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寧宮內,趙匡胤斥問月虹,當年登基時所送的汗巾。月虹不知汗巾已被薛鳳嬌偷走交給了皇帝,摸了身上后只說未帶。聽到趙匡胤一味追問汗巾所在,月虹也不再接話而是問起鄭恩之事,這更讓趙匡胤火冒三丈,將汗巾丟在桌上后,憤憤離開。月虹拿著汗巾,不知趙匡胤為何拿在手里還要問,百思不得其解。想起皇帝已多日未來福寧宮,可能另有新歡,雖心中不悅,但皇帝納嬪妃天經地義。這時月虹反而擔心起鄭恩。薛鳳嬌在一旁說已有人擔任禁軍教頭之職,月虹打算再見鄭恩,讓他另找其他門路。
月虹心里雖說不反對趙匡胤有其他嬪妃,但心里總想弄清楚,就讓薛鳳嬌去勤政殿打聽。沒想到薛鳳嬌借此機會到趙匡胤面前呈上一皮囊,里面放的正是點檢做的令牌。當年趙普、趙光義瞞著趙匡胤構陷張永德,讓趙匡胤做上殿帥之職,才有了之后皇袍加身的資格。這個令牌對當事人及趙匡胤至關重要,可以為當事人保命,也能推翻趙匡胤的皇權根基。當時王繼恩將皮囊遺留在土坑里,薛鳳嬌怕柴榮追查,偷偷將皮囊收藏起來,之后又趁皇宮混亂盜走了令牌。現在薛鳳嬌將令牌交給趙匡胤,一是想請趙匡胤為自己報父母之仇,二是向趙匡胤表明自己的長久以來的仰慕之情。趙匡胤感恩于她保管令牌多年,當晚讓薛鳳嬌在勤政殿侍寢。
次日,趙匡胤未上早朝。月虹知道后非常驚訝,這是大宋建國以來,皇帝第一次未上早朝。找薛鳳嬌,一旁宮女才告訴月虹,薛鳳嬌在勤政殿侍寢,這有如晴天霹靂。等薛鳳嬌回到福寧宮,月虹斥責她耽誤皇帝早朝。沒想到,趙匡胤來到后宮,指名薛鳳嬌日后在勤政殿當值。看著薛鳳嬌尾隨趙匡胤離開,月虹心如刀絞。
月虹為此事日漸憔悴,臥病不起。京娘特意進宮看望,得知宮女薛鳳嬌妖媚皇帝,大怒。不顧月虹阻攔,命人喚來薛鳳嬌。薛鳳嬌進了福寧宮,恃寵放肆,不將長公主京娘放在眼里,還自稱嬪妃。京娘上前掌嘴,薛鳳嬌欲還手被月虹喝止。薛鳳嬌跪在地上申辯,皇帝未上早朝是因身體不適,而非貪戀床笫之歡。但月虹并非為此,而是因為薛鳳嬌未按規矩朝起后宮,且頂撞圣人,按律應打入冷宮。薛鳳嬌忙磕頭求饒。月虹心軟,含淚規勸她以后要關照皇帝身體,不可再耽誤國事。
入夜,鄭恩到福寧宮見月虹。月虹心灰意冷,讓他另尋門路。趙匡胤已得線報,帶著王繼恩來到后宮。王繼恩從鄭恩身上搜出薛鳳嬌事先準備的半塊玉佩,這正是當年月虹與趙匡胤指腹為婚的信物。趙匡胤見此大怒,不由分說拔劍斬殺了鄭恩,怒斥月虹為淫婦。月虹百口莫辯。
薛鳳嬌聽說皇帝殺死了結義兄弟鄭恩,心生悔意。王繼恩命她交出令牌時,她謊稱為保護皇帝,已將令牌焚毀。月虹雖被貶,但趙匡胤并未因此寵愛薛鳳嬌,這讓她知道圣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無人可比。她現在已深陷宮廷爭斗,自知無法全身而退,不用王繼恩動手,自己跳入御池自盡。
