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葛母沒錢賠償玉觀音,唯有將女兒葛招娣賣給趙盼兒為奴,待她簽完賣身契之后,趙盼兒答應拿出五貫錢當作盤纏。葛母喜出望外,便在趙盼兒的示意下,主動來到池府討要錢財,本來池蟠因為顧千帆升官的事情而郁悶,當他看到葛母意欲竊取金山之時,當場命人將其暴揍一頓,繼而趕出家門。
自從陳廉從茶坊回來,便將自己關在書房里傷心難過,并且向顧千帆申請出京查案,實則是想離開這個傷心之地。與此同時,趙盼兒思念顧千帆,可又遲遲不見門外出現黃花,心里倍感失落。
顧千帆同樣想著趙盼兒,等她熟睡之后,獨自來到房間,并且留下了銀票。奈何當晚雷雨交加,大風將銀票連同賬單吹到地上,葛招娣未曾留意到,順手將銀票夾在紙里。趙盼兒還不知道銀票的事情,又因望月樓老板急著催賬,所以她實在沒辦法,只好先簽下契書,答應明日將送來剩余的六百貫錢。
出了望月樓之后,趙盼兒直奔皇城司,怎知顧千帆和陳廉都已出京,恐怕近幾日是不會回京。考慮到顧千帆必然是有要事在身,趙盼兒決定要將字畫房契抵押給典當行,至少先湊齊六百貫錢。
孫三娘沒有答應,畢竟這是她們最后的退路,奈何趙盼兒心意已決,只能陪著她和葛招娣來到典當行。起初老板礙于池蟠的緣故,不肯收地契和字畫,當他聽到宋引章與權貴來往甚密,也便答應以一百貫錢收了價值三百的地契,屆時七天后趙盼兒來贖。
遠在雍丘城的顧千帆收到東京來信,得知趙盼兒有急事要找自己,瞬間心急如焚。偏巧山體滑坡,顧千帆為救耶律宗盛慘遭巨石砸壓,導致肺腑重傷而昏迷兩日。蕭欽言在意顧千帆的身體狀況,語重心長地勸他不要急著回京,并且想要趁此緩和父子二人的關系。
可當蕭欽言前腳剛走,顧千帆立馬去找耶律宗盛,如實道明回京緣由,希望他幫自己應付蕭欽言。耶律宗盛感念顧千帆的救命之恩,又覺得他為人重情重義,欣然答應了這個請求。
反倒是歐陽旭因為柯政的緣故,覺得自己未來仕途無望,恐怕再無任何靠山,整日里借酒澆愁。書童子明實在是看不下去,勸說歐陽旭應當振作起來,倘若抱一仙師遲遲沒有冊封,恐怕他們很難返回東京。
子明聽聞齊牧回鄉養病,覺得這應當是個機會,建議歐陽旭給齊牧送禮,借此機會討好對方,或許還可再走門路。但是歐陽旭認為齊牧與柯政同為清流,也必然不會待見自己,況且他之所以突然回鄉,意味著已經成了蕭欽言的手下敗將。
然而子明沒有放棄,在箱子里翻找值錢的東西,歐陽旭瞧見趙盼兒日思夜想的夜宴圖,忽然來了精神,仔細查看夜宴圖的不同之處,結果發現畫中樂伎竟藏有皇后劉婉的名字。意識到夜宴圖與皇后有關,歐陽旭仿佛是看見了希望,終于想到回京的辦法。
顧千帆連夜駕馬趕往東京,強忍著內傷,即便是累得吐血也不肯休息片刻。趙盼兒在杜長風等人的陪同下,來到望月樓與老板見面,孫三娘悄聲向葛招娣打聽宋引章的情況,才知宋引章還在埋怨趙盼兒,至今都不贊同開辦酒樓,甚至不會參加趙盼兒和顧千帆的婚禮。
孫三娘為趙盼兒抱打不平,覺得宋引章不明事理,罔顧姐妹之情。不過仔細想來,葛招娣覺得宋引章多半是妒忌趙盼兒,當初趙盼兒與歐陽旭定親時,她便一門心思要嫁給進士周舍,如今趙盼兒都要當上誥命夫人,她又開始攀上沈如琢,享受著沈家的榮華富貴。
盡管孫三娘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又認同幾分道理,何況趙盼兒玲瓏心思,肯定也猜到這層意思,所以才沒有讓葛招娣和孫三娘提及此事。雖然宋引章不同意開酒樓,可是趙盼兒覺得理應加上她的名字,便和孫三娘陸續在契書上摁了手印。
