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胡宗南部進入延安后,多名記者前來采訪,向其了解國民黨軍是否有虐待共產黨的行為。胡宗南打包票一直是優待善待,實則讓人假扮成共產黨的戰士,結果因為對方準備不夠充分,回答問題之時漏洞百出。
自從毛澤東等人撤離延安后,他們已經輾轉十一個村子,關于中央是留在陜北還是東渡黃河也都討論很多次,始終沒有一個結論。劉少奇一眾人建議東渡黃河確保安全,各地區領導都發來電報希望能重視問題。
然而毛澤東覺得當務之急就是要咬定青山,一旦離開就正中敵人下懷,蔣介石也會把胡宗南投入其他戰場,導致其他戰場壓力變大,只有留在陜北拖住胡宗南,才能讓華北、華東戰場不再有任何顧慮,徹底放開手腳打幾個勝仗。為此,毛澤東堅稱不打敗胡宗南,自己絕不會東渡黃河。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毛澤東在清澗縣棗林子溝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留在陜北,主持中央工作,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晉西北,進行中央委托之工作。彭德懷和習仲勛等人獲悉毛澤東留在陜北的消息,振奮不已,進一步鼓舞了軍民。
國民黨二十九軍前往青化砭,搜尋共軍主力的下落,九十師長嚴明認為國防部那幫家伙出了昏招,還沒有準確的線索就讓他們漫無目的地在高原上瞎轉,除了浪費時間就沒有其他辦法。此時嚴明收到消息,發現共軍大部隊逃竄蹤跡,位置出現在西北方向,與他們背道而馳。
毛澤東與大家部署拖住二十九軍的計劃,并為這支縱隊取名昆侖,每個人都想了化名,做好保密工作。反觀習仲勛他們收到情報,國民黨一三五旅也有大動作,與二十九軍會合,形成南北夾擊,所以他們計劃要避免兩方會合,在此之前吃掉一三五旅,彭德懷作出了更為詳細的部署。
隨后中央指示西北野戰兵團用好“蘑菇戰術”,依靠陜北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地形,打擊胡宗南部,支援全國戰場。西北野戰兵團分析敵情,決定再打一仗。王尚榮獨一旅等少量部隊拖住劉戡主力,王震等其他主力在羊馬河一帶圍殲準備增援的國民黨軍第一三五旅,羊馬河戰斗很快取得勝利,旅長麥宗禹被俘。
打完了這場勝仗,王震喜氣洋洋,政治部主任王恩茂見狀也是喜笑顏開。兩人找來了麥宗禹,請他吃了一碗面條,表示彼此間算是不打不相識,同為中國人沒必要當仇人。麥宗禹沒想到幾個小時前還在戰場上廝殺,現在就在一個桌上吃飯,一個炕上睡覺,他來陜北才明白國民黨不得民心,回想當年北伐的光榮歲月,何曾會落得這種境地,心中五味雜陳。
胡宗南命令主力部隊調往蟠龍,不顧疲勞糧缺計劃將共軍主力趕到黃河以東,然后封鎖綏德、米脂,分兵“清繳”。毛澤東寫信給彭德懷等人,決定要繼續以過去的方法,同狄仁在現有地區周旋一段時間,目的是為讓敵人達到十分疲勞和十分缺糧的程度。
彭德懷、王震、習仲勛、張宗遜等人會合,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以做應對之策。彭德懷要求王震負責吸引劉戡和董釗,繼續北上,為野戰軍拿下蟠龍爭取時間,王震趁機爭取給戰士們換上新鞋,習仲勛直接畫了大餅,氣氛格外愉快。
國民黨軍一六七旅抵達延安蟠龍,迅速進行了工事防御,可是因為嚴重缺木頭,旅長李昆崗命令大家搶木頭、抓壯丁,各種不擇手段地拆了當地百姓的家,其行為堪比土匪,甚至更為嚴重。
一九四七年五月,西北野戰兵團指揮部決定,隱蔽主力準備打擊敵人的補給站蟠龍。然而蟠龍戰役即將打響,突然遭逢大雨等惡劣天氣,若是貿然進攻恐怕會成為敵人的活靶子。習仲勛等人覺得時不待我,為避免、劉戡三天內回援,彭德懷同意了大家的建議,要求攻堅戰必須在三天內結束。
隨后戰役一觸即發,敵人層層工事,碉堡堅固,戰斗打得異常艱苦,幸好最終仍是攻下蟠龍,全殲守軍六千七百余人,繳獲大量糧食服裝和武器彈藥,并俘虜敵旅長李昆崗。至此,西北野戰兵團三戰三捷,穩定了陜北戰局,為轉入戰略反攻奠定了基礎。
在習仲勛的建議下,西北野戰兵團在真武洞召開了祝捷大會,進一步鼓舞邊區軍民。熊向暉聽著電臺里點評胡宗南無能的內容,被胡宗南撞見,而胡宗南念及他追隨自己十年之久,便找個理由送他出國留學??墒聦嵣?,熊向暉并不是真正的國民黨,他早于一九三六年就加入共產黨,并接受派遣任務,一直在胡宗南身邊從事秘密工作,為共產黨作出了特殊貢獻。
祝捷大會上,彭德懷親自發表講話,相信終有一日消滅蔣介石,解放大西北,在場軍民深受鼓舞。結束之后,習仲勛回到住處看見齊心,內心百感交集,夫妻二人為革命事業分隔兩地,匆匆見了面,又要匆匆告別。
