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堂順利開辦,趙白石參加了開學典禮,趁機問起周瑩對自己提親的看法。在他心里,實際上覺得這件事是十拿九穩的。因為無論官位還是出身,自己都毫不遜色,加上這一往情深,足夠與周瑩相配了。但心如亂麻的周瑩只能一拖再拖,暫時無法給出答復。
千紅知道自己的妹妹會舉棋不定,就來提醒她真正的自由,不僅是想嫁就嫁,而且是不想嫁就不嫁。對于趙白石這么久以來的付出和好意,周瑩本就懷著感激之心。加上如今的誠摯提親,她內心里已經快要妥協。是千紅的一番話,讓她明白欣賞和感動不能轉變成愛意。如果要嫁,周瑩的心已經選擇了沈星移,不會改變。
想法確定后,周瑩干脆簡潔的拒絕了趙白石。是啊,她不愁吃穿,也沒有所謂親人的逼迫,如果這個時候都不能自由選擇,那也太不像自己的風格了。心是不會說謊的,周瑩選擇遵從自己的心意,按照自己的意愿來抉擇與生活。多少風風雨雨,她最后從生活中學到的也不過是這么簡樸無華的道理。
趙白石心中酸澀,除了遺憾還有疑惑。他覺得自己并不輸給沈星移,甚至更加敦厚,理所應當是周瑩的良配。到底是為什么,讓襄王有意,神女無夢?這疑惑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解開了。周瑩在開學典禮上大方爽朗的一席話,就是最好的答案。
她說讀書學習能增長見識與本事,對于男女和國家都是一個道理。除卻所有的浮華虛無不談,只有強大才能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向和愛人。而活到如今,周瑩只想遵從自己的意愿。趙白石懂了這種堅持,沒有再多說什么,還是以兄妹的身份守候著她。
庚子國難后,慈禧太后與皇帝逃出京城,倉皇到了陜西。這天,所有富商都被聚集起來,在巡撫衙門等候。周瑩足足等了兩個時辰,心中已是不耐。巡撫端大人終于出現,卻是開口要錢來報效太后皇上。周瑩平素賑濟災民不惜余力,如今卻不愿意出這份冤枉錢。無論出多少,都不過是官員臉面上好看罷了。拿大家的錢,還要端著架子,最后為自己邀功,周瑩著實不齒這種行徑。
慈禧太后在西安呆著覺得煩悶,端大人記恨周瑩,趁機奏請她移駕去涇陽吳家。這是十分險惡的招數,巡撫衙門本就供應不起圣駕的用度,如今剛好把燙手山芋轉到別處。趙白石知道周瑩這下暗地里挨了軟刀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畢竟接駕與負責安全都不是小事,稍有差錯就會腦袋不保。
而周瑩卻不在乎,心里覺得不過是婆婆和兄弟來一次而已。她還不懂期間的利害,即使懂了也不想給自己太大壓力。趙白石在東院的各個角落都轉了一圈,嚴肅指點休整,甚至要把曾經代表著沈星移的那棵樹砍掉。周瑩看著這么大刀闊斧的整改,卻又挑不出理由,心里是無奈又心酸。她還要耐心學著磕頭和回話的禮儀,遵守這也不可那也不可的規矩。
趙白石的一番苦心,全是為了東院能平安度日。太后皇帝來了吳家,所有丫鬟下人們都十分開心。收到召見的旨意,周瑩懷著好奇心走進六椽廳。她恭謹的跪下,牢記著回話的規矩,也不敢抬頭窺視。太后見慣了這種謹言慎行的臣子,本也覺得無趣。
可皇帝知道這個女子是寡婦當家,多問了一句。太后的興趣瞬間被勾起來,便問周瑩撐起吳家靠的是什么,得到了“變”這個答案。當她問起做生意的訣竅是什么,又得到了“放權”二字的回應。這話擲地有聲,又頗為實用,是周瑩心中的大實話。
周瑩將自己曾經開辦布廠、發放股權這些作法都詳細解說,話里話外都透著誠摯不做作的味道。她說的興起,卻不知道這正戳中了太后和皇上的隱痛。這幾年來,太后不肯放權又阻撓變法,皇帝卻只能忍著維持表面的和平。母子情分,國家危局,太后焉能不煩?
可周瑩還未反應過來,尤其她隨后說出變法時的名言“民為邦本”,更是讓太后的臉色十分難堪。氣氛一度凝重起來,周瑩才暗道不好,自己說錯話了。所幸沒有惹怒太后,她還是順利退出六椽廳。等在外面的趙白石早已心急如焚,他最害怕的就是周瑩亂說話。如今,她平安出來,卻不知道上意到底如何。
從六椽廳出來后,周瑩和趙白石內心正忐忑著。畢竟太后已經黑臉了,圣意如何誰也不知道。沒想到,崔公公卻出來說太后要給周瑩誥封和賞賜。趙白石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總算過了這關。他又被叫到廳內,太后說起了王爺的事情。
這次庚子國難,王爺乃是禍首。可礙于沒有處置懿親的先例,太后無法絕情下手。趙白石把早已準備好的關鍵罪證拿出呈上,太后終于下定決心,除掉王爺。這對于吳家和沈家來說,都是莫大的好消息。對那些含冤死去的人,終于有了個交代。
周瑩正要松一口氣的時候,趙白石卻說自己發現了沈星移的行蹤。消失許久再次出現,此事非同小可。趙白石推測沈星移的反常,是為刺殺太后皇上而來。他特意叮囑周瑩不要感情用事,一定要以大局為重。如果沈星移的行蹤暴露,吳家上下都會被牽連。到時候,就算陜甘總督想庇護,也不可能在天威面前徇私。
為了牽制周瑩,趙白石甚至帶走了懷先。這個舉動是什么意味,做娘的不會不清楚。周瑩心里卻是千頭萬緒,她走到沈家舊宅,荒涼的房間里,從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那個紈绔少爺的倔強,那個堅毅男人的成長,無不是與她相關。沈星移啊沈星移,真的會在今晚出現么?
