難產,腹中胎兒夭折,母子俱亡。
側妃呂氏也有了身孕,一時激動早產,生了一個兒子。已經失去了兩個孩子的常氏,讓呂氏感到心疼。正在料理后事的妙云注意到呂氏身邊的婢女在對藍玉說話,聰明的她直覺不對勁。朱棣再度返回北平,朱標送他,雖有不舍,卻也只能目送弟弟離去。
妙云為世子上香祈福,順便與道衍大師談話,有些話是她不便對朱棣說的,只能讓道衍轉告。目前朝廷上重伐漠北之勢已經如火如荼,朱棣考慮要不要上表。道衍寥寥幾句給他出了主意,就看朱棣怎么說此事了。北伐耗資巨大,可朱元璋認為,一次的北伐肅清漠北,雖然看似靡費甚多,可也抵得過幾次的北伐。朱元璋讓太子看朱棣的奏表,他的話說得非常好聽,表示只要父皇派他從征,不管派來的大將軍是誰,他都會盡忠服從命令。朱元璋決定,這一次不止派朱棣從征,還要再加上老三晉王。
很快,朱元璋當朝下詔,封藍玉為征敵大將軍,而燕王久居北平,虜敵備詳,可為左副將軍,晉王為右副將軍。李善長率先跪下,高呼陛下圣明,其余官員亦跪下附和。藍玉與朱棣不和已人盡皆知,太子擔心兩人會因矛盾誤事,遂給穎國公了兩道詔旨,如果是藍玉壞事,那就拿出第一道詔旨,接管兵權。如果是朱棣壞事,那就拿出第二道詔旨削了他的兵權,讓他回北平聽勘。如果兩道詔旨都沒用上,那就拿回來。
朱棣已帶精騎出城,與藍玉會合,看到運糧馬車無法過坡,朱棣下來幫忙,意外看到了夏原吉。原來夏原吉主張不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北征,太子殿下讓他隨軍督糧,順便看看這仗為什么要打。軍隊已深入漠北,可仍不見元人的蹤跡,藍玉下令如若遇到牧民盡數捕獲,如有畿重,則焚毀之。朱棣提議分隊派出精騎,一旦找到元人的蹤跡,再以騎兵擊之。藍玉反對,他認為元兵最擅長以小股隊誘敵深入,然后全數殲之。
朱棣沒有遵照他的要求,在發現了乃兒不花的蹤跡后,率本部親軍出去。藍玉不滿,打著管不了一個親王為由,下令班師回朝。穎國公聽聞,大驚不已,立即點了五百衛兵隨他出城追燕王去了。消息傳回妙云那兒,道衍分析稱,此事說到底,是朱棣有違節度在先,不過朱棣雖兵行險棋,卻并不魯莽,他這么做是遲早的事。藍玉率軍回到關峰口,由于城門已落鑰,只能明日再入關,誰知藍玉竟愚蠢至極,對關峰口的大明士兵刀劍相向。
朱元璋大怒,臣子們趕緊請他息怒。乃兒不花的部隊和牧民已經人困馬乏,張玉混入其中,把這里摸了個透,回去將乃兒不花絕糧的消息告訴朱棣。穎國公也已經找到朱棣的蹤跡,還教導朱棣下次一定要備好水源,這樣才能避免讓人發現行蹤,朱棣早就猜出他手中定是有讓自己回北平的諭旨,不然也不會如此托大,看到自己并不行禮。這些年朱棣早就脫胎換骨,察人心觀人事,已經把人摸透。穎國公自愧不如,并未拿出諭旨,而是默認與朱棣一起外出打探敵情。
朱棣還帶了糧食,再一得知乃兒不花已經斷糧,穎國公已經知道了朱棣的意圖。乃兒不花沒吃手下遞上來的羊腿,而是讓他把羊腿拿去分給剛生了孩子的女人吃。水壺里也已經倒不出水,他們已入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