這段時間以來,國民黨軍進退失據,主要原因還是魏海等人情報失誤,只怪共產黨太過狡猾,故意用電臺誤導他們。魏海發現最近有一處地方的發報點非常集中且頻繁,為能讓胡宗南聽命行事,決定直接上報給南京國防部,由蔣介石發布命令,胡宗南肯定會執行。
正如魏海所料,胡宗南并未完全相信電報內容,直到蔣介石來電,才不得不依計行事,傳令劉戡部即刻出發,直撲王家灣,董釗部在西北方向作策應,共軍主力一旦東移,伺機決戰。
中央警衛處處長汪東興向毛澤東匯報了情況,請求留一個加強排掩護打伏擊,希望毛澤東等人盡快撤離。很快,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出發,走了一條最為難走的水路,旁邊就是懸崖峭壁,容易隱蔽,但也很耗費體力。
連續一整天的行進,所有人仍沒有停下來,等到了傍晚的時候,忽然發現前面有敵情。隊伍立刻留在原地保持安靜,緊貼著石壁聽動靜,一伙人站在山崖上方往下窺探,并下令往下面開槍,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待國民黨的人離開后,汪東興告訴大家最近的聯絡點是在小河村,因為部隊行進不能打燈,想要找小河村會比較困難。毛澤東覺得困難時可以克服,告訴大家繼續出發前往。另一邊,習仲勛看到國民黨中央社發的消息,內容是國民黨九日從延安向北掃蕩,任弼時身負重傷,周恩來坐騎受重傷跌落山谷,毛澤東下落不明,目前大部隊仍遭國民黨軍追剿。然而這只是國民黨的一個煙霧彈,毛澤東等人依舊是安全,暫時與總部失去了聯系,直至成功進入小河村。
劉戡和董釗部直逼中央機關所在地,毛澤東率中央機關艱苦轉戰,與追擊的敵人擦肩而過,好在有驚無險。中央機關在轉戰途中,毛澤東獲悉劉鄧大軍順利渡過黃河,并認為蔣介石肯定會在近期改變部署,極力阻止華野與劉鄧的會合,所以華野要以最快的動作奪取泰安南北以及西方、西南方的地區,打通與劉鄧會合的道路。
除此之外,東北民主聯軍也傳來好消息,剛剛結束的夏季攻勢共殲滅國民黨軍八萬余人,攻克城市四十二座,迫使東北國民黨軍收縮在中長鐵路的狹長地帶。毛澤東大喜過望,決定要盡快召開一次會議,地點就在小河村。
原本彭德懷不想參加這次會議,但在習仲勛的勸說下,即刻啟程出發。反觀陳賡日夜不休地趕路,臨近小河村分外激動,大家得知要見毛主席,同樣懷揣著喜悅的心情。另一邊,賀龍親自來見毛澤東,向他簡單說了山西的情況,毛澤東告訴賀龍要把晉綏和陜甘寧的兩個地區都領導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后方,支持西北野戰兵團作戰,拖住胡宗南,策應全國戰場。
另外毛澤東跟賀龍說了第二個計劃,那就是讓陳賡南渡黃河,直接到豫西,如此不僅可以迫使胡宗南從陜北分兵南下,還能對劉鄧南出黃河躍進大別山,起到非常重要的配合作用。賀龍覺得陳賡的擔子比較重,建議立刻讓許光達帶著第三縱隊西渡黃河,增援彭德懷。毛澤東為了能讓賀龍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便把習仲勛給他當搭檔。
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小河村擴大會議如期召開,中央決定繼續留在陜北,領導全國戰場,改變了陳謝縱隊原先過河支援陜北戰場的部署。同時由賀龍和習仲勛統一領導陜甘寧、晉綏兩個解放區的后方工作。
隨后毛澤東找來習仲勛談話,讓他來親自負責土改工作,并且存在一個如何對待富農和中農的問題,等他到了后方與賀龍一起把西北局和晉綏兩方面的工作統一起來,前后方都要顧全。
反觀國民黨這邊,劉軍長在小河村撲了個空,魏海向胡宗南說出了自己的猜測,懷疑共黨又潛回來。很快,劉戡再次率部進入小河村,毛澤東率中央機關,冒著大雨秘密東進進入佳縣,令敵人撲了個空。
彭德懷、王震等人齊聚喝酒,習仲勛向大家介紹了榆林的情況,表示目前有兩個人最為重要,一個是鄧寶珊,一個是馬鴻逵。根據習仲勛所了解,鄧寶珊是不想打內戰,但榆林又是對方唯一的本錢,退無可退,肯定會決一死戰,至于馬鴻逵的部隊則是戰斗力彪悍,絕不可能掉以輕心。因為習仲勛沒辦法繼續跟大家打榆林,這次酒菜就算是壯行宴,相約未來再聚。
很快,習仲勛獨自去見賀龍他們,宣布中央決定將晉綏軍區重新并入陜甘寧晉綏聯防軍,由賀龍擔任司令員,他來擔任政治委員,二人共同統籌后方工作,全力支持野戰軍作戰。正當賀龍與習仲勛討論土改等問題,忽然收到榆林沒有打下來的消息,彭德懷掉頭打擊胡宗南的增援部隊,中央要求賀龍、習仲勛馬上往晉綏轉移,給敵人造成中央機關東渡黃河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