杜長風倍感敬佩,認為趙盼兒深明大義,一再改變對于她的印象。葛招娣看見契書還有自己的名字,既喜悅又震驚,從未想過會成為酒樓東家,于是滿懷激動地摁下手印,幾人相視一笑。
顧千帆負傷趕回東京,還未看到趙盼兒,竟已遇見蕭謂,通過對方得知父親彈劾趙父,才導致趙家慘遭不幸,趙盼兒因此禍連貶為樂籍。不僅如此,蕭謂表示蕭欽言根本不會同意顧千帆迎娶趙盼兒,否則又怎會故意將趙父卷宗放置桌案,便于顧千帆深究追查。
也正是蕭謂的這番話,顧千帆仿佛置身于冰窟,回想以往種種,確實能夠證明蕭欽言的心機深沉。倘若兩家隔著血海深仇,注定顧千帆與趙盼兒的關系越來越遠,蕭謂提醒顧千帆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因為像是蕭欽言這種人完全沒有感情,任何人都能利用和算計。
原本顧千帆已是傷及肺腑,此刻更是急火攻心,最終嘔血昏迷。皇城司急忙尋來太醫診治,考慮到事關重大,暫且避免對外聲張。反觀趙盼兒遲遲未等到顧千帆,暗自為他祈禱,希望父母在天之靈能夠保佑。
自從宋引章住進沈府,每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縱然受到許多丫環奴仆的照顧,依舊是無名無分。在面對宋引章的催婚時,沈如琢以脫籍為由回應,需得等到宋引章改為良籍方可成親。
只不過在沈如琢看來,脫籍并非易事,所以建議宋引章跟他外出交際,唯有應付幾位朝中大臣,才能真正握得實權。為能光明正大嫁給沈如琢,宋引章思忖片刻,只得答應陪他去見林三司。
歐陽旭知道夜宴圖的秘密,于是便決定投靠齊牧,而他求見無果后,依舊讓下人再去通傳,表示自己手里的夜宴圖與皇城司顧千帆有關系,還請齊中丞務必一見。果然齊牧得知此事,立馬變了臉色,命令下人傳喚歐陽旭進來。
由于歐陽旭之前與高家有過婚約,齊牧對他有所質疑,并未相信其投誠之意。歐陽旭俯首做低,自愿淪為走狗,聽從齊牧調遣,甚至強忍著屈辱吃了幾口泥土。果然齊牧非常滿意歐陽旭的表現,命人通知抱一仙師,倘若他若是再不肯接受冊封,便等于得罪官家。歐陽旭達成所愿,卻徹底失去尊嚴,回到住處不忘自嘲為走狗,幾近癲狂般大笑。
轉眼之間便到交納尾款之日,可惜顧千帆還未出現,趙盼兒和孫三娘等人難以湊齊六百貫錢。在孫三娘和葛招娣的安慰后,趙盼兒決定明日去找望月樓老板,商量再寬限幾日。然而望月樓老板根本不肯通融,甚至在契書上動手腳,寧愿看著趙盼兒違約。
杜長風仔細查看了契書內容,繼而自責當初為何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現在想要上衙門告狀,也是投門無路。為能彌補愧疚,杜長風準備抵押房產湊集三百貫,但是趙盼兒知道自己保不住茶坊,怎可又連累杜長風,所以立馬拒絕。
眼看著鏡花水月一場空,趙盼兒內心不甘,思來想去便親自上門找池蟠借錢。得知趙盼兒有事相求,池蟠既震驚又興奮,絞盡腦汁要為昔日之事出口惡氣。何四知道衙內的德行,勸說趙盼兒務必要忍耐,怎知池蟠先是讓趙盼兒磕頭道歉,又讓她當場唱曲兒。
池蟠點了一首《想夫憐》,故意想看趙盼兒出糗,畢竟他覺得趙盼兒能來求自己,肯定是慘遭顧千帆拋棄。趙盼兒不應唱曲,只肯為他獻舞,而在這過程中,池蟠逐漸看入迷,深受觸動。
雖然三百貫錢肯借出,池蟠依然不想輕易放過趙盼兒,所以要來火珊瑚發簪作為抵押物。正當趙盼兒準備交出發簪時,池蟠突然調戲她委身于自己,以至于遭到趙盼兒的掌摑。最終三百貫沒有拿到手,趙盼兒感受到無比的羞辱,她獨自離開池府,并且用清水搓洗發簪,到最后變成一陣哭又一陣笑,冷靜過后重新振作起來,毅然決然地往家走去。
