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的建設工作日益提上日程,其中爭論也有很多。有人認為,這能吸引外資解決中國資金不足的問題。不僅如此還能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但是還有很多人反對,覺得這是在走資本主義道路,與社會主義唱反調。更有思想頑固的極個別中央官員提出,這樣搞下去遲早要出大事。
中央關于經濟特區的爭議不斷,鄧小平為了要考慮雙方意見,綜合最佳方案,他決定親自去特區視察。視察工作開始后,在深圳的那幾天,每天鄧小平都會在習仲勛等主要負責人的帶領下外出查看情況。但是令大家感到不安的是,鄧小平幾乎不置一詞,只看不說。大家都猜不透他的態度。
吳怡茹和舅舅是經濟特區建立后的第一批來大陸投資建廠的港商。鄧小平一間一間地參觀這些新投資的工廠,當然也包括吳怡茹負責的。吳怡茹詳細地給他介紹了工廠的建成過程,運作模式以及所引進的先進技術。鄧小平覺得很滿意,點了點頭,和吳怡茹談起了與港商有關的問題。
吳怡茹告訴鄧小平,很多港商都像她舅舅一樣,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們很希望國家經濟能夠發展起來,人民過上好日子,祖國走向富強。他們更希望能夠為祖國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但是由于國家政策一直沒有放松,他們苦于沒有機會,現在設立了經濟特區,大家投資熱情空前高漲。
在談話中,鄧小平得知吳怡茹當年曾經逃港。那個時候上山下鄉活動在全國掀起一股大風浪,很多知識青年被迫下鄉耕田。有人甘于平靜辛苦的農村生活,有人卻選擇了賭一把,逃往香港。吳怡茹就是這樣認識田源的,在田源的幫助下她去了香港,找到了舅舅,在香港有了立足之地。田源沒有成功,他留在了大陸,吳怡茹在香港見識了很多,但見識得越多,就越知道了祖國與別的國家的差距。
這種差距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她渴望回到祖國,渴望改變祖國。有很多逃港的年輕人和她抱著同樣的想法。所以,現在像她一樣回來的人越來越多。鄧小平聽了很是欣慰。
鄧小平在深圳經濟特區視察工作已經好幾天了,但是他一直都沒有對特區明確表態,既沒有稱贊,也沒有批評。大家心里都很沒有底,非常著急,有人提議讓夏默前去打探消息。夏默找到鄧小平同志,問他對于經濟特區建設的看法。
鄧小平同志還是沒有講話,只是拿了紙和筆要寫字。夏默在一旁看著,等鄧小平寫完后,他臉上露出了笑容。原來鄧小平以題字做出回應,對特區給予高度肯定。夏默把大家的忐忑不安告訴了鄧小平,鄧小平笑著稱贊他們,說他們是經濟特區建設的大功臣。
鄧小平覺得經濟特區的建設很到位,本來中央經濟困難,沒有很多財政撥款。但是特區建設時,大家通過引進投資和出租土地的方式自己就把問題給解決了。這是他沒有想到的,不僅如此,經濟特區建設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豐厚的收入,這更是令他驚訝的。
回到北京后,鄧小平立刻召開了會議。在會議上,他向大家介紹了經濟特區建設的良好情況,高度贊揚了經濟特區建設的創舉。鄧小平表示特區只是一個試點,現在既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應該進一步推進,他提出要參照特區建設的經驗,進一步開放沿海城市,打造經濟繁榮圈,徹底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田源建國金鎖等幾人再一次聚在一起,他們一起經歷了下鄉,高考,見證了中國在短短幾年的變化,覺得很有感慨。建國表示如果沒有鄧小平,自己不可能通過高考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田源高考因為作文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而名落孫山,但是他依然在內心充滿了感激。鄧小平在經濟上的改革,讓他有機會從另一條途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金鎖更是因為包產到戶的事情對鄧小平充滿了尊敬之情。
田源告訴建國金鎖自己準備和吳怡茹結婚的好消息,幾個好朋友都為他們感到高興。田源還提出要不讓金鎖建紅,建國燕子也和他們一起結婚好了,這樣更熱鬧。三對戀人一拍即合,便決定一起走向婚姻的殿堂。
結婚的日子很快到了,三對新人一起舉行了結婚儀式,現場很熱鬧。老田和老夏看著孩子們幸福的樣子更是高興得合不攏嘴,這些孩子們經歷了很多,能夠走到一起不離不棄真的是一種緣分。結婚儀式結束后,田源發表結婚祝詞,他很激動地說,非常有幸生活在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在偉人的帶領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田源表示如果沒有鄧小平,自己還在鄉下插隊,而且很有可能一輩子就待在那里了。現在深圳經濟特區已經成全國學習的榜樣,在鄧小平的號召下,十四個沿海城市逐步開放,中國經濟又迎來了新的發展。鄧小平更是對于大家的疑問做出了鏗鏘有力的回復,社會主義最根本的發展目標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一切都是為了人民。
鄧小平已經八十歲了,家人決定給他好好慶祝一番。一家人齊聚一堂,和樂融融,慶祝鄧小平的八十大壽。吃飯的時候,鄧小平表示自己很感謝家人對自己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妻子卓琳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鄧小平也表達了自己的歉意,為了工作,他對這個家的關心并不夠。家人們都很感動,他們知道鄧小平工作很累壓力很大,他們以他為榮,雖然鄧小平平時很少過問家里的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對家里的關心不比任何一個人少。
新中國成立35周年時會有一個閱兵儀式,這是向中國人民展示祖國實力,給國人樹立信心的時刻,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實力的時刻。1984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5周年的這一天,按照計劃,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閱兵。他看著走過去的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心中充滿了自豪。圍觀的群眾忍不住歡呼吶喊,鄧小平向游行隊伍揮手致意。中國在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十年文革的大浩劫后終于又開始走上了快速健康發展的道路,這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央領導人的努力,更是整個國家所有人民奮斗的成果。
這時,學生方陣走到城樓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條幅,表達出全體人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敬意。這是一個偉人的時代,更是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懷念的美好年代!
(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