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長天給章吉仁送禮的舉動,反倒令章吉仁開始懷疑牛阿根之死與葛長天有關。
于成龍再次提審林樂仔,甚至直言其無罪,林樂仔仍是閉口不言。可于成龍不不躁,因為他料定這招“引蛇出洞’之才-定奏效,一旦“蛇”得知康親王準許他重審通海案,就一定會露出馬腳。
兩個獄卒招認他們毒殺牛阿根乃是受監獄長葛長天指使。葛長天拒承認,于成龍發誓要找到人證物證。林樂仔終于開口,說他藏了一封牛阿根死前他的口供。
不出于成龍所料,兩個獄卒受監獄長指使,欲殺死林樂仔,被雷翠亭當場拿下。經過審問,張三東一口咬定:“我們倆和林樂仔是私仇。”張三東還對李四小說:“李四小,你千萬不要招。”
于成龍下令:“把張三東給我拉下去,重刑伺候。”
張三東被拉走之前還在喊:“李四小,只要你不招,于大人就定不了我們的罪。”
牢房內,獄卒給林樂仔送飯,林樂仔戰戰兢兢。獄卒喊道:“開飯了。又不是殺你,叫你吃飯,你躲什么躲?”
第二天,于成龍上堂。“張三東,李四小,還不快快招來,免得再受皮肉之苦。”張三東還是不肯招,并告訴李四小:“千萬不能招。招了你我都得死。”于成龍命令:“把張三東押下去。”張三東仍不住叫喊:“李四小,你要扛住,你要招。我們就全完了。”
李四小終于招供:“我和張三東下毒害死了牛阿根,為了二十兩銀子。這件事是典獄長葛長天指使我們干的。”柳晉陽說:“你若是誣陷他人,更是罪加一等。”李四小指天發誓,說自己講的全是真的。
周瑞和踱步來到李四小跟前,撫摸著他的頭說:“你看上去呢,就不太像個壞人。只要你全部招認出來,于大人自然會減輕你的罪行。”
于成龍又問了李四小幾個問題,特別是問道:“你和張三東為何要害林樂仔?”李四小回答:“因為于大人你后來提審林樂仔。我們懷疑他是裝睡。所以決定把他給殺了。于大人,我是個獄卒,我懂律法。我知道如實交代會是什么后果。”李四小吐露真言:“當時,張三東問我要不要當著林樂仔的面,把牛阿根給毒死?我看林樂仔在睡覺,就說沒事。”
不料,押解上來的林樂仔絲毫不配合,堅持說:“我什么都沒聽見。”柳晉陽問:“于大人,你看呢?”于成龍宣布退堂
,并命令雷翠亭將典獄長葛長天拘捕歸案。
葛長天不服雷翠亭:“干什么??”雷翠亭響亮地說:“你心知肚明。”葛長天要求:“你拿出證據來。”雷翠亭說:“等到了按察使衙門,你自然會看到證據的。”
按察使后衙,于成龍、柳晉陽、周瑞和三個商議此案。柳晉陽說:“只有李四小一面之詞,沒有旁證。撬不開林樂仔的嘴。”于成龍說:“撬得開。林樂仔不是最怕死嗎?咱們就讓他死一回。”周瑞和點頭認可:“關鍵是個死字。”柳晉陽問:“什么叫死一回?”于成龍哈哈大笑:“周先生,你成了我于成龍肚里的蟲。”
按察使后衙的廚房內,石玉林、石玉蘭、駱小妹忙著切菜、燒菜。春曉看著鍋里的肉,口水直流。她對石玉蘭說:“媽媽,別人都叫我于青菜。”于成龍說:“我們家曉曉不是于青菜”說完,他拿著筷子夾了一塊肉給孩子。春曉吃得很高興。
