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們馬上就要離開回云南了,建國和大家一起吃飯,說自己很舍不得他們。雖然知青們都為不能留在城市遺憾,但是他們覺得有鄧副主席和中央的關心,他們愿意為祖國留在農村。既然中央有了明確的指示,他們就要響應黨的號召,大家都為自己失去的青春,愛情,美好的明天干杯。建國也站起來,表示他們都在續寫歷史的篇章,沒有遺憾。
可是回到云南后,農場領導對于知青罷工跑到北京的事情無比憤怒。田源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歉意,表示自己會響應中央的號召,繼續努力。但是領導們卻不依不饒,覺得不能讓他們表態了事。田源和知青們早就對農場的經營方式和干部作風問題很是不滿了,他們再也忍不住了,便和農場領導們鬧了起來。晚上知青們商量,既然他們為了顧全大局換來的是這么一個結果,他們就堅決要寫信給王震和燈小平反應農產的官僚主義。他們又再一次地寫了聯名信。
鄧小平看到信后很生氣,他跟田震講知青問題已經必須要解決了,官僚主義已經深深地傷害了知青們的心。他表示要派個專門的調查組來再次進行調查知青們的真實生活情況,田震表示贊同,自己馬上就去著手辦這件事情。在調查展開之前,鄧小平約見了負責的魯局長,他跟魯局長特別強調了這些問題,還說要他放開辦。
有了鄧小平的話,雖然專案組壓力極大,但是他們還是很認真負責地頂著壓力對知青們的生活情況和精神狀態進行了深入了解。調查完后,他覺得問題很嚴重便給鄧小平打了電話,告訴他問題的嚴重情況。并請求中央能夠改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政策,因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很需要這些思想先進,力量充沛的年輕人。
鄧小平聽后趕緊召開緊急中央會議,但是對于知青是否回城,卻一直爭議不下。贊同的一方覺得知識青年放在農村是對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而且容易引起動亂,因為知青的不滿已經蓄積已久,反對的一方則覺得大批知青返城會給城市造成更大的壓力,而且并沒有這么地方能夠接納他們。
總是如此,鄧小平還是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他最后講了一句話“讓孩子們回來吧”,這讓千萬人潸然淚下。
知識青年大都返城了,但是鄧小平還是很關心他們的就業問題。因為有很多返城的知青因為沒有工作,而到處惹事。鄧小平決定召開會議專門解決這個知青問題,果然會議一開始,各地代表們就叫苦不迭。負責人趕緊把話題扯了回來,這次開會不是訴苦,而是解決問題。大型工廠,街道辦事處等地方都接納了一批知青,但是這都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這時有人提出,有很多腦袋靈活的知青們自己擺攤做生意,可以解決問題,但是這是不合法的。如果中央能夠放開政策,就再好不過了。但是又有人提出反對,這可不就是把剪掉的資本主義尾巴又撿回來了嗎?最后大家都表示,希望鄧小平站出來,向中央反映來解決知青就業問題。
鄧小平聽了同志們的意見,便把同志們召集到一起,有人就提出中央放開政策,鼓勵知青自謀職業,改革經濟體制。鄧小平覺得可行,這一改,不是死了,而是活了。說做便做,中央相關人員在鄧小平的建議下開始進行工作。
大州的雞蛋因為不在編制內,所以賣不了,而且杜鵑也被領導罵了一頓。他失落地走在路上卻正好遇到了田源,田源開他的玩笑,卻發現大州真的已經苦惱得沒辦法了。為了幫朋友,田源就在路邊上喊著賣上了,很快便銷售一空。鄧小平要古牧拜訪榮毅仁,他希望榮毅仁能夠重新出山,組建機構,和資本家打交道。榮毅仁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僅可以帶起國內的資本家,而且還有國外的。
鄧小平為了吸收資金,他想起了自己在新加坡的經歷,他提議可以購買外匯。還有中國有很多華僑都是很富有的,手上有大量的資金,而且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很愿意在中國投資。榮毅仁的侄子回國后發現國內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便很愿意回過投資,榮毅仁很欣慰看到國家的改變。
田源和大州見有利潤,便一直在菜場門口倒賣雞蛋。田源更是提出兩人可以練煎餅攤,大州也覺得很可行,兩人一拍即合,便開始擺攤了。無奈好景不長,曹慧在菜市場撞見田源,她覺得很失望,自己這么養大的兒子,卻做了在她看來最低賤的一行。曹慧很失望,批評兒子沒出息。
田源回家后跟父親和母親講了自己的想法,現在是個變革的時代,自己希望跟上潮流。他們已經被耽誤了,但是他不服,他要靠自己的手,干出一番他們返城知青自己的事業來。老田很贊同田源的想法,但是曹慧卻不愿意讓他干這一行,她覺得他是個有知識的人,現在他這個樣子是避長就短,舍近求遠。田源希望母親能夠支持自己,自己不光要自己做,還要帶著知青們一起,他要給他們做榜樣??v使這樣,曹慧還是不能理解兒子。
老夏從同事口中得知,鄧小平宴請工商界的五老吃火鍋,他覺得很驚奇,越發敬佩。鄧小平熱情地接待了五老,他感嘆他們是現在中國最有力的支柱,他希望他們出山辦企業,帶頭吸引外資。他先向幾位介紹了新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讓幾位老資本家知道了現在中國的情況。另外他還提出了知青進城問題,讓經濟發展問題更加迫切。五老也紛紛發表意見,資本主義國家很希望和中國合作,在中國資源更豐富,勞動力更廉價,市場更廣闊。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那就是工商業的帽子還沒有摘掉,這讓很多華僑和外商處于觀望狀態。鄧小平一聽,就提出這個問題一定會解決。五老也很激動,還拿出自己起草的建議書給鄧小平看,他們的愛國之心全在這張紙上了。鄧小平便提出幾人邊吃火鍋邊繼續談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
田源和陸大州拿到了營業許可,正式開始了煎餅生意,兩人很高興。但是令他們失望的是,根本就沒有人來買,煎餅攤生意冷清,兩人連張都開不了。正當他們兩個坐在路邊彷徨的時候,田志遠來了,他買了他們的第一張并,還鼓勵兩個人繼續創業。
鄧小平授意榮毅仁領銜成立一家信托公司。大量外商即將在中國投資,那么制定一部外商投資的法律就迫在眉睫。遇到難題的夏默找到鄧小平,鄧小平表示合資企業也是可以辦的,做事要靈活,對國家有利的都應該推廣。鄧小平的一番話,讓夏默有了信心,開始大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