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拿著大喇叭喊,意圖讓共產黨投降,喬三本見狀勸連長投降,陳學良帶著全體1連戰士拒絕,喬三本崩潰地說他們都瘋了。國民黨繼續投入兵力作戰,1連死傷慘重,喬三本受重傷,杜廣生把尸體埋在他身上,叮囑他趴好,而后杜廣生也在這次戰斗中犧牲。手下勸范漢杰不要再向白老戶屯投入兵力,不然錦州的防線將會出現漏洞。范漢杰妥協,不再增加兵力,但他要求一定要把白老戶屯拿下。
1連死傷嚴重,不少人都犧牲了,他們的藏身處被蔣匪軍用坦克炸毀,一時之間又傷了許多人。正絕望之際,他們聽到了共軍的號角聲,立刻振奮軍心,僅剩幾人沖出去與蔣匪軍誓死拼殺。1連全體指戰員冒著敵人飛機、大炮、坦克組成的立體火網,激戰16小時,從白天打到黑夜,打退國民黨一個團兵力的15次進攻,為解放錦州創造了有利條件。戰斗結束后,1連幸存的37位同志,被譽為白老虎連37勇士。
喬三本爬出死人堆,找到了杜廣生的遺體,無論他如何喚他,杜廣生再無回應。張婉心時隔很久后與林稚文見面,她聽說學校要組織一個什么冬訓營,她勸阻林稚文不要參加這個冬訓營,因為東北要打大仗了,政府要將青年學生送到戰場上當炮灰,所以林稚文萬萬不能去。林稚文心如死灰,他知道張婉心要帶自己去哪里,但他向張婉心說對不起,他拒絕和張婉心離開,他現在連離開的一絲勇氣都沒有了。
林彪從專列上下來,與羅榮桓會合。蔣介石坐飛機抵達沈陽東塔機場,得知很多將領因通知發得過晚,都沒能及時前來,蔣介石就明白東北要進行整肅了。周恩來分析,衛立煌剛回到沈陽,蔣介石也緊隨其后,說明蔣介石可能是想讓衛立煌出兵打通沈錦線,給蔣軍留下一條后路,如果衛立煌西撤錦州,對于東野決戰,的確是一個大麻煩。蔣介石明白沈陽現在面臨蟲害,剿總司令部的糧食都是從錦州調撥的。
即便如此,衛立煌依舊認為,守住沈陽就是守住黨國在東北的希望,他不愿意撤兵,如果蔣介石覺得他難以擔此大任,大可以換人,他絕無二話。蔣介石看了他一眼,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沒再說什么。和諸多將領開會的時候,蔣介石給沒帶《剿匪手本》的將領們朗讀起這本《剿匪手本》。知道沒多少人在聽,但蔣介石還是一句一句地讀完了,蔣介石臨走前,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再不聽他的話,東北就要完了,整個局勢都會被逆轉過來。
韓先楚去炮兵團找朱瑞,想和他合計步炮協同的事。范漢杰得知蔣介石在沈陽訓示,特地趕來,他向蔣介石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既然共軍鐵了心要會戰,何不將共軍七十余萬的兵力消滅在錦沈。蔣介石立刻明白,范漢杰說的是錦沈會戰。韓先楚告訴朱瑞,范漢杰是打防御戰的老手,義縣不僅有大量的地堡、掩體、交通壕,甚至還有護城壕,打起來一定很艱難。韓先楚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朱瑞說這也正好成為他們步炮協同的試驗場。
以前炮少,他們在炮火戰力上就弱于對手,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可以先在炮兵火力上碾壓對手,從炮兵只是作為步兵的一種攻防補充,轉變為先用更強的火力摧毀敵人的防御工事,再配合步兵的攻擊行動進行縱深配合打擊,最大限度減少我軍的傷亡,這才是更現代的戰爭方式。范漢杰了解林彪和毛澤東,毛澤東不會想輸了以后會怎樣,而林彪不同,他非常謹慎,錦州一戰如果失敗,林彪在東北的老本就全都沒了,而林彪的謹慎正是他們的戰機。
范漢杰說,守住錦州半個月至一個月沒問題,屆時沈陽的主力西進截斷共軍的后路,傅作義的主力再攻打西面,錦州從中央突圍,形成三面合圍之勢,可將共軍在東北的戰力全部消滅。蔣介石認為他這個錦沈會戰的藍圖很好,但蔣介石也有難處,傅作義不肯作戰,衛立煌也不肯出沈陽。范漢杰提醒道,沈陽的全部兵力,不完全掌握在衛立煌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