薛鳳嬌的尸身打撈上來后,趙匡胤心中歉疚。王繼恩偽造薛鳳嬌遺書,將誣陷圣人離間鄭恩的責任全部推到了她身上。自鄭恩被殺后,月虹也昏迷了兩天,醒來后得知薛鳳嬌溺亡,心里也不免自責。而趙匡胤并非完全相信遺書上的內容,命劉溫叟秘密徹查,這讓趙光義心生擔憂,生怕事情敗露。
幾日后,趙匡胤看到福寧宮宮女送來月虹親手縫補的舊袍,知月虹情深。問了宮女才知道月虹不思飲食,精神萎靡。趙匡胤忙命太醫前去診治。當晚,趙匡胤在福寧宮照顧月虹。他拿出點檢做令牌,講出其中事由。他也知道月虹的心思,已命人將薛鳳嬌葬于父母墳旁,并加恩于其族人。月虹想在宮中設祭壇,為鳳嬌祭祀。
符蓉進宮看望公主媖媖。符蓉使了個眼色,宮女下人會意退到殿外。符蓉趁機談起媖媖生母舒雅,再談到月虹時,裝出欲言又止的樣子。媖媖好奇,一再追問。符蓉就暗指當年月虹賴在趙家不走也不嫁,以至舒雅心郁生疾,最后難產而死。
京娘進宮,帶來燕窩粥為月虹滋補身體。兩人正閑聊時,媖媖怒氣沖沖的闖入福寧宮,大罵月虹和薛鳳嬌一樣勾引父親。趙匡胤趕到后宮時,媖媖仍不依不饒,罵不絕口。趙匡胤大怒,上前掌嘴,月虹忙下床阻攔。京娘把媖媖拉走后,月虹也用力過度,暈倒在地。等月虹醒來后,趙匡胤稱要追查此事。月虹宅心仁厚不想攪了皇宮里的和氣,求趙匡胤不要再查。
月虹病情加重,趙匡胤心情不佳。趙光義進宮談及杜太后當年指定的媖媖與魏仁浦之子魏咸信的婚事。趙匡胤心想,媖媖出嫁后就不會再去打擾月虹,就讓盡早辦理。命京娘盡快準備嫁妝,封媖媖為永慶公主,六天后出嫁。
永慶公主出嫁之日,符蓉再次進宮,極盡其挑撥之能事。這一次她在媖媖試嫁衣時,稱這次出嫁是為月虹沖喜。媖媖一聽,打翻嫁妝,不愿出嫁。福寧宮里,月虹關心媖媖婚事,把京娘叫來詢問。正說著,媖媖又闖入福寧宮。月虹并沒介意媖媖的態度,還想將當年與趙匡胤的定情玉佩送予媖媖。沒想到,媖媖并不領情,將玉佩丟在地上打碎。月虹一時氣急,口吐鮮血,撲倒在床上。媖媖見闖了大禍,忙跑出殿找太醫。太醫把脈之后,向趕到福寧宮的趙匡胤奏報,圣人的病已無法醫治。
就在魏仁浦府上敲鑼打鼓的迎娶公主進門時,氣惹游絲的月虹躺在床榻上,仍不忘用道德經里的語句告誡趙匡胤以后平定各國時要少殺戮。最后月虹手垂床邊,與世長辭。趙匡胤在床邊痛哭,將自己的半塊玉佩放入月虹手中。入殮時,趙匡胤不愿為月虹遮面,他想讓月虹在九泉之下看著自己如何信守諾言,少殺戮少流血。
月虹死后,趙匡胤無心政事,一個多月未曾上朝,在趙普的勸說下重新振作精神,趕往勤政殿批閱奏折。宰相魏仁浦哮喘嚴重,告病辭職,趙匡胤不得不批準。盧多遜到趙光義新建的官邸,稱趙普很有可能入相。趙光義見無法扳倒趙普,不如順水推舟舉薦趙普為相,以拉攏人心。符蓉認為即使如此趙普也不可能依附光義。盧多遜出一計策,建議皇帝設多名宰相,以防趙普獨攬大權。此外趙普入相,空出的樞密使職位應當找與趙光義親近之人擔任,以便于挾制趙普。
崇元殿內,趙匡胤想聽聽趙光義對宰相人選的想法。趙光義先試探推薦趙普和劉溫叟同入相,趙匡胤卻認為劉溫叟過于剛正,只適合管理御使臺。趙光義就進一步提出呂余慶與沈義倫,但趙匡胤覺得這兩人與趙普多有不和,可能耽誤國事,最終只任命趙普一人為相。