趙盼兒認定顧千帆已經負了自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握著發簪來到望月樓,威脅老板退還三百貫錢。果然老板立馬認慫,趙盼兒拿回了錢,便想著賣掉其他字畫,盡量湊足錢贖回茶坊地契,三人重新開始經營半遮面。
為了能夠保證銀錢充裕,趙盼兒決定賣掉首飾,包括火珊瑚發簪。孫三娘知道趙盼兒心里難過,所以帶著葛招娣前往當鋪,怎知杜長風尾隨其后,聽到二人談話,便過去讓她們先留下珊瑚發簪,緊接拿出傳家寶,幫助她們補齊窟窿。
趁著葛招娣進當鋪換錢,杜長風向孫三娘打聽趙盼兒找池蟠的事情,正巧一輛馬車路過,宋引章透過車窗看到這一幕,便覺得是趙盼兒遇到麻煩。本來宋引章要下馬車問清楚,但是沈如琢讓她先隨自己去林府赴宴,至于趙盼兒那邊自然會有人盯著。
盡管宋引章不愿自降身段取悅林三司,可在沈如琢的勸說下,還是親自為其彈奏琵琶。林三司對宋引章的美貌垂涎欲滴,以借著欣賞琵琶為由,對其各種動手動腳,反觀沈如琢仿佛視而不見,完全沒有上前阻攔。
待一曲結束后,宋引章強忍著不適走到池塘邊,反復搓洗雙手。沈如琢見狀繼續哄騙宋引章入席陪客,宋引章去偏房換衣服時,正巧遇到張好好,才知她即將嫁為人婦,以后會離開教坊司隨同如官人離開東京。
這段時間以來,張好好終于想通許多,所謂的行首花魁千金一笑,都不如自由自在過得舒服,反倒是念在之前的交情,張好好勸說宋引章要警惕沈如琢,切莫輕信此人。宋引章立馬反駁張好好,表示沈如琢承諾會八抬大轎,明媒正娶。
宴席之上,沈如琢不斷勸酒,宋引章沒有警覺,在眾目睽睽之下一飲而盡。坐在對面的張好好疑似露出異樣神色,極力克制想要阻止的沖動,緊接大廳又恢復熱鬧場面,林三司色瞇瞇地盯著宋引章,沈如琢與他互相對視一眼。
果然宋引章逐漸感到昏沉,便被下人扶回客房,沈如琢過來確認她是否清醒,正要點燃催情香,沒想到宋引章突然在背后偷襲。原來早在之前,宋引章已通過張好好得知沈如琢的為人,當年沈如琢接連騙了不少教坊司女子,每次在得手后就會厭棄,繼而獻給林三司謀取前程。
張好好的話引起宋引章的警覺,起初還是半信半疑,直到察覺酒水有問題,終于看清沈如琢的真面目。宋引章將沈如琢五花大綁,拿著瓷瓶瘋狂砸向對方,又讓他簽下切結書,以免再找自己麻煩。
當晚暴雨狂風襲來,宋引章趁著林三司出現之前,抱著琵琶奪門而出。也正是這場颶風,導致茶坊遭受極大損失,所有置辦的東西全都付諸東流,趙盼兒和孫三娘看著滿地狼藉,內心悲痛不已,互相抱著大聲痛哭,已然看不到未來有任何希望。
等到次日雨歇,孫三娘看出趙盼兒的心思,索性建議三百貫錢分成給姐妹幾人,從此遠離東京,回到錢塘也可做點小生意。趙盼兒等人路過碼頭時,看到開封府界提點任江故意羞辱池蟠,不僅讓他當眾下跪,還要舔干凈鞋子上的淤泥。
本來趙盼兒是不想理會,覺得池蟠自食惡果,可當聽到任江貶低商人之時,忍不住出面仗義執言。趙盼兒的從容不迫令在場人深感敬佩,而她也表示任江沒有權利,不經審判濫殺無辜,何況清理河內本身就是分內之事,不應讓老百姓參與其中。
池蟠聽得連連鼓掌,圍觀之人也都認同趙盼兒的觀點,反倒是趙盼兒繼續據理力爭,依照大宋律例回懟任江,同時為商人爭回尊重。任江自知理虧,又因趙盼兒伶牙俐齒,完全不知該如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