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后的五代十國,是個混亂的年代。改朝換代之事時有發生,一朝天子一朝臣更是屢見不鮮,受戰亂之苦的老百姓無不希望能早日天下一統。此時一個天生異香的孩子出世,乳名香孩兒,他正是之后的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
二十年后,成年的趙匡胤來到洛陽征兵營。他本無意從軍,但礙于身為禁衛軍統領的父親苦勸,這才不帶任何兵甲投軍。兵營負責人高懷德聽到趙匡胤居然說絕不會殺人,很是詫異。一旁的都尉符昭壽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上前就要教訓這個口出狂言的毛頭小子。不料趙匡胤一身真功夫,不用幾招就將符昭壽制住。高懷德見此人雖有好武藝卻執意不肯傷人,在軍隊里也是毫無用處,就成全了趙匡胤,讓他回家種地。回到家中,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見兒子回到家中索然大怒。為了避免趙匡胤不服兵役連累家族,趙弘殷就讓兒子收拾行李到復州找他的結拜兄弟王彥超收留。
連年戰亂,盜匪四起。一伙以王擋為首的山匪血洗了開封附近的一處村莊。當地官府根本無心剿匪,只在事后到現場發表些虛張聲勢的嚴懲令,再找人把滿地的尸體就地掩埋了事。一個叫京娘的女子請求縣令為自己被殺的父母報仇,也被縣令以無錢剿匪為由推脫。京娘四處想辦法籌錢,但毫無成果,正發愁時看到路邊有一群人在賭大小。她見地上多少也有些銀兩,就以自己為賭注。一群潑發無賴見京娘有幾分姿色,紛紛下注,卻不想輸與京娘。那些人見人財兩空遂耍賴欲搶回本錢。趙匡胤在趕去復州的路上,閑著無事也在賭博的人群之中。見有人如此下作,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三拳兩腳就將那幫無賴打倒在地。京娘見趙匡胤有如此本事,想用贏來的錢和自己的身體請他追殺已逃往千里之外武安縣的王擋匪眾。
趙匡胤并沒有答應她的請求,轉身離開來到了防御史王彥超府上。王府還是一片歌舞升平,手握重兵的王彥超心無大志,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心有天下的趙匡胤想用一件小事證明自己的能力,就與王彥超打賭,送一名女子回千里之外的家,并絕不染指該女子。王彥超聞言大笑,如今天下大亂,如何能保一名無親無故的弱女子行走千里。就同意打這個賭,如果趙匡胤贏,王彥超日后就要舉薦他;如果王彥超贏,趙匡胤則要甘作牛馬。
心灰意冷的京娘正要投河自盡,被趙匡胤及時阻止。趙匡胤同意幫她報仇,但事后必須將王擋交官府處理。此外為了男女之防,兩人拜為兄妹。終于找到報仇希望的京娘,終體力不支,暈倒在地。
趙匡胤背著昏迷不醒的京娘來到附近的柴戶村。村民正在為山匪而憂心忡忡,村長的孫子鄭恩提出要與山匪拼命。可其他村民哪有這個膽子,光是聽到有人來了就嚇得四散而逃,等看到只是一個年青人背著一個病人時,大家才定下心來。
村長把兩人讓到屋里,一看到京娘的模樣就知道是幾天未進食,餓暈的。村民湊了點糧食,趙匡胤熬成稀粥喂給了京娘。此時洛陽的高懷德和符昭壽也看清了皇帝昏庸無能,打算到柴戶村投奔趙匡胤,順便給他帶去個好消息,趙匡胤的妻子生了個千金。
一日,一名流寇闖入柴戶村。闖入一戶人家后,劫持了孩子要糧食。聞訊趕來的趙匡胤聽到匪徒尚能顧及孩子,心知此人絕非無惡不作的匪類,定是形勢所迫。于是趙匡胤化妝成和尚進屋送飯,救下孩子并將匪徒踢到屋外。憤怒的村民正要砍死倒在地上的匪徒時,趙匡胤出面勸阻,收留了這個虎背熊腰的武人——張瓊。日后他將成為趙匡胤的得力干將。
鄭恩見趙匡胤一副好身手,懇求他出手幫助村民除掉山匪。趙匡胤與京娘有約在先,所以并未同意。京娘為報村民的救命之恩,決定留在村里,直到除盡山賊。趙匡胤無奈只能留下,開始準備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戰斗。
?
深夜,風雨交加。趙匡胤在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安排了人手警戒,并在村里布下了機關,只等山匪到來。果然一伙山匪騎著馬,趁夜色呼嘯而來。聽到警報聲,趙匡胤安排京娘帶領婦女兒童躲進山洞,其他人則按計劃迎敵。
山匪的前鋒人馬剛踏進村莊東門,就被門口的陷阱困住。張瓊和村民隔著柵欄用削尖的竹竿把兩名山匪扎死。村外的山匪頭領見狀大怒,讓手下分三隊從其他方向進攻村莊。趙匡胤早有準備,殺來的匪徒均被埋伏在暗處的村民攔截無法進村。山匪頭領見形勢不妙,在村外駐馬等待時機。趙匡胤知道山匪進攻失敗,一定會在天亮前棄馬偷襲村莊。他要大家枕弋待旦,與山匪比耐力。在忍受了大半夜的風雨后,山匪終于決定偷襲,但很快就被放哨的村民發現。張瓊和鄭恩聞聲帶領村民包圍山匪,雙方開始血腥廝殺。拼殺中,趙匡胤手刃山匪頭領。恰好趕到的高懷德和符昭壽也加入戰團,終將山匪鏟除。
風雨之后,天逐漸大亮。雖然打退了山匪,但村民也傷亡慘重。原本請求趙匡胤剿除山匪的村民,現在卻又因為親人的死亡指責起趙匡胤。幸虧有老村長的勸說,村民才不再糾纏。趙匡胤知道這里已經不再是久留之地,帶著京娘、高懷德、符昭壽、張瓊離開村莊。鄭恩此時也追了上來,要與趙匡胤共闖天涯。
一處道觀內,道號長云子的道姑正和眾師姐妹們將供品分發給觀外的難民。她俗家名王月虹,因世道不濟才入了道觀。正在此時,一伙山匪闖入道觀,為首之人正是王擋。王擋手起刀落將上前阻攔的道姑砍死。長云子見師姐被殺,抱起師姐的尸身。王擋見她脖子上掛有一塊價值不菲的玉墜,人又長得清秀,一把抓了過來擄下山去。
華山腳下,已染病多日的趙匡胤暈倒,跌下馬來。只因臨出門前,母親關照過趙匡胤一定要到華山尋找陳摶老祖指點迷經,因此趙匡胤才不顧身體定要上華山。眾人無奈只好做一副擔架,抬著趙匡胤上了華山。到了山上云臺觀,陳摶老祖聽說躺在擔架上的人是久聞其名的趙匡胤時,也是吃了一驚。細細打量之后,知道是受了瘴氣,不惜用珍貴丹藥治好昏迷不醒的趙匡胤。
服了丹藥的趙匡胤經過一晚休息,精神恢復如常。清晨他獨自一人走到山門前,看著華山飄渺的云霧,努力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華山之巔,領受了老祖一番話語之后,趙匡胤如醍醐灌頂,明白善用自身的能力統一天下,方能流芳百世。老祖還贈予一塊玉斧,只要趙匡胤自知犯了錯誤,就可以斧擊柱,聽到玉斧發出的天籟之音,就如同回到天臺觀,以鎮心智。在老祖的安排下,趙匡胤、高懷德、符昭壽、張瓊、鄭恩五人共飲血酒,結成異姓兄弟,成為爭奪天下的堅實同盟。
五人下了華山,高懷德回開封給家里帶口信,其余人則繼續向京娘的家鄉永濟縣進發。一日,京娘正在路邊樹林里采摘野菜,突然看到一隊人馬疾馳而過,帶頭之人正是王擋,后面的人載著劫來的財物、女人緊隨其后,一身道服的王月虹也在其中。京娘偷偷跟著這隊人馬來到王擋的巢穴。留守大寨的匪徒看到頭領滿載而歸,紛紛歡呼。一名匪徒看到劫來的婦人美貌,急不可待的拖到路邊樹林欲施奸淫。京娘撿起一根粗大樹枝從背后打暈了匪徒。放走婦人后,京娘換上匪徒的衣服,帶上匪徒的兵刃,打算只身潛入匪巢打探情況。
京娘潛入匪巢,不慎被匪眾發現。就在京娘被抓后,趙匡胤帶著兄弟沖入王擋山寨,打散眾山匪,活捉了王擋,并救下京娘和王月虹。當晚,京娘照顧王月虹時說起玉墜,只聽王月虹稱這是半塊玉佩,是小時候指腹為婚的信物。雖然從小相識相伴,但經過多年的戰亂,家族沒落游離失所,這些年悲慘的遭遇,讓王月虹早已不記得那個指腹為婚人家的姓名和模樣。唯一留下的線索只有玉佩后的一個香字,只是誰也參不透這個字的意思。而且經歷了世間疾苦后,王月虹已心如止水,只求平淡一生,不再奢求任何感情。
活捉了王擋,按當初的約定,趙匡胤將王擋送到官府。因連年爭戰,中原大地早已失去法紀綱常。當地縣令都不知道當今皇上是誰,哪還有心思斷案。看到居然有人送匪首法辦,很是吃驚,也很敬佩在這亂世之中仍遵守法紀,不亂用私刑的趙匡胤。
因在山寨中被迫服藥,王月虹一直身子不適。高懷德和符昭壽受托將她送到趙匡胤洛陽家中休養。趙匡胤老母無意中看到王月虹身上的半塊玉佩想起前塵往事,再細細打聽下,方知此女正是趙匡胤從小指腹為婚的媳婦。但此時趙匡胤早已有了家室,而且王月虹似乎也并沒有想遵從父母之命的意思,只想隱居在道觀了此一生。趙母遂未說破,而是挽留月虹住在家中,并認月虹為干女兒。趙匡胤的妻子舒雅也只能與月虹姐妹相稱。王月虹和舒雅都不知道趙母為何會有這樣的作法。
三天后,王擋被游街示眾,推到菜市口問斬。當地民眾反而奇怪,為什么趙匡胤不用私刑自己處理這匪首,還紛紛嘲笑趙匡胤為膽小之人。面對這幫目無法紀之人,縣令再次宣布日后不得再動用私刑,凡不交官而使用私刑者,同樣治罪。趙匡胤逐漸開始將自己的理念推廣開來,為自己今后的奮斗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京娘報了血海深仇,趙匡胤決定將她留下,自己帶著鄭恩和張瓊到河中城投奔郭威大將軍。此時王彥超已認賭服輸,向郭威寫了封舉薦信推薦趙匡胤。聽了手下將領也是養子的柴榮對趙家的介紹,知道其父趙弘殷也曾是員猛將,郭威對趙匡胤也有了幾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