于成龍說:“等過幾天姑父發了俸銀,咱們好好吃一頓。”
大堂內,于成龍命令押林樂仔上堂。林樂仔看到桌上的酒肉葷菜,嚇得尿流。于成龍宣布:“林樂仔,有好酒好菜,吃飽了好上路。”林樂仔不吃。于成龍問:“難道你想當餓死鬼不成?”林樂仔喊:“大人饒命。”于成龍說:“那就速速招來。”
林樂仔終于和盤托出。他說:“那天,張三東和李四小來到牢房。張三東問李四小,要不要當著我的面給牛阿根下毒?其實當時我在裝睡。在關我的牢房的草席下面,有一份牛阿根臨死前的供詞。牛阿根說這件事情的策劃就是葛長天,莆田縣很多通海犯,都是牛阿根受葛長天指使誣陷的。那些被誣陷的人的家產大多被葛長天獨吞了。葛長天后來又誣陷牛阿根通海,把他投入大牢。”
康親王對福建的官員說:“一個小小的牢頭,就冤枉了三百多人,那是三百條鮮活的生命啊。”于成龍報告“已經全部審理完畢。”康親王自責:“看來本王都是錯怪你了。何為大局?戰亂的時候有戰亂的大局,承平的時候有承平的大局。真正的百姓才是大局。任何律例在執行的過程中,都不能傷及民生根本。”于成龍匯報:“身為典獄長的葛長天利用牛阿根,上下其手,互相勾結,栽贓陷害23戶人家。而后侵吞他們的家產,同時還向章吉仁大人行賄,好在章大人不為所動。”
康親王說:“這件案子所有的人都持反對意見,只有于成龍于大人一個堅持重審。現在看來,我們都錯了。”
章吉仁站出來,跪在地上,摘去自己的頂戴。并說:“親王殿下,這些通海的案件都是在我的主持下審理的。我失職造成今日嚴重后果,理應受罰。不管如何發落,哪怕就地正法,章吉仁甘愿領罪。”于成龍欲為章吉仁辯解。章吉仁說:“什么都不要說。罪臣章吉仁聽候朝廷發落。”
通海案定案,葛長天、李四小、張三龍等被問斬,無罪漁民得到開釋。
朝廷殿堂上,明珠向康熙皇帝建議把失職的章吉仁削職為民,永不敘用。陳廷敬認為這樣懲罰過重。陳廷敬說:“在康親王征戰的兩年內,章吉仁留守在原地,為籌糧籌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可以讓他到吏部任職,好發揮他的才能。”
有人站出來持反對意見:“不僅陳廷敬與章吉仁是山西同鄉,而且于成龍與章吉仁也是山西同鄉。其實于成龍單獨上奏,其用心為私,一目了然。”
康熙皇帝質問道:“可是同鄉就該避諱,同鄉就要有那么多顧忌?朕告訴你,章吉仁不光有過,也有功。不光有功,他還是一個清官哪。準奏。章吉仁由二品降為六品,改任吏部員外郎。”
殿堂外,明珠對陳廷敬說:“我就是佩服你這種仗義直言的品格。”陳廷敬說:“多謝明相夸獎。”
大雨淋漓,福建碼頭上,章吉仁孤身一人站立著。于成龍拿著一把傘為章吉仁撐上,并說:“這是十八年前你送給我的一柄傘。”
“我是有罪的人。我在福建害了不少人。”章吉仁內心愧疚,潸然淚下說:“你來,又為何不早些來?”
