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與漢遼聯(lián)軍大戰(zhàn)。楊繼業(yè)驍勇,大遼兇猛,宋軍大敗。戰(zhàn)報傳來,宰相趙普再次建議議和。趙匡胤和趙光義均認為此時不可罷兵示弱。趙普苦勸,趙匡胤只好暫時休兵,等待時機。不久后,大遼國主耶律璟被殺,遼國大亂,無暇顧及聯(lián)漢抗宋之事。趙匡胤立刻決定三日后親征太原,不想掌管財政的計相楚昭輔在上次伐漢后未及時籌備糧草軍需。楚昭輔想求趙普幫忙,但趙普也無從幫起。趙光義則用開封府儲備的糧草解了楚昭輔的燃眉之急。楚昭輔對趙光義更是忠心,說出趙普管家李可度借漕運販賣私貨,正與雷有鄰相印合。趙光義讓楚昭輔多多留意宰相府上之事。
公元969年,趙匡胤親率二十萬大軍討伐北漢。一路大敗楊繼業(yè),兵臨太原城下。此時趙匡胤對楊繼業(yè)已是心心相惜,只盼有朝一日能收入麾下。在查看了太原地形后,趙匡胤命人佯裝攻城,張瓊則帶兵決堤準備水淹太原。
為免殃及百姓,趙匡胤事先派人射招降書入太原城。北漢宰相郭無為力勸國主劉繼恩投降,卻被其他大臣誣陷投敵。郭無為只好以死相諫。劉繼恩將郭無為的頭顱懸掛于城頭,以示堅決不降。趙匡胤見其冥頑不靈,下令灌城。不幾日太原城墻開始坍塌。劉繼恩親自上城頭督戰(zhàn),楊繼業(yè)率軍奮力反抗。此時恰逢連日大雨,宋軍損失慘重。趙匡胤擔(dān)心遼國后援趕到會損失更多將士,只好撤軍。
宋華洋在宮中多日,已與公主婷婷熟識,兩人時常在御花園里游玩。有時也去福寧宮見見徐蕊,雖覺得她態(tài)度冷漠,但品性不壞。京娘也來到御花園,三人更是有說有笑。此時趙匡胤回宮,宋華洋開心的撲到趙匡胤懷里。京娘聽說攻打太原不利,心里擔(dān)心夫君張瓊。所幸張瓊只受小傷,并無大礙。
開封府衙里,符蓉因為宋華洋當(dāng)上圣人后對自己日漸冷淡頗為不滿,對皇權(quán)的渴望更是與日俱增。趙光義認為要成大事,必須掌握兵權(quán),打算先從掌管禁軍的張瓊下手。于是賈琰奉命拉攏張瓊,送上美酒和錢財。哪知張瓊并不給趙光義面子,眼里只有天子趙匡胤,將賈琰趕出了駙馬府。趙光義心中憤恨,賈琰便獻計,要讓符昭壽取代張瓊?cè)蔚钋岸加莺蛞宦殹?/p>
深夜,王繼恩偷偷在后宮偏殿放火。負責(zé)保護皇宮的張瓊心急之下,帶著兵士不顧太監(jiān)阻攔沖入皇宮救火。次日,趙匡胤在大殿上剛要授賞,趙光義便出班奏請治張瓊死罪。因張瓊未奉詔便帶兵進入皇宮,違反定制,如若不嚴加懲治,會讓居心叵測之人鉆空子。張瓊氣得說不出話來。趙匡胤認為自家兄弟說得有理。趙光義雖建議免去張瓊殿帥一職,趙匡胤卻并未言明,只是組建一只專司救火的軍巡鋪,由張瓊帶領(lǐng)。
張瓊回駙馬府后,悶悶不樂,借酒燒愁。京娘從張瓊結(jié)結(jié)巴巴的話語里好不容易弄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入宮找皇帝哥哥理論。邇芙宮里,趙匡胤正與圣人宋華洋用膳。見京娘怒氣沖沖進來,趙匡胤就知道是為何事,說出未安排人接替張瓊之職,正是等他戴罪立功再官復(fù)原職。京娘這才釋懷。
