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的那篇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得到了鄧小平的大力表揚,他提出要借此在文化界和思想界做一篇大文章。羅瑞卿為了重新站起來,決定去西德做手術。臨行前,他特意跟鄧小平辭別。鄧小平握著他的手,勸他不是自己舍不得他挨這一刀,而是國家舍不得啊,國家需要確保他的安全。羅瑞卿聽了心里很感動,但是他只能告訴鄧小平,自己已經向中央打了報告了。羅瑞卿的妻子也很擔心他的安全,但是羅瑞卿卻覺得在恐怖也不會比他上戰場恐怖,他并沒有把危險性放在心上。
有老知識分子跟鄧小平反應,自己編寫的書有很大一部分都被刪掉了。鄧小平便要他把事情仔細講清楚,原來被刪掉的那一部分與檢驗真理有關。上面的人堅持要老知識分子刪除,但是老知識分子覺得這是與文化主流相違背的,便堅決不同意,所以才把這件事情反映給了鄧小平。正說著卓琳給他們送上了新泡的茶水,她看見鄧小平面色凝重,便勸鄧小平少動肝火,保重自己身體。鄧小平仔細看了好幾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覺得說得很對,便打電話給下面的人堅決支持這篇文章和其代表的主流思想。
羅瑞卿在術后因并發癥不幸去世。知道了這個噩耗,鄧小平十分悲痛,親自到機場迎接羅瑞卿遺體回國。鄧小平對于羅瑞卿的離世很久都緩不過神,但是工作還是要繼續,已經堆積了很多文件和事情要處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徽省的旱情問題。鄧小平要省委第一書記萬里書記首先保證百姓的生活和安全。金鎖提出的借地種糧的方案已經報上去了,但是至今還沒有什么回應。有人提議能不能先搞起來,但是金鎖有顧慮,如果沒有政策就先行動會出大問題的,這個責任金鎖是絕對擔當不起的。這時萬里書記已經來到了金鎖他們生產大隊。聽了金鎖的報告,他覺得這個方法很可行。回到省里后,萬里書記召開緊急會議,把借地種糧這一方法提出來和大家商量,調整了農業政策,制定出關于農村經濟政策問題的規定,核心是一切工作以發展生產為中心。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嚴重,那就是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太大。面對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差距,鄧小平提出要搞現代化,就要打開國門,多派些人到西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