于成龍安慰他:“吉仁,有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做不了主。你回吏部當差,一切還可以重新開始。”
章吉仁對于成龍說:“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情?這是我這么多年為官,積攢下的20兩銀子。拜托你給我捎回去。”
按察使后院廚房內,柳晉陽學著唱戲,惹得眾人高興。于成龍惆悵得走進廚房,看到桌上豐盛的飯菜:“忍不住對眾人發火。你們以為我們是地主還是富商嗎?又不是過節,又吃肉又吃雞蛋。”駱小妹忍不住說:“今天是曉曉生日。”于成龍仿佛才清醒過來。“姑父不要生氣了。”曉曉怯怯地流著淚,向于成龍請罪。于成龍抹去孩子的眼淚,說:“是姑父對不住你。”于成龍命上酒,說:“對不起大家,我給吉仁送行把心給弄亂了。”
于成龍因為被雨淋透,病得倒在床上說胡話。眾人守候在他床前。春曉給姑父于成龍倒了一杯水。
外面傳來特使,宣布圣旨:“任命于成龍為福建布政使。”于成龍咳嗽難受,依然堅持著接過圣旨。
于成龍上任,吳興祚祝賀于成龍說:“你到福建不足一年,即從臬司衙門轉到藩司衙門。可喜可賀!”并轉來康親王的一封親筆信。原來是部署于成龍一項重要任務,康親王諭令他征集3萬莝夫,為10萬騎兵的戰馬準備草料。
吳興祚說:“你還得辛苦一下,到各縣州看一看。”
布政使后院,于成龍讓周瑞和請石玉蘭來談談。周瑞和說:“于大人,別弄得那么嚴肅,又不是升堂審案子。”于成龍說:“這件事情這么些年一直擱在我心里放不下。”周瑞和說:“于大人想給你保媒。在來堡村的時候,晉陽就喜歡上你。”于成龍問石玉蘭:“你同意不同意?”周瑞和插嘴說:“哪有你這么保媒的?一上來,就直接問人家愿不愿意。”
于成龍說:“石玉林和你就像我的親兄妹。”于成龍征求石玉林的意思,石玉林說:“這是天大的好事,只要玉蘭愿意,我就沒意見。”石玉蘭說:“我沒意見。孩子從生下來后,就沒見過爹。想請老爺作主,讓曉曉改口叫晉陽為爹。”柳晉陽看到石玉蘭淚眼婆娑,以為石玉蘭不同意,扭頭想走。于成龍告訴他玉蘭同意了。
柳晉陽深情地唱了一首山西老家的民歌,這首歌也是他在玉蘭和邢家良成親時,對著永寧書院唱的。歌聲代表了他多年的心聲:“想你想成個淚人人,抽簽封卦我就問神神。山在水在人常在,咱二人甚時候把天地拜。你說那個拉倒咱就拉倒,有咱良心。誰沒有那良心叫鴉鵲叨。”
柳晉陽和石玉蘭這對有情人,經過多年風風雨雨終于修成正果,春曉也改口叫柳晉陽爹,并給柳晉陽磕頭。石玉蘭感動得落淚。柳晉陽把孩子攙起,并說:“從今往后,我不會讓你們娘兒倆受一丁點委屈。”
康親王率10萬八旗騎兵駐扎福建經年,戰績輝煌,但戰事一時尚未結束。在此期間,人吃馬喂,糧草輜重,差役莝夫,都需地方籌集招納。于成龍說:“晉陽,你把全省的戶籍簿給我拿來。”周瑞和說:“一個州得三千戶。征集莝夫這件事情比通海案還難。能不能緩一緩?”于成龍說:“不行。”
說話間,柳晉陽和衙役把全省的戶籍薄拿來。于成龍命令把衙門里的其他典吏都找來查戶籍。
這時,門口傳來告狀聲。有人大呼:“冤枉啊!冤枉啊!”
林老漢在于成龍衙門外喊冤,說:“我兒子林樂仔剛被釋放回家,在半道上就被官府抓去當了莝夫,光我們這村就抓了七十多人。我們老百姓沒法過了。”于成龍當即要求柳晉陽把林老漢他們村被抓的人的名字都登記下來。于成龍又叫來衙門里的其他下屬:“你們把各府州縣的戶籍查一查,捋一捋各地男丁數,看看全省到底有多少個男丁”。
周瑞和提醒于成龍:“征集莝夫是個硬茬,不同于重審通海案。這完全就是康親王自己的事。沒有莝夫行嗎?這件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退路。”
于成龍問:“什么退路?”
周瑞和沉著臉說:“你上面不是還有巡撫和府臺嗎?”
于成龍接口:“你是說我把這個事推給他們。”
周瑞和冷冷地說:“莝夫抓還得抓,你不能停也停不了。康親王的十萬大軍離不了莝夫,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于成龍點點頭。
周瑞和:“明白就趕緊去找他們吧。”于成龍傷神地說:“我去跟他們怎么說啊?”