趙光義也沒想到皇帝只是降了張瓊的職,而且很有可能再讓其復(fù)職。盧多遜提出應(yīng)當(dāng)除去張瓊。趙光義認為啟用葛霸的時機已到。在牢里三年,葛霸一直苦練武功。趙光義來到大牢,葛霸見到當(dāng)年關(guān)押自己的仇人,舉起手中木劍便刺。一旁的安忠立刻出手,卻不是葛霸的對手。葛霸搶到安忠手里鐵劍,正要刺向趙光義時,被賈琰阻擋。賈琰稱這位正是當(dāng)年的那位朋友,隨后帶著葛霸來到京城一民宅。葛霸看到母親在京城里居住舒適,又有人照顧飲食,才知是趙府尹找郎中醫(yī)治了奄奄一息的母親,并長年照顧。葛霸感恩戴德,愿為趙光義赴湯蹈火,以死相報。
巡軍鋪里,張瓊心中有怨氣,帶著小兵飲酒。酒后因瑣事將下屬孫巖打傷。孫巖一腐一拐的走出巡軍鋪,恰被賈琰看到。
賈琰認為葛霸仍需時日歷練,為了不讓張瓊有機會官復(fù)原職,又出一計。他找到當(dāng)天被打的孫巖,假冒皇帝身邊之人,稱張瓊失寵,皇帝要找借口將其除掉。一番花言巧語,讓孫巖信以為真,在金錢的利誘下壯著膽子到御史臺狀告張瓊謀反。劉溫叟受理后不敢隱瞞,趕忙進勤政殿奏報,呈上孫巖口供。
孫巖口供里半真半假稱張瓊暗地招收百余兵士,并在家中私藏武器,自己因被無故毆打憤而舉報。趙匡胤絕不相信張瓊會造反。趙光義趁機挑撥說可能是有人主使,上次張瓊帶兵進宮就是試探。趙匡胤親自提審孫巖,就口供中不明之處一一審問。孫巖回答得毫無破綻。趙匡胤便宣張瓊上殿對質(zhì)。沒想到,張瓊卻是一身酒氣上殿,所講的內(nèi)容反倒證實了孫巖所說。看到張瓊在勤政殿里假追打?qū)O巖,趙匡胤大怒,將張瓊押入刑部大牢。
趙匡胤親自帶人搜查駙馬府,果然從后院搜到大量武器,便讓御史中丞劉溫叟徹查主使之人。人證物證俱在,連京娘都不得不相信張瓊被人指使謀反,忙趕到刑部大牢勸說夫君早日招供求得皇帝寬恕。張瓊聽到妻子一再追問幕后主使之人,百口莫辯,氣極反笑。事以至此,唯有以死證明清白。張瓊拔出一旁看守的佩劍抹脖自刎。京娘抱著張瓊的尸身痛哭不止。
張瓊自刎的消息很快傳到眾人的耳朵里。趙光義擔(dān)心趙普會重新懷疑自己,便命葛霸除掉孫巖。趙普覺得張瓊蒙冤的背后一定是趙光義在搗鬼,命胡贊盯住證人孫巖。胡贊看到孫巖與一大漢匆匆離家,卻在大街上失去了蹤影。與孫巖在一起的正是葛霸,他奉命將孫巖帶到僻靜之處,殺人滅口。趙匡胤得知張瓊自盡之后,追悔莫及,親自到駙馬府中,以皇袍代身,請京娘斬之。京娘不肯,趙匡胤高舉寶劍將自己的皇袍一劈兩段,以慰張瓊在天之靈。
科考在即,在趙普的推薦下宋琪為本次主考。陶谷等官員紛紛送禮,如同前朝公薦。宋琪為籌錢孝敬趙普,也就收受賄賂,被韓珪暗中發(fā)現(xiàn)。發(fā)榜之日,皇榜之上果然有陶谷之子陶戩等賄賂官員的子侄姓名。韓珪站出來,將這些人一一列舉了出來。眾落第舉子群情激憤,到御史臺告狀,其中正有沈義倫的養(yǎng)子魯梁。
趙匡胤接到劉溫叟奏報,稱主考官宋琪受賄營私被人舉報,舉報人為徐士廉、魯梁及一名道人。趙普聞言連忙跪地請罪。趙匡胤讓他以后舉薦前多加考查,也未多做責(zé)怪。等三人進殿,趙匡胤一眼就認出身穿道服的韓珪。韓珪稱連日夜探宋琪府,已將賄賂官員一一記下,并呈上名單。趙匡胤看后,問另兩名舉子有何建議,二人請求將主考與賄選舉子一并取締,并在落第舉子中糊名考試取士,增補及第名額。趙匡胤允之。劉溫叟舉薦盧多遜為新任主考,趙匡胤也應(yīng)允。
此次科舉經(jīng)一波三折,終于結(jié)束。趙匡胤殿試及第舉子,親自評卷。評卷時,趙匡胤發(fā)現(xiàn)一篇極好的策論,字字珠璣,深得皇帝心意。
?
