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準備廢掉武則天,可又沒有豁出去的勇氣。魏國夫人看破了李治的心思,為了替自己的母親報仇,這個15歲的少女梳妝打扮,主動去誘惑李治。李治在極度的苦悶與矛盾中把自己喝得大醉,魏國夫人趁機鼓動李治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在她的激勵下,再加上王伏勝的挑唆,李治熱血沸騰,當即派王伏勝召來宰相上官儀,與他商議廢去武則天皇后之位。
上官儀對武則天早有看法,在李治面前歷數(shù)武則天之罪,李治得到上官儀支持,當場命他草擬了廢后詔書。李治身邊的太監(jiān)都是武則天的耳目,連忙跑去稟報武則天,武則天大驚,急匆匆趕回。李治拿著廢后詔書,由魏國夫人替他蓋上御璽,命上官儀召集群臣,準備當場宣布。魏國夫人喜不自勝,替李治換上上朝的龍袍,就在這時,武則天衣衫不整地趕回,她責問李治,為什么要廢了她?
李治被武則天的氣勢震懾,剛剛生出來的勇氣跑得無影無蹤,居然不敢承認。武則天越想越傷心,悲從中來,不由痛哭失聲,說自己輔助皇上,為了大唐江山不辭辛勞,沒想到落得這樣的下場。這個剛強的鐵腕女人,此時面對丈夫的背叛,變得十分柔弱可憐,李治被打動了,想起武則天的各種好處,覺得羞愧,便把廢后詔書給撕了,說這些都是上官儀教的。武則天對上官儀和王伏勝恨之入骨,但卻不動聲色。
上官儀領著群臣聚在殿內(nèi),等著李治出來宣讀廢后詔書,不料,李治牽著武則天的手一起出來,對眾大臣說,宮里的牡丹開了,皇后請眾大臣一起來賞花。上官儀驚呆,告密的王伏勝不勝惶恐,而魏國夫人眼見到手的勝利被武則天輕易化解,恨得咬牙切齒,再度去太子那兒挑撥,太子痛苦萬分,決心自殺。
武則天適時趕到,救下弘兒。她也是心機極深的人,竟然裝出歡天喜地的樣子,挽起武則天一起賞花。這場大變故雖然平息,武則天心有余悸,特別是對王伏勝和上官儀這兩人,覺得必須除去。表面上勸說皇上念才不要嚴懲,私下她密召許敬宗設法處置這兩人。許敬宗陰狠毒辣,了解到王伏勝曾在宮中散布謠言,馬上聯(lián)想到跟廢太子忠有關,他想出了計策,說廢太子忠還沒被廢時,上官儀和王伏勝都在太子府供事,他們一定是受了那個廢掉的太子忠指使,密謀造反。
武則天雖然覺得再次把那個廢太子忠拉出來派用場不是太高明,但借這個機會除掉廢太子忠,也可免除后患,對這個一箭雙雕的主意表示贊同,讓許敬宗去辦。許敬宗以上官儀、王伏勝串通廢太子忠謀逆罪上奏李治,李治看了奏章,信以為真,下令逮捕了上官儀和王伏勝,將他們兩人和上官儀一家全部處斬。行刑之時,上官儀抱著孫女上官婉兒痛哭失聲,此時上官婉兒才五歲,聰明伶俐,上官儀實在于心不忍。
武則天親自前來,上