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珪在父親韓通墓前許愿,即使同歸于盡也要為父報仇。在杜太后出殯的路上,韓珪埋伏在路邊行刺趙匡胤不成,反被張瓊拿下。趙匡胤念他至孝,放了他一條生路。
皇宮里,王繼恩并未將聽到的事情告訴符蓉。而趙匡胤苦于無人訴說,就將母親遺詔之事告訴了月虹,月虹同樣反對兄終弟及。趙普在研究了歷史典故后,認為前朝發生的兄弟即位,往往之后都不會將皇位還給原兄長的子孫。結合到太后殯天前見過符彥卿,殯天時符蓉的怪異舉動,趙普向趙匡胤言明,此事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趙光義。為了皇帝的安全,趙普認為趙光義不應當再任殿帥一職。趙匡胤決定讓他接替沈義倫任開封府尹。這番對話,均被王繼恩聽到。
符彥卿見幾日來并無動靜,就打算返回西京洛陽,再不回京城。趙光義也決定提出辭呈,赴外地做個節度使。符蓉則哭哭啼啼的進宮見月虹,稱趙光義思母心切,身染重病。種種行為,都是不想讓皇帝趙匡胤起疑。
幾日后,趙光義進宮見駕。趙匡胤封他為開封府尹加同平章事宰相銜。趙光義稱怕有負皇恩,只求做個節度使或刺史。被趙匡胤說了幾句后,趙光義只好答應,即日接手開封府。一旁的趙普連忙假意恭賀,并說兼任殿帥似乎事務太多。趙匡胤就順勢讓張瓊接替趙光義的殿帥之職,張永德接替張瓊的侍衛馬步兵指揮使。等趙光義接旨離開后,趙匡胤說要重用原開封府尹沈義倫。趙普馬上建議沈義倫任集賢院大學士,搜集天下史集并加以校正,為文治打下基礎。趙匡胤允之,還想加授宰相銜。趙普連忙稱文治為先。趙匡胤也就不再多說。
王繼恩的表哥賈琰到訪,兩人多年未見相擁痛哭。賈琰本想讓王繼恩幫忙找條出路,可王繼恩礙于宮中規矩,無法相助。賈琰失望離開。這景正被出宮的符蓉看到。因趙光義已任開封府尹,符蓉也被封為楚國夫人。聽說了原由后,符蓉讓賈琰到開封府衙做事。晚上,符蓉向光義說到此事,聽說是王繼恩的親戚,趙光義自然不會虧待。
次日大堂上,趙光義聽說賈琰師從名門,另眼想看。恰好有人擊鼓,趙光義讓賈琰做文案以考較他的能力。賈琰果然能力不凡,從一件看似兒子媳婦不孝的官司里,查出媳婦伙同情夫欲加害夫家老父,得民眾大力贊揚。見賈琰立此大功,趙光義甚喜,讓他在府中任從事。
夜晚,王繼恩到趙府感謝。趙光義趁機私下詢問太后臨終前是否有涉及到傳位的話語。王繼恩猶豫再三,說出了太后兄終弟及的遺言。還說出因趙普和月虹反對,皇帝才改變了主意。趙光義聽到這些,驚得渾身打顫。
趙匡胤打算廢除前朝割據的情況,要實行權力集中,以鎮州做試點,再以點蓋面在全國推行。因此親自任命了一批縣令調往鎮州接替原鎮州節度使任命的縣令,沈義倫則任知州事赴鎮州管理這些欽定縣令,并直接向皇帝匯報。鎮州節度使心里自是不快,欲借機搗亂,阻礙新令執行。
