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講話結束后,夏建紅回到梨園公社。她跟村民們傳達了鄧小平講話,鄧副主席對他們的“大包干”和包產到戶給了高度評價。鄧小平還準備讓全國向梨園公社學習,來提高生產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聽了建紅的話后,社員們深受鼓舞,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金鎖還鼓舞大家,他們要做中國第一村,要成為全國人民的榜樣。
梨園公社社員們比之前更加努力,由于中央政策的調整,很多地方都開始宣傳起“大包干”來。還有些生產隊聽了梨園公社的事情,派了專門的代表過來學習先進事跡。金鎖和建紅很有成就感,更是不遺余力地告訴前來學習的生產大隊提高產量的秘訣。一時間,梨園成了樣板生產隊,吸引了更多社員前來學習。
繼英國和中國友好往來后,意大利當局也決定調整對中國的態度。但是意大利國內意見不一致,畢竟他們對中國并不了解。為了更好地和中國發展外交,意大利方決定先派記者到中國了解情況,判斷中國形式。北戴河,主管外交工作的胡喬木告知鄧小平意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請求采訪他。
法拉奇在來中國之前就已經和意大利領導人進行了談話,此行他不僅要收集中國一些情況,還有弄清楚中國到底值不值得意大利和它交往。不僅如此,借鑒于英國的經驗,意大利覺得有必要給中國一個下馬威,讓他們處于一個稍微有利的位置。
法拉奇到了中國,他在意大利一向言語犀利,諷刺當局揭露事實,從來不避諱婉轉。中央領導人大多很擔心這一點,怕法拉奇出言不遜給中國在國際上造成不好的影響。之前由于國際形式,西方國家對中國采取封鎖態度,再加上雙方文化政策差距太大,中國如果想要在世界活躍起來,必須先要改變自己的形象。
基于此種考慮,鄧小平提出不同的意見,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法拉奇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如果能夠得到他的支持和好的評論,中國在國際上給大家的印象也會發生好的變化。最后鄧小平決定,主動接受挑戰。通過這個機會,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