于成龍去見吳興祚,想跟他求求情。吳興祚說:“看來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于成龍假稱下官有一事不明白:“我剛剛接到康親王征集三萬莝夫的命令,各府州縣怎么到處征集民夫了?”
于成龍凄楚地說:“康親王又讓下屬征集三萬莝夫,老百姓實在承受不了啊。”
吳興祚點頭:“福州、興化,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經達到極限。”
于成龍說:“如若不顧百姓死活,可這人心到頭來就失去了。吳大人,這三萬莝夫的事情能不能緩一緩?”
吳興祚認為:“沒有足夠的民夫和軍需供給,這仗還怎么打啊?征集莝夫不僅不能緩,而且還要抓緊辦理。”
于成龍從巡撫那里回來時,正好看到官兵又抓了一批莝夫,他便跟著過去看了一下。于成龍見到了被抓去當莝夫的林樂仔。
林樂仔向于成龍傾訴:“現在這座軍營里有3000莝夫,每天負責兩萬匹馬的草料。有的兵連命都沒有了。我在這兒當莝夫又算得了什么啊?我并不是不想當莝夫。我爹、我女兒,他們老得老、小得小,都出不了海,他們只能討飯,甚至只能餓死。”
于成龍因為解決不了莝夫的事情,在府衙里大發脾氣,把上上下下的人都給罵了一頓。半夜的時候,于成龍越想越氣,都忍不住想要馬上去找康親王理論。
柳晉陽攔住:“成龍,哪有深更半夜去打擾王爺的道理?”
周瑞和氣憤地說:“你只是個二品官,現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連天王老子都管不了你啊?你一點自持都沒有,康親王那是大清的王爺,他是為了朝廷立下赫赫戰功的一代英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八千歲,你有幾個腦袋都不夠康親王砍的?”
周瑞和和柳晉陽罵了于成龍半天,才讓他打消了念頭。于成龍終于明白自己不宜深夜打擾康親王。?
柳晉陽把戶籍統計的結果交給于成龍,苦心勸說于成龍,不要執意去管莝夫的事情,可于成龍根本不聽他的,把柳晉陽氣得半死。
姚啟圣明白于成龍又會對征集莝夫之事反抗到底,只能把他請到自己的府衙里,逼著于成龍不要去找任何人,一心做好征集莝夫的事情。
姚啟圣勸了于成龍半天,都沒辦法讓于成龍改變主意,只好拿準備舉薦于成龍為卓異之事說事,希望于成龍不要一意孤行。于成龍不僅不聽姚啟圣的勸,還告訴姚啟圣,說明他一定不會按照康親王的意思征集莝夫,而且會將福建的情況上疏朝廷裁奪。
于成龍跟姚啟圣吵了一架后氣極了,回府衙就馬上寫了奏折,于成龍給康親王寫的《罷免莝夫啟》言辭懇切:因滇、黔背德,東南煽動,皇上命將出師;審浙,閩為東南重鎮,熟知王仁育義正,可當大任,授困外之寄,l平定東南。我親王毅然受命,簡師閱張,平復浙疆,直入閩關,丑類望風效順,海逆遠遁,救斯民于水火之中,古之用兵無以逾也。數年以來,小民歌頌,戴高履厚,莫知所報…
于成龍逼著柳晉陽把奏折送去驛站。柳晉陽勸說于成龍不聽,還被于成龍逼著不送奏折就送他回山西,柳晉陽只好拿起奏折離開府衙。
柳晉陽一走,于成龍就后悔了,馬上命雷翠亭去追柳晉陽。柳晉陽被追回府衙后,故意謊稱自己已經將奏折送出去了,把于成龍氣得直跳腳后,他才將奏折還給于成龍。于成龍把上疏康熙的奏折燒了,然后重新寫了一份陳情書給康親王,希望康親王念及百姓的苦,收回征集三萬莝夫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