韓珪行刺失敗后出家做了道人。一日,韓珪下山路過鎮州,看到有軍士闖入當鋪劫掠,周圍百姓氣憤不已。當鋪老板告到知州府衙,沈義倫升堂受理。沈義倫雖為欽點知州,卻仍是鎮州節度使王彥超的下屬,且只負責民事。于是沈義倫親自到掌管軍務的王彥超府衙內,說明來意后,王彥超拒不承認是下屬所為,稱有匪徒冒充軍士。不容沈義倫多說,王彥超就下了送客令。
開封大殿上,劉溫叟拿出一枝射在登聞鼓上的羽箭,纏有布條,上書鎮州之事。趙匡胤一看便知是韓珪的弩箭,待看過布條后,更派劉溫叟持尚方寶劍赴鎮州嚴查。劉溫叟為避人耳目,裝扮成道人到鎮州與沈義倫共同調查。調查出結果后,劉溫叟讓當鋪老板去王彥超府衙申冤。王彥超在大堂上稱其誣告,正要杖責當鋪老板時,劉溫叟和沈義倫攜尚方寶劍上了大堂。王彥超忙跪迎。問到堂審之事,王彥超還想狡辯,劉溫叟已將目擊者親筆口供取了出來。王彥超見無法抵賴,還想為自己部屬求情。劉溫叟請出寶劍,將多年來為非鄉里的軍士全部處斬。
鎮州之事辦妥后,百姓齊呼皇上英明。劉溫叟回朝奏報,趙匡胤龍顏大悅,并下詔各地節度使引以為戒。趙普順勢上奏收回各地節度使的地方大權,改由吏部直接派人接管地方衙門。趙光義不知這是趙匡胤的意思,還想奏請時機未成熟。沒想到,趙普仗著有趙匡胤撐腰,當著文武大臣的面駁斥了趙光義。趙匡胤批準趙普奏請,立即辦理。
趙光義回府后心里大為惱怒,賈琰認為當務之急是除掉趙普。為此賈琰讓趙光義上奏發展農桑,增加國力的發展戰略。希望通過多獻國策,讓趙光義取代趙普在趙匡胤心里的地位,到時再對趙普出手。
趙匡胤接到光義的奏折,連趙普也不得不佩服發展農桑的確是切中要害。趙匡胤決定在禁苑內建觀稼殿,親自開墾荒地耕作。圣人月虹設蠶室,種桑養蠶。以此做天下表率。恰逢大旱,趙匡胤想到百姓疾苦,決定縮減宮內開支。月虹依旨裁放前朝入宮的宮女,凡愿意回家者發下錢銀自行返家。唯有薛鳳嬌不愿離開,月虹也不再勉強,留她在后宮服侍。不幾日,甘霖即至,趙匡胤心喜之余不忘稱贊趙光義的治國之策。
夜晚,趙光義在府中看書,發現坐在一旁的符蓉偷笑。問了才知,原來是符蓉想到了達到目的的辦法。目前阻礙杜太后遺詔的人只有趙普和月虹,現在丈夫要除掉趙普,那再利用宮女薛鳳嬌,讓月虹失寵,就可以達到兄終弟及的目的。這件事,還需要王繼恩從旁協助。
宮里,已得符蓉指示的王繼恩接近薛鳳嬌,知她有意皇帝后,便指點她一二,讓她不能過于主動,以防皇帝生厭并失去圣人的信任。薛鳳嬌為得皇帝寵幸,事事聽從王繼恩的安排。此時的月虹時常覺得自己人老色衰,也不想耽誤國事,對趙匡胤日漸疏遠。
因趙光義的舉薦,賈琰得皇帝欽點任開封府推官,入了官階。賈琰忙謝恩,還推薦了同門師兄姚恕。姚恕曾在工部任營繕,負責維修,因言語沖撞了上級,已辭職在家。他認為京城為國家中心,各地往來頻繁,各國使臣也常有來往。目前的開封還是大周遷建都時的樣子,早已破敗,起不到威嚴震懾作用。趙光義就讓姚恕與賈琰一起先行商量重建開封。