太后和皇帝第二天就要起駕離開,這對于想要推翻朝廷的人來說是最好的下手機會。這個晚上,對周瑩和趙白石來說,注定難眠。一個在憂慮布防的事情,一個在思念愛人是否會出現。吳澤扮成菜農混進了吳家,沈星移也趁著夜里守衛松懈開始活動。
周瑩無論如何都睡不著,盯著那門窗看。她想等的人,會不會來呢?黑影走動,是沈星移平靜的開門進來了。他比往日瘦削了不少,也蓄起胡須,更加有股滄桑的味道。周瑩一直在等他,等這個人和他的擁抱。沈星移壓抑不住心中的感情,大步走過來抱住周瑩。而周瑩也給出了最熱烈的回應,一副兩情繾綣的畫面鋪開了。
沈星移已經做好了玉石俱焚的準備,想著刺殺不成便要以身殉國。東院是最好的刺殺地點,但也是周瑩的畢生心血所在。為了不連累吳家東院,沈星移一刀刺傷周瑩。他的眉宇間滿是愛憐與無奈,冰冷的面龐在下一秒吻上了她的唇。一吻纏綿,滿含柔情與絕望。周瑩不想沈星移如此輕易赴死,卻無論如何都不能勸阻得了他。
沈星移心意已決,他將受傷的周瑩綁縛,這樣以假亂真才能摘清所有東院的責任。趙白石心細如發,發覺一向愛護孩子的周瑩,竟然沒有問起自己懷先的情況。他就靜靜的等在門外,把沈星移堵在了門口。帶著火槍的沈星移將趙白石逼入房中,周瑩對這兩難情境束手無策。
趙白石一心要為國盡忠,保護太后和皇上;而沈星移一心要推翻清廷,非實施刺殺不可。兩人各有各的立場和原則,而被綁在凳子上的周瑩則苦苦哀求他們放過對方。為了沈星移能活命,她不惜下跪向趙白石求情。平生未曾求人的周瑩這次開口,趙白石沒法不答應,只要想辦法支開侍衛,放走沈星移。
吳澤蒙上黑面巾想要刺殺太后,卻暴露行蹤。他四處逃竄,誤打誤撞跑入了周瑩所在的別院。聽到消息出來查看的趙白石,很快認出了吳澤的真實身份。吳家的人被發現在吳家搞刺殺,這是多么大的罪名!如果落網,太后這次駕臨吳家也會被認為是陰謀的一環,不僅牽連周瑩,還會害死更多人。
趙白石強作鎮定,暫且喝止侍衛,自己到周瑩房里處理沈星移和吳澤的事情。門外是團團官兵,兩個燙手山芋在門內,趙白石氣上心頭,臉被憋的通紅。吳澤還在執迷不悟,而周瑩則快被眼前的困境逼的失去理智。四人僵持不下,沈星移決定自己出去,頂替吳澤的罪名。畢竟,他本來就是要行刺的。
在周瑩萬般不舍的淚眼中,沈星移毅然決然戴上黑面巾走出去。他極力搏殺,最后還是寡不敵眾,死在了官兵手下。失去意識前的最后一眼,沈星移望向了別院的那個屋子。那是他所愛之人的住所,那是他希望自己魂魄能夠記住的地方。
打斗的聲音漸漸平息,周瑩知道自己的愛人已經被處決了。一生坎坷,一生糾纏,這段愛戀就這么畫上句號。結局太匆匆,她還沒有做好準備,卻不得不面對。
太后皇上離開東院,吳家終于平安。保住性命的吳澤,也坐船離去。幾年以后,懷先已經長大,周瑩與趙白石送他上船去留學。此次告別,周瑩滿心唏噓。她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告別。但她也期待懷先留學歸來的一天,更期待一個新中國的到來。
周瑩的一生傳奇而又坎坷,她仁義為本,堅守誠信,知人善用,將吳家東院“式易堂”打造成為龐大的商業帝國,周瑩一生捐資助學,建寺筑路,盡行善事。1908年,周瑩卒,年僅四十,被封“一品誥命夫人”。時至今日,周瑩所創造的商業奇跡和她兼濟蒼生的胸懷,仍然廣為流傳,其所代表的秦商勇于創新、堅守誠信的精神依然意義非凡。
(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