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得知高懷德、張永德被解除兵權,懷疑皇帝如此頻繁更換使相可能是有所察覺。盧多遜認為皇帝做事果斷,只讓高、張二人免職而非處死,應當只是懷疑和擔心,而并無實據。因此,盧多遜建議轉移皇帝的視線,召集大臣上奏發兵吳越和北漢。
趙匡胤收到十余本奏折均是奏請發兵吳越和北漢,知道這是趙光義想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此時想起趙普曾多次提起遷都,定是他已看出趙光義會挾持朝廷,趙匡胤方知趙普的良苦用心。趙匡胤宣居住在汴京的吳越國主錢俶進宮。見到錢俶后,趙匡胤許他回國,并賜予一包袱,命他回國后方可打開。錢俶在回國的路上打開包袱,發現是一疊奏請發兵吳越的奏折,知是大宋皇帝勸他主動歸順,以免生靈涂炭。公元978年趙匡胤駕崩兩年后,錢俶主動獻國土并入大宋。
趙光義隨著皇帝視察洛陽,還得知皇帝另派人去長安查看,不知其意。突然接到圣旨,讓趙光義率眾官到洛陽行宮見駕。行宮里,趙匡胤宣布要遷都洛陽,命大臣好好思考,三日后再議。趙光義這才知道此行的目的是為了遷都,便找來盧多遜和楚昭輔商議對策。盧多遜認為遷都后,晉王必會留在開封,多年經營的人脈全部作廢,建議率百官反對遷都。趙光義認為不可,這么做只會讓皇帝更加堅定遷都的決心。他決定單獨到行宮勸說皇帝。但趙光義反對遷都的理由被趙匡胤一一反駁。最后趙匡胤稱,開封無險可守,只能屯重兵防御,日久天長開銷巨大,洛陽有山川之險,易守難攻,可為國家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并斥責趙光義毫無遠慮,鼠目寸光。趙光義見無法勸阻皇帝,決定兵行險招,夜訪趙普。
解鈴還需系鈴人,趙光義知道遷都必是趙普的主意。他到了趙普在洛陽的宅邸后,與趙普談起當年共同擁立趙匡胤之事。自杜太后去世,兩人明爭暗斗多年,終是趙普被罷免。趙光義說出趙普的心思,想用對皇帝的忠心換取再次入朝為相的機會。可以趙普先前所為,不僅是皇帝,就連沈義倫、呂余慶也不可能同意他重回朝廷,輔佐新皇。趙光義讓趙普明白,違反太后遺詔,趙匡胤是不孝,趙普是不忠,而自己即位則是名正言順,不愁百官不效忠于他這個未來的皇帝。最后趙光義暗示趙普,勸皇帝打消遷都念頭并在適當的時候說出遺詔內容,則可重為大宋棟梁之材,否則就與符昭壽相同下場。趙普感受到趙光義皇帝般的威儀,愿向趙光義效忠。次日,趙普便到行宮一再勸說趙匡胤放棄遷都,把用在遷都上的心思放到收復北漢太原,一統江山的大業上。趙匡胤知道趙普不是會被人要挾之人,此時這番話語必是已經與趙光義狼狽為奸,聚集在趙光義身邊的人越來越多,自己就如同孤家寡人。
回到汴京,趙光義在府內休息,夢到自己帶著葛霸、安忠等人沖入宮中,逼皇帝遵守太后遺詔。不想龍床之上竟然是德芳,他飛身而起握著尚方寶劍將葛霸等人一并斬殺。趙光義驚醒,發現如夫人坐在床力,擔心自己夢中有言語讓她聽見。幾日后,如夫人又看到程太醫出入王府,這更讓趙光義擔心會暴露程太醫,斷了與宮中王繼恩聯系的路子。尤其聽賈琰稟報如夫人曾奉圣人之命入宮,便決意除掉這個隱患。趙光義命人將程德玄配制的毒藥摻入茶水中,對如夫人稱是皇帝所賜御茶。如夫人飲下后,當晚暴斃。
