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縯、劉秀兄弟帶著李軼、陰麗華回到新野做舉事前的準備工作,陰麗華身為女兒身成了她和劉秀之間的小秘密,劉秀特意將陰麗華安排在他的書房居住,并親自教陰麗華用幘巾束發,這一切都讓陰麗華感覺溫馨無比。
劉家家境不寬裕,家里門客又多,生活自然比較艱辛,劉秀勸陰麗華不如先回自己家,等大家舉事后再過來,陰麗華卻堅持要留下來和大家同舟共濟。
陰麗華在劉秀處發現了自家大哥遍尋不著的《軍讖》,劉秀解釋說這書原本就是她舅舅蔡少公的,當年他們離開后他就獨自一人去找找有什么東西可以留個念想的,于是就留下了這本《軍讖》,說著拉著陰麗華就開始給她講解其中的道理。陰麗華對劉秀說自己一直覺得他和太學時的文叔哥哥不太一樣了,原來是柔能制剛,弱能制強,他是把《軍讖》里面的道理融會貫通用在做人處事上了。劉秀向陰麗華坦承自己對她是用心,他只要陰麗華記得自己永遠不會對她用計謀,永遠不會騙她。
陰麗華看著劉家門客只知每天埋頭練武心里不禁憂思重重,她向劉稷提出是不是應該練練排兵布陣的本事?兩人意見相左開始爭執了起來,劉稷頭腦簡單,他認為打仗就該殺敵于前,勇字當先,而陰麗華則認為打仗也應該講究團隊精神,單個人武藝再厲害,上陣若不能統一號令,互相配合、互相幫助,最終只能被人打得落花流水。劉稷向陰麗華提出比武要求,若陰麗華能贏他,那么他就接受她的意見,沒想到陰麗華三兩招就把他打倒在地,劉稷愿賭服輸,提出往后陰麗華教大家練兵,他教陰麗華武藝,來日上陣殺敵生死與共。
劉縯見三弟對陰家家事如數家珍,于是取笑他定是對陰家小姐念念不忘,還讓陰麗華屆時回家向小姐美言幾句,讓她早日嫁到他們劉家來。劉縯的話讓陰麗華倍感壓力,私下里她對劉秀說自己之所以離家來到這里就是想像男兒一樣有所作為,那些小兒女的私情她暫時不會考慮,劉秀對自己的唐突向陰麗華抱歉。
劉伯姬聽說打贏劉稷的新來的兄弟名叫陰戟,是新野陰家的人,她心里就開始犯嘀咕,于是她借故找到陰麗華和她搭訕,想從她身上找到破綻,劉伯姬總覺得這個陰兄弟長得十分像陰麗華。
劉縯替陰麗華打造了新盔甲,并將削鐵如泥的寶刀長歌贈送于她,還非要親手替她穿上盔甲,陰麗華要回房換,劉縯卻稱都是男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幸虧劉秀上前打圓場,說是陰家有家規不得在人前換衣,這才將此事掩了過去。
陰麗華在房中換盔甲被劉伯姬看到,伯姬認出陰戟即是陰麗華,麗華對伯姬說自己隱瞞身份只是想參加義軍,并無其他想法,但伯姬對麗華陳見已深,她給麗華三日時間讓她離開,否則別怪她不給陰家顏面。陰麗華顯然根本沒把伯姬的狠話放在以上,照常每天練兵布陣。
伯姬設計想讓陰麗華露出“原形”,她趁著兵士練兵休息之時拿著酒壇來假裝犒勞眾兵士,陰麗華推辭不會喝酒,反手推開伯姬捧著酒壇的手,將伯姬推了個仰天一跤。
陰麗華練兵遇到了難題,新招募來的士兵大都是老百姓,連刀劍都沒有拿過,這陣法更是排得亂七八糟的,眼看秋收的日子近了,單靠鄧稷他們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劉秀寬慰麗華,說是鄧晨也回新野去招募了,鄧家也有不少好手,況且他覺得鄧家和陰家關系深厚,鄧家起事,麗華大哥應該不會坐視。麗華讓他趁早死了這條心,陰家一族之所以可以延綿數百年就是因為從不涉足朝堂、遠離戰爭,況且她大哥是嚴守家訓之人,他是不會將陰家一族往火坑里推的。