幾日后,趙匡胤聽說了重建開封之事。趙光義詳細奏報,趙匡胤應允。正說著盧多遜進殿稱武平有奏章。趙匡胤看過后方知,武平節度使周行逢過世,傳位給幼子周保權。見到傳位幼子,趙匡胤下意識的看了趙光義一眼。趙光義稱現在正是收復武平的好機會,并推薦盧多遜借吊喪之機赴武平刺探當地軍政情報。趙匡胤除了武平,還對其附近一直未歸附的南平動了心思。
趙匡胤看著地圖,對月虹講述著各國的興廢。趙匡胤要統一天下,月虹并不關心,反倒是一旁的月虹引用道德經里的語句說各國不按天意自取滅亡,這讓趙匡胤刮目相看。出了殿后,王繼恩提醒薛鳳嬌要適度,不能讓圣人發現她的用心。
大殿之上,趙匡胤宣布之前以文治,以仁治國,現在要加一條以德治國,改年號乾德。此外武平有叛亂,趙匡胤派張永德率軍救援周保權,并下詔要南平借道。
過了幾日,鄭恩回京。四年前,他被派去在苦寒之地鎮守契丹邊境。這次奉詔回京,趙匡胤讓他任禁軍教頭,留在身邊聽用。鄭恩見皇帝仍想著結義兄弟,感激泣零。而姚恕聽說鄭恩回京,知道不妙,皇帝仍想重用結義兄弟,讓他們的權力日漲,對趙光義有百害而無一利。于是賈琰和姚恕想出一個一石二鳥之計,即能除去鄭恩,又能讓月虹失寵。
大殿上,趙匡胤和月虹設宴邀群臣為鄭恩接風洗塵。月虹也為鄭恩當年的救命之恩,敬了一杯。各官員也紛紛上前敬酒祝賀。盧多遜假裝醉酒,輕聲告訴鄭恩,各文官在背后議論他,說他是靠圣人才爬上現在的位置,陶谷還罵他是烏龜。鄭恩本是個行武粗人,加上酒醉,在大殿上怒罵陶谷和眾文臣,惹得眾人詫異。趙匡胤見他失態,當即撤了他禁軍教頭之職,讓他回家閉門思過。
鄭恩酒醒,后悔莫及,想找光義幫忙。趙光義見鄭思上鉤,就讓他去找圣人月虹求情。鄭恩顧不得多想后宮規矩,趕去禁宮求見皇后。宮內,符蓉和趙光義分頭行事。符蓉讓薛鳳嬌引鄭恩見月虹,趙光義則在崇元殿陪著皇帝。薛鳳嬌等鄭恩向月虹求情時,偷偷放出白鴿。趙光義看到暗號,就以討要頭痛藥方為借口,請趙匡胤帶自己進后宮找月虹。鄭恩聽到皇帝駕到,怕趙匡胤還在氣頭上,不敢相見。薛鳳嬌趁機帶他躲在暗處伺機逃走。趙匡胤進了后宮,看到一個像鄭恩的人影匆匆離開,心下就起了疑心。等趙光義拿著月虹開的頭痛藥方離開后,月虹一再為鄭恩求情,趙匡胤不動聲色,心里甚是不悅。
入夜,趙匡胤因為兵不血刃的收服了武平和南平,多喝了幾杯。來找月虹分享,月虹卻很是冷淡,并未請趙匡胤在福寧宮過夜。趙匡胤非常失望,躺在勤政殿的龍床上秉燭讀書。薛鳳嬌替圣人月虹送來夜宵,借機挑撥二人關系。明著是為月虹解釋,實為暗指月虹與鄭恩有私情,還呈上了偽造出來的月虹給鄭恩的汗巾。
趙匡胤果然上當,另找他人頂替了禁軍教頭一職。鄭恩聽說后,準備了幾件首飾賄賂薛鳳嬌想再見月虹。恰好王繼恩陪趙匡胤走來,鄭恩連忙逃走。薛鳳嬌將首飾擲于地上,王繼恩見狀上前詢問,薛鳳嬌就稱是鄭恩送予圣人的。趙匡胤聽了心中暗怒。來到福寧宮后,心中已經帶有成見的趙匡胤,覺得月虹處處都露出可疑。薛鳳嬌從首飾盒里取出一對玉佩,準備下一步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