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敦促隆裕退位,承諾諸多優厚條件。隆裕退位,袁世凱就任總理大臣,組織共和政府。?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在南京投票選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但孫文堅持要求袁世凱赴南京宣誓就職,袁世凱擔心身處南京會受制于孫文,一方面答應孫文的要求宣稱即刻奔赴南京,一方面授意曹錕在北京制造混亂,以尋求時局不穩不能離京的借口。蔡元培被其蒙蔽,答應向參議院解釋,準許袁世凱在北京就職。
蔡元培等向眾議員介紹有關遷都事宜的報告,引起了孫文的顧慮,從而決定必須制訂一部能約束總統的根本**。?《臨時約法》定立,孫文退位,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唐紹儀就任總理,組建內閣。?然而,袁世凱處處制約內閣權力,在許多事情上和唐紹儀反向而馳,甚至替唐紹儀準備了《辭職書》,唐紹儀憤而辭職,同盟會閣員隨之全體辭職,第一屆內閣宣布倒閣。
同盟會閣員全體辭職,引起孫文不滿。?袁世凱提名新內閣總理陸徵祥重新組閣,卻被參議院否決。袁世凱惺惺作態,一邊假意再次組閣,一邊對議員們威逼利透。?武昌起義的元勛張振武會見孫文,對黎元洪的倒行逆施痛加批斥,提出發動"二次革命"。袁世凱對此事十分關注,讓張振武赴京解釋。?黎元洪密電袁世凱,列舉張振武十五條罪狀,請袁世凱除之而后快,卻被袁世凱識破這是"借刀殺人"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