劉縯、劉秀的二叔得知兄弟倆居然要造反起義大發雷霆,怪他們不顧族人安危,忘了東郡翟義起義失敗之教訓,見兄弟二人不聽勸解,老頭嚷嚷著要找老朋友嚴尤將軍,陰麗華見兄弟倆拿叔父手足無措,她善解人意地上前一掌劈暈了叔父,讓人抬到后屋,以免他的言論被軍士聽到動搖軍心。
陰識一直派人暗中保護丁柔,這日陰家護衛向馮異送來丁柔的親筆信,得知心上人安然無恙,馮異對陰家感恩不已。
劉氏宗親俱不贊同劉縯兄弟起事,這令劉縯十分生氣,劉秀提出現在當務之急不是讓宗親支持他們,而是想辦法不讓他們說出去,這事驚動了官府他們就前功盡棄了,不如趁著母親壽辰將近,擺上幾桌酒席把這些宗親叫來喝上兩杯,告訴他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量得到宗親們的支持。
劉伯姬在大嫂面前說陰戟的身份可疑,只怕是外面混進來的奸細。這日晚上伯姬和大嫂看到陰戟匆匆往外走去,倆人一路偷偷尾隨,陰戟來到野外是想暢快地洗個澡,幸虧有劉秀幫她把風及時把大嫂給勸走了,沒想到一個疏忽陰戟的衣服還是被伯姬拿走了,弄得陰戟狼狽不堪。
下人向陰識報告今日早朝宛城李通之父,宗卿師李守被殺了,宛城李通聯合劉縯、鄧晨謀反,南陽郡守甄阜派人上京密告三家謀反,這兩日怕是要發兵援助宛城。有甄阜親自盯著,李家想來是保不住了,鄧家也會受到波及,而他們陰家也岌岌可危。
劉母六十壽辰之日,劉縯游說眾宗親,希望他們能支持自己,眼看大哥和宗親們無法達成一致,劉伯姬提出表演新學越女劍以替大哥解圍,沒想到她的目的是要當著眾宗親的面拆穿陰戟的身份,并故意說陰麗華是因為三年前大哥救了她,所以對大哥一片真情才男扮女裝前來相助,她讓大哥盡快向陰家下聘納麗華為妾,劉秀此時不能再保持沉默,他對母親說自己之所以遲遲不娶,是因為在長安太學時曾立下誓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并當著母親承諾今生定會待麗華一生一世、一心一意,他的真情感動了陰麗華,感動了母親和大哥,也感動了眾宗親。
劉秀的太學同窗嚴子陵帶來李家全家被王莽所殺的消息,劉秀急著趕去宛城找李通報信,陰麗華擔心表姐鄧嬋的安危,提出隨劉秀一同前往宛城。劉秀和陰麗華來到宛城就看到甄阜在街頭焚燒李家宗親尸體的慘相,甄阜放言反賊李通意圖造反,這就是他們的下場,若誰敢窩藏反賊家眷者,論罪同刑;揭發逆賊者重重有賞。
陰麗華不由想起表姐嬋兒,怕她也會受到牽連,陰麗華偕劉秀來到公孫家,卻被告知鄧嬋早已被休出門,陰麗華顧不得教訓負心男子急著出門尋找身懷六甲不知去向的表姐。才出公孫家門,就被聞訊趕來的甄阜放箭追殺,逃亡中兩人在城門處偶遇胭脂才算找到在一間破屋落腳的鄧嬋,胭脂稱鄧嬋臨產在即不便走動,她此次外出也是想換取一些銀兩應急。鄧嬋見到麗華淚如雨下,她求麗華帶自己回新野,就算死了她也要死在親人的身邊。劉秀不贊成此時趕路,他勸鄧嬋暫且忍耐,待他找到李通后再一起返回新野。在鄧嬋的堅持下,麗華答應冒險帶鄧嬋回新野,但車行到半路嬋兒突然臨產,后有官兵緊追不舍,加上車馬顛簸厲害,虛弱的嬋兒再也堅持不到回到家鄉重逢表哥,在麗華的懷中與世長辭。此時陰識的馬車正從附近經過,他突覺心神不寧,緊緊捏著嬋兒送他的玉佩黯然神傷。悲痛中麗華突然想起了所有的往事,她憶起自己的爹娘也是因為刺殺王莽失敗而死,麗華抱著表姐大放悲聲。官兵追至,麗華雙目通紅,縱情廝殺,將失去父母、失去表姐之痛盡情地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