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被押至凌霄寶殿,接受玉帝王母審判,桀驁不馴的猴子并不接受玉帝定下的罪名,并于言語相對,中傷玉帝等各位神仙。玉帝大怒,最終將孫悟空押上了斬妖臺,可是那孫悟空早已練就金剛不壞之身,不但刀砍不死,火也燒不死。太白金星獻計,把孫悟空放入丹八卦爐煉丹,結果悟空非但沒被燒成灰燼,反而弄巧成拙,使得他煉出了“火眼金睛”。悟空登倒八卦爐,天庭似乎再也無人能制服這桀驁不馴的孫猴子。
經過幾番懲戒,孫悟空更加被惹惱,他的張狂和目中無人簡直更甚。對此景狀,玉帝也無能為力。最終,玉帝差派手下去請來了如來佛祖,如來佛心中自有大智慧,即便悟空有眼不識佛祖,也并未將佛祖放在眼里。佛祖內心明白這孫悟空并非能用武力制服的。
如來心生一計,與孫悟空打賭,看悟空能不能跳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悟空目中無人,自然落入佛祖圈套,他以為跳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哪知他所看到的無根柱子乃是如來無根手指。如來手掌一翻,欲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哪知翩翩也和悟空一起支撐著,眼見兩人都支撐不住,悟空一掌將翩翩推出山下,頓時整座山將他牢牢實實被壓在了五行山下。從此,天庭回歸了以往的平和。
孫悟空孤零零地被壓在五行山下,只有青靈偶爾去看看他。最初的時候孫悟空生不如死,春夏秋冬,彈指已過五百年,如來佛祖安排觀音菩薩去大唐尋找一位取經人,并交代要五行山下的妖猴做取經之人徒弟,跟隨師父修煉心性。觀音將一道咒語貼在五行山上,要猴子靜心等待師父來相救,護送師父西區取經。孫悟空重獲自由心情急切,顧不得觀音教誨,一口答應下來。觀音在東土大唐尋找到有志西去的高僧陳玄奘,把袈裟,錫杖交與他。
唐王賜號他為唐三藏,人稱唐僧。唐僧一人獨行,路遇猛虎,幸被獵戶劉伯欽相救。經過五行山下,突聞等待被解救的孫悟空叫喊師父,唐僧問清緣由,揭下觀音菩薩貼在山頂的咒語,孫悟空猛然從五行山下飛身出來,他重新獲得自由之身,一出來便不見蹤影。唐僧四下尋找不著。唐僧正尋著孫悟空去了哪兒,一身破破爛爛的猴子喊著“師父”跑了過來,唐僧給他收拾妥當,師徒二人上路了。路行不遠,二人即遇上一伙強盜,悟空護師心切,也不論出手深淺,唐僧阻攔不及,孫悟空就三下兩下打死了幾個強盜。
這可惹惱了慈悲為懷的唐僧,唐僧不停嘮叨孫悟空胡亂殺生,悟空卻有自己的道理,原本他就性情爆燥,受不得人氣,他見唐僧只管這樣絮絮叨叨,一氣之下竟拋下唐僧自顧而去。
觀音大士化作老婦人交與唐僧一寶緊箍咒,又追上孫悟空,給他講了“圯橋三進履”故事,悟空雖性情頑劣,卻也非不懂道義之人,他聽從菩薩教誨,又回到唐僧身邊。唐僧按觀音菩薩所授之意,將緊箍咒戴在悟空頭上,悟空無奈只得收斂桀驁不馴本性,路中遇一白龍,吃掉了唐僧坐騎小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