政事堂內,趙普高舉皇帝敕令,自認為大宋開國后第一位真正宰相,從此正式主持政事堂,態度極為傲慢。這份敕令正是由趙光義代皇帝簽署,一是讓趙普明白誰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更高,二是希望趙普有所收斂,日后有需要出面作證杜太后遺詔時,不得不權衡輕重。同時為了能拉攏趙普,趙光義還命姚恕送去秦代玉雕。沒想到趙普收下玉雕,沒說幾句話就下了送客令。趙普不僅沒有感激,反而想以此作為趙光義賄賂大臣的證物。現在的趙普已經手攬大權,他還想集財政軍三權于一手,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趙光義府里,賈琰認為趙普如此囂張,必會得罪同僚,等他失誤時,即可將他推下相位。
趙普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大殿上奏報各地官員上折情況自相矛盾,請皇帝派欽差赴各地查看實情。趙匡胤便派參知政事呂余慶赴各地查看春播情況。一路上,呂余慶查得很多農民無地,只能租地受官吏富紳盤剝。這些官吏富紳還強搶無主田地,并少報畝數以少繳田稅。趙匡胤接到奏報后,命樞密使相李崇矩負責各地重新測度田地,分發給農民。李崇矩出發前,趙普特意關照他要認真做事,以提升名望。可呂余慶卻在民間查到朝廷派下的度田官與當地官員勾結,欺上瞞下,便帶兵沖入縣衙,將貪腐官員一一拿下。
李崇矩在德州辦理度田之事,有親戚胡贊來拜見,送上重禮討要官職。李崇矩便寫下推薦信。趙普看到推薦信,見胡贊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就留在政事堂做了主事。
趙光義在暗中招攬人才,還聽取盧多遜建議想讓岳丈符彥卿回京執掌兵權,以便在必要時策應。符彥卿本不想參與,但聽到兒子符昭壽說皇帝已答應了太后遺詔,這才將信將疑以為父上墳為名回京。到了趙光義的府邸馬上詢問太后遺詔,才知確有此事。
次日,符彥卿進宮拜見皇帝,閑聊幾句后,便稱年事已高奏請回京頤養天年。趙匡胤一時拿不定主意,等符彥卿離開后,便宣趙光義上殿。趙光義以退為進,假意懇請皇帝能恩準岳丈回京休養。趙匡胤感恩于符彥卿曾多次對趙家關照,便同意符彥卿回京,同時授予侍衛馬步兵都使,負責禁軍練兵。趙普看到符彥卿的敕令后,知有不妥,請皇帝收回成命。但趙匡胤認為符彥卿只有統兵權,而無發兵權,無須多慮,讓趙普盡快加蓋相印頒發。趙普仍不死心想拉呂余慶再次進諫,不想呂余慶并未上當,只好在敕令上加蓋印章。這時胡贊來見,這幾日他奉李崇矩之命留意趙光義的舉動,發現趙光義在暗中收納人才,還多次去見符彥卿。朝內官員也多有攜禮拜見趙光義的,胡贊已寫下了名單。
當晚,趙匡胤懷念月虹,在福寧宮理政。趙普連夜帶著秦代玉雕晉見皇帝,并拿出已蓋有相印的符彥卿授職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