趙光義次日進勤政殿,流著淚奏報如夫人突發重病,太醫趕到前就已斷氣。趙匡胤不便多問,便命后宮女官去王府收斂歸葬。事后,趙匡胤問程太醫,如夫人何病而亡。程太醫回奏如夫人心臟久有沉疴,突然發作而亡。小蝶在圣人身邊多年,從未聽說她心臟有毛病,趙匡胤開始對程太醫起了疑心。
趙匡胤已不再相信程德玄,找與其一同查看過如夫人的洪太醫詢問。
開封府衙內,盧多遜認為皇帝已對如夫人之死起了疑心,此時應讓程德玄施非常手段,然后宣稱皇帝暴斃,再由趙普宣布太后遺詔,大事可成。光義仍猶豫不定,盧多遜、賈琰、楚昭輔在一旁力勸。
趙匡胤在忙于商議北漢戰事時,仍不忘叮囑太醫為身體不適的徐蕊診治。徐蕊為趙匡胤的真誠感動,當夜到勤政殿中主動奏請侍寢。趙匡胤應允。邇芙殿中,圣人華洋得到皇帝口諭,知有徐蕊倍伴皇帝,臉上雖是為皇帝高興,心里卻是悲苦。
幾日后,徐蕊盛裝與皇帝舉行合鸞之禮,卻收到書信,信中稱孟昶與小蝶皆為趙光義毒殺。徐蕊心中一凜,燒毀了書信。待趙匡胤到福寧宮后,徐蕊跪地以匕首抵頸求趙匡胤誅殺趙光義。此時她并不是要為孟昶報仇,而是擔心趙匡胤顧及兄弟之情,趙光義卻未必如此。如若縱容趙光義,必會威脅皇帝性命,危害大宋江山社稷,誅殺趙光義是大義滅親之舉。見趙匡胤仍下不了決心,徐蕊橫刀自刎以死相諫。前來鬧洞房的華洋和京娘看到徐蕊橫臥地上,嚇得不敢出聲。
王繼恩迅速將徐蕊之死稟告了趙光義。當夜開封府衙內,趙光義擔心徐蕊是因孟昶之死才以死相逼,怕皇帝在悲傷之際遷怒于自己。一旦皇帝從孟昶和小蝶之死中發現詭譎之處,趙光義就只有死路一條。于是趙光義決定行動,讓盧多遜通知高懷德、張永德回京護詔正國,命楚昭輔去找趙普弄清遺詔之事。
盧多遜找到高張二人,稱徐蕊因孟昶之死以美色引誘皇帝誅殺自家兄弟,以致社稷不穩,請兩位將軍帶兵回京護太后遺詔以正國綱。高懷德和張永德聽說有太后遺詔,便裝出遵從晉王之命。待盧多遜離開,二人立刻回京向皇帝稟報此事。同時,王繼恩將賈琰帶到太醫院中。程德玄得知要毒殺皇帝后,心中大駭。賈琰便以他曾配制毒殺孟昶的毒藥相要挾,令其不得不從。
高懷德、張永德回到京城立刻入宮見駕。趙匡胤此時方知徐蕊有先見之明,便下旨捉拿晉王、盧多遜等一干奸侫。不想趙光義自恃有高張二將響應,又有程德玄內應,還有十萬府兵側應,不顧盧多遜和賈琰的勸阻,只身入宮以打消皇帝疑慮爭取更多時間。高張二將聽聞,想就地捉拿,被趙匡胤阻止,暫時到偏殿候旨。光義進殿后,稱因徐蕊之死,心中惶恐,承認毒殺孟昶,危急社稷。說完,趙光義解下衣裳,露出小腹丹田。此處烏黑一片,趙光義稱自當年大周皇帝賜酒后,他便研習制毒解毒之術以在必要是為皇帝解圍,丹田烏黑正是以身試毒為毒素所染。說罷,趙光義磕頭求請殺孟昶之罪。趙匡胤心軟,便恕他無罪。等趙光義離開后,高張二人出來,連連跺腳,可惜了大好機會。
華洋自從在洞房外聽到徐蕊所說,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擔心趙光義真的會危害皇帝,皇帝卻顧及兄弟之情。于是她決定回娘家求援。身為國丈的邢國公右衛上將軍宋偓知道晉王之事后,認為皇帝必有防備,如果皇帝認為自己和皇子有危險必會除去晉王。但華洋仍認為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圣人華洋請父親宋偓掌管的水虎捷軍一定要保護皇帝,如皇帝遭遇不測就擁護皇次子德芳即位。
程德玄進殿稱皇帝連日勞累,需湯藥調劑。趙匡胤應允。等程德玄離開去熬制湯藥時,趙匡胤宣晉王上殿,拉著他的手坐在自己身旁。趙光義坐在龍椅上,不知皇帝有何用意。趙匡胤稱身體染病,這幾日的國事需要晉王代勞。說完斟上御酒,讓趙光義飲下以做酬勞。趙光義以為皇帝終于向自己下手,流著眼淚一飲而盡,但飲下后并無異樣。趙匡胤本希望趙光義仍念及兄弟之情,迷途知返。哪知賈琰認為皇帝賜酒說明要傳位皇子,并以此警告晉王。趙光義聞言,命人找高懷德、張永德二人準備行事,并通知程德玄。
當晚,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勤政殿里,王繼恩端上程太醫熬制的湯藥,趙匡胤卻不飲用。叫德芳傳光義進宮。趙光義見皇帝命皇子傳旨,皇帝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自己以后要聽從皇子德芳。隨德芳進殿后,趙匡胤讓德芳先行離開。在燭光中,兄弟二人舉杯對飲。
趙光義心中有鬼,對趙匡胤的話戰戰兢兢,總以為話里有話,不敢多言。趙匡胤也已經知道自趙光義進宮后,皇城各城門都有盧多遜及其親信在窺探把守,隨時準備攻入皇宮。所幸有高懷德與張永德二人,才讓趙光義的奪位大計成為泡影。見趙光義還在裝糊涂,趙匡胤將他的勾當一一列出,為諂媚皇帝不顧大局毒殺孟昶,為奪權位構陷趙普,僅因猜疑就毒殺小蝶,甚至利用程德玄弒兄篡位。能做出此等事的人,何以為天下之君。趙匡胤言明自己不打算遵從母親的遺詔,不是因為與德照的父子之情,而是因為對趙光義的失望。趙光義低頭不語。
趙匡胤看到趙光義似有悔意,便取出伴隨身邊多年的四寶,道德經、太極拳譜、鎮紙玉斧和御酒,這些都是當年華山云臺觀陳摶老祖所傳。在趙匡胤的一生中,他從四寶中領悟出不少道理。今晚他手持玉斧鑿地,斧聲陣陣,口中連聲說道“好為之”,希望趙光義能在斧聲中明白自己的心情。隨后,趙匡胤將四寶授予趙光義,稱其可用此四寶輔佐德芳,或開創自己的帝王生涯。此前種種不論對錯,都留待后人評說。天將亮,趙光義手捧四寶,踏著滿地積雪離開勤政殿。
次日天明,王繼恩發現趙匡胤駕崩,忙稟告圣人華洋。華洋大驚,命王繼恩宣德芳。王繼恩卻違背懿旨直接到了晉王府。
趙光義已經將高懷德、張永德二人縛獲。二人站立不動,絕不肯跪拜弒君逆賊。趙光義讓人松綁,并遞上刀劍,請二人依法行事。高張二人舉起刀劍,但終念及多年兄弟之情無法下手。趙光義取出四寶,稱大行皇帝遺言,可輔佐德芳,也可自立帝業。高懷德、張永德思量再三,大宋此時只有趙光義才是最合適的皇帝人選,于是就和他人一起跪倒在地,三呼萬歲。
趙光義在群臣簇擁下進了福寧宮,華洋與德芳正在趙匡胤尸身旁哭泣。看到趙光義身穿龍袍,知大勢已去,就如同當年符苓與柴宗訓一樣,命運已落入他人之手。趙光義取出四寶賜予德芳,并封其為一字并肩八賢王。德芳只能稱臣領旨謝恩。
新君趙光義遵先帝之命,到誓碑殿內祭祀,并默念碑上三條,保柴氏一門平安,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子孫有悖此誓者天滅之。
公元976年農歷11月21日,趙光義即位,改國號太平興國。六年后,趙普說出杜太后兄終弟及遺詔,重登相位,史稱“金匱之盟”。
(全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