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夏。房子漏雨,張富清和孫玉蘭的第三個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二人搭了個塑料在屋頂上。恩施地委要求干部駐村,孫玉蘭想他一定又挑了個誰都不去的大隊,張富清笑了笑說他是共產黨員,群眾都看著他呢。張富清背著包裹下鄉,路過一戶人家討了口水喝,這戶人家只有一個老婆婆,聽說他是駐隊干部塞了他一些吃的,臨走時,張富清看見了房門上掛著烈屬光榮的牌子。到地方后,張富清住在一戶人家里,他們家人多沒屋子,張富清就搭了點草睡在外面。張富清閑不住種點東西,屋主埋怨干部下鄉只是走個過場,三五天就打道回府了,張富清也不說什么。
張富清給他們交糧票,叫屋主把糧票換成洋芋,這樣他家孩子能吃的多些。帶著大家下地干活,張富清也餓著肚子,兩眼模糊。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張富清有整整三個月沒回家,建珍懂事的叫人心疼,小小年紀學會了煮飯、照顧弟弟妹妹,還會做針線活,她是孫玉蘭的好幫手。再次進村時,張富清想給那戶烈屬帶點糧食,現在情況困難,孫玉蘭還指望著他能往家里帶,盡管如此,她還是從孩子們嘴里省了些糧食,讓他帶上。
三胡區缺少農具,聽說有個工匠楊師傅很厲害,張富清便想把他請過來。因為解決了戶口和編制,楊師傅十分樂意。張富清又建議修水電站,帶著大家去做調研時竟然腦袋一暈,直直地栽進了河里。因為餓,肚子里沒有食,張富清才一頭掉進了河里,醒來后孫玉蘭和建珍都來了,而他興奮地告訴她們,他要干一件大事。張富清領導著大家修建水電站,聽說缺乏勞動力,屋主夫婦還特地跑來支援。
1963年夏。大雨滂沱,屋子漏雨,張富清總說要修屋頂,卻總是沒時間。冬天時,工地出了一件事,一塊大石頭卡在半空上不去下不來,張富清腰系著一條繩子落在大石頭上,把繩子綁好指揮大家一起往上拉,順利化解了這場危機。孫玉蘭攢了兩年的茶油,讓張富清拿到工地上給大家點油水,畢竟是干重活的人。建珍發燒好幾天了一直不見好,大夫說最好還是帶到縣醫院去看看,孫玉蘭問張富清能不能請出一天假。工地馬上完工了,張富清說再等兩天吧。建珍醒來說想吃蘋果,張富清答應回來時給她帶。
經過大家的努力,水電站終于修建完成,家家戶戶通上了電燈,照亮了整片天空。建珍的病也越來越嚴重,最終被確診為病毒性腦膜炎,張富清始終自責耽誤了她的治療。用過很多藥,建珍的病都沒有好轉,留下了后遺癥。多年后的建珍依舊像孩子一般,和孫玉蘭一起等出院的張富清回來。當看到張富清截了一條腿,孫玉蘭徑直暈了過去,醒來后心疼地直哭,他到這個年紀了還要學走路。建珍見狀,嚇得嚎啕大哭。張富清不肯坐輪椅,也不肯安安穩穩地躺著,八十八歲開始重新學走路。也許是上年紀了,張富清時常想起過去的事情。
1965年夏,孩子們鬧著,張富清和孫玉蘭也好些日子沒回洋縣老家了。中央要求精兵簡政,張富清負責三胡區的工作,這是個得罪人的事兒。張富清第一個就把張玉蘭精簡了,讓她別上班了,在家里照顧孩子做家務。家里沒田,還是外來干部,孫玉蘭是不在精簡范圍里的,她讓張富清申請塊地,她二話不說立馬退下來。張富清說,不可能的,孫玉蘭心里委屈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