趙匡胤、趙光義、趙普和盧多遜審看殿試舉子的考卷。趙匡胤發(fā)現(xiàn)一篇極好的策論。趙普看后認為可點為本屆狀元,揭開遮蓋姓名的薄紙后才發(fā)現(xiàn)竟是老對頭沈義倫養(yǎng)子魯梁的考卷。可說出的話無法收回,魯梁被欽點為狀元。盧多遜也因主考有功授賞。趙光義則假意為宋琪說情,卻有意無意點出是趙普所薦。趙匡胤看在趙普的面子上輕罰了宋琪,包括陶谷在內(nèi)的賄考官員也被降級。
宰相府里,陶谷前來請罪。趙普心中憂慮,自己手下多次被人舉報,被皇帝責(zé)罰,擔(dān)心什么時候也會受到牽連,失去皇帝寵信。
趙光義為了拉攏劉溫叟,派賈琰再次送上重禮。劉溫叟沒有當(dāng)面拒絕,而是讓賈琰將禮物放在西廂房內(nèi)。賈琰在西廂房看到上次所送的錢物原封未動,心知不妙。回到開封府衙后便為趙光義準備了一套說辭。
果不其然,劉溫叟請來了趙普,將趙光義送禮之事向宰相呈報。趙普馬上進宮奏報此事。趙匡胤聽后宣趙光義上殿。趙光義心里早有準備,跪在勤政殿,未等皇帝開口先恭喜皇帝有劉溫叟如此忠心廉潔之人,稱自己兩次送禮只為試探。趙匡胤對這個皇弟的話將信將疑,也不便說破。趙光義見皇帝不再追問,便借機轉(zhuǎn)移話題,說到新建的宰相府。
趙匡胤對新宰相府的豪華氣派已有耳聞,帶著高懷德趁趙普在政事堂辦公之際,親自來到宰相府。趙普妻跪迎,對皇帝問話一一回答,說出舊宰相府是李崇矩所贈。掌管軍政的樞密院李崇矩樞相、掌管財政的三司使楚昭輔計相都與趙普關(guān)系密切。這讓趙匡胤明白了趙普隨著權(quán)力越大,野心也越大,想做到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再想起趙普與自家兄弟趙光義多年的明爭暗斗,趙匡胤擔(dān)心自己百年后是否能有人駕御趙普。
西京洛陽,符昭壽當(dāng)街強搶民女姬燕玨,恰被韓珪看到。夜晚,符昭壽在府里欲對姬燕玨施暴時,韓珪闖入房內(nèi)打暈了符昭壽。姬燕玨得知父親已被符昭壽害死后,毅然和韓珪一起赴京告御狀。御史中丞劉溫叟見是韓珪,便將二人帶至勤政殿見駕。韓珪將自己在洛陽所見所聞符家父子為非作歹之事寫成奏折呈上,姬燕玨則將當(dāng)日實情一一呈報。趙匡胤聽后將姬燕玨暫時安置在宮中,命劉溫叟和韓珪一同到洛陽調(diào)查。
程太醫(yī)得到王繼恩的傳話后,馬上將消息送到開封府衙。趙光義忙讓手下安忠趕去洛陽通風(fēng)報信。符蓉嚇得直哭,希望皇帝能念及符家往日恩情。趙光義想求劉溫叟高抬貴手,便派盧多遜前去游說。盧多遜到劉府后,還想以符家對皇帝有恩為由勸劉溫叟手下留情。沒想到劉溫叟卻認為皇帝以社稷為重,不會因私費公,拒絕了盧多遜。
劉溫叟到洛陽驛館后,符昭壽送酒食前來。名為接風(fēng),實為威脅。見劉溫叟軟硬不吃,符昭壽還想耍賴用強,幸虧符彥卿及時趕到阻止兒子放肆。符昭壽離開后,符王爺和劉溫叟進驛館相談。符彥卿先夸劉溫叟為人剛正,又為自己兒子開脫。韓珪突然現(xiàn)身,質(zhì)問符王爺是否知道兒子的所作所為。符彥卿正想發(fā)怒,見他與劉溫叟熟識,只好強壓怒火概不承認。
趙匡胤接到劉溫叟送來的奏折,決定讓高懷德接替符彥卿的洛陽留守之職,符彥卿回京閉門思過,并賜劉溫叟尚方寶劍徹查符昭壽之事。趙光義得到宮里的消息后,寫下書信讓符昭壽趕快離開。正要讓葛霸送去洛陽時,轉(zhuǎn)念一想擔(dān)心符昭壽口無遮攔,就叮囑葛霸伺機殺符昭壽滅口。符蓉走投無路,進宮向圣人華洋哭述。華洋早對符蓉厭煩,假意答應(yīng)在皇帝面前求情,實際到了勤政府,卻是讓皇帝以天下為重,不可循私枉法。王繼恩在皇帝身邊靜靜的站著,聽著看著整件事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