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較早,糧食供給不足,生產大隊放下話來,不放一個社員離開。建紅負責的那塊地尤其是重點,隊長要建紅轉告金鎖這時候不要出亂子。建紅找到金鎖說了這件事情,但是金鎖卻覺得這樣做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跟建紅說自己要向上面反應寫信,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的主意,借地種糧。
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雖然只是一篇文章,但是學術問題背后所討論的是政治問題,是思想路線問題。有很多人提出了反對,覺得這是對毛澤東主席的政策和思想的批判,更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苗頭。但是也有很多專家學者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很支持這種言論。老田和妻子也代表了兩張不同的態度,妻子覺得這是錯誤思想的苗頭,是反黨的,而老田卻認為這篇文章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夫妻倆政見不同,在飯桌上就吵了起來。
而中央已經對這篇文章表明了態度,中央覺得這篇文章是坎旗的,并對文章作者和報社進行了嚴厲的批判。曹慧感嘆,老田的這種政治態度太危險了,遲早有一天會倒霉的。而中央軍委秘書長羅瑞卿卻堅決支持這場討論,他很希望鄧小平能夠站出來講話。而下面的人也很疑惑,現在中央的意見分成了兩大派,導致傳達下來的意見都不一樣,這讓下面的人很難辦事。雖然很多人都勸羅瑞卿不要過于沖動而毀了自己的前程,但是羅瑞卿還是毅然決然地決定忠于自己的思想。羅瑞卿不顧阻攔,把自己的想法報告給了鄧小平,鄧小平聽了羅瑞卿的報告,陷入了深思。他覺得既然出現了這種爭論,那么就很有必要在很正式的場合表明中央真正的態度,讓這種老古董似的錯誤思想徹底遠離黨的方針政策。
于是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談如何正確理解毛澤東思想,號召人們打破精神枷鎖,讓思想來一個大解放。這不僅是在思想上,在科學,文化那些方面,也需要解放。干部,知識分子平反更是迫在眉睫。鄧小平的講話一經發表,再次引發人們思想的震動和思考。
《光明日報》的那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得到了鄧小平的大力表揚,他提出要借此在文化界和思想界做一篇大文章。羅瑞卿為了重新站起來,決定去西德做手術。臨行前,他特意跟鄧小平辭別。鄧小平握著他的手,勸他不是自己舍不得他挨這一刀,而是國家舍不得啊,國家需要確保他的安全。羅瑞卿聽了心里很感動,但是他只能告訴鄧小平,自己已經向中央打了報告了。羅瑞卿的妻子也很擔心他的安全,但是羅瑞卿卻覺得在恐怖也不會比他上戰場恐怖,他并沒有把危險性放在心上。
有老知識分子跟鄧小平反應,自己編寫的書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刪掉了。鄧小平便要他把事情仔細講清楚,原來被刪掉的那一部分與檢驗真理有關。上面的人堅持要老知識分子刪除,但是老知識分子覺得這是與文化主流相違背的,便堅決不同意,所以才把這件事情反映給了鄧小平。正說著卓琳給他們送上了新泡的茶水,她看見鄧小平面色凝重,便勸鄧小平少動肝火,保重自己身體。鄧小平仔細看了好幾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覺得說得很對,便打電話給下面的人堅決支持這篇文章和其代表的主流思想。
羅瑞卿在術后因并發癥不幸去世。知道了這個噩耗,鄧小平十分悲痛,親自到機場迎接羅瑞卿遺體回國。鄧小平對于羅瑞卿的離世很久都緩不過神,但是工作還是要繼續,已經堆積了很多文件和事情要處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徽省的旱情問題。鄧小平要省委第一書記萬里書記首先保證百姓的生活和安全。金鎖提出的借地種糧的方案已經報上去了,但是至今還沒有什么回應。有人提議能不能先搞起來,但是金鎖有顧慮,如果沒有政策就先行動會出大問題的,這個責任金鎖是絕對擔當不起的。這時萬里書記已經來到了金鎖他們生產大隊。聽了金鎖的報告,他覺得這個方法很可行。回到省里后,萬里書記召開緊急會議,把借地種糧這一方法提出來和大家商量,調整了農業政策,制定出關于農村經濟政策問題的規定,核心是一切工作以發展生產為中心。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嚴重,那就是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太大。面對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鄧小平提出要搞現代化,就要打開國門,多派些人到西方學習。
自鄧小平發現問題后,中國便開始大量地派考察團去外國進行考察。而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古牧率領的考察團了。在西歐,西歐各國的領導人表示了對中國的向往,并提出只要能夠和中國建交,他們可以給中國借錢。其中一個領導人還給中國代表引見了一位美國的哈里斯博士。哈里斯表示美國資源豐富,可以和中國互補,他特別希望能夠在美國見到中國的代表們。對于西方國家的熱情舉動,古牧沒有輕率做出舉動,而是表示自己要回國經過商量后才能給他們答復。
谷牧率領的西歐考察團回國后,鄧小平向他了解考察情況。就煉鋼,和石油開采中國和西方的差別實在太大了。中國不僅技術落后,資金也特別匱乏,面對外國伸出的友誼之手,鄧小平覺得可以引進外資。古牧和夏默也覺得現在正是中國對外建交的最佳時期。得知連美國的石油大王哈里斯都有興趣和中國合作,鄧小平提出要吸引外資,擴大開放。但是夏默提出,鄧小平同志的想法能得到中國的其他中央領導人的支持嗎?鄧小平便在中央開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多數人都表示了支持,只有少部分同志覺得重心不能全放在經濟上面。鄧小平排除異議,決定引進外資。
這個消息一放出來,不僅西方其他國家,連美國也按捺不住,派出特使布熱津斯基,前來中國訪問。鄧小平在北海仿膳宴請美國代表,特使給鄧小平送上了美國航天員登月后取下來的石頭。鄧小平幽默地表達了自己對于特使的謝意,他說自己現在最想的不是觸摸月球,而是和美國一起觸摸地球。特使也表示,中美關系是美國對外戰略的一個中心環節。特使也表示了美國和臺灣的交往屬于正常的交往,并不是不承認中國。就此,雙方達成共識,為早日實現中美關系正常化干杯。
鄧小平來到東北考察。在大慶油田,他看到了職工生活的貧苦,覺得很有感觸。他提出要關心職工群眾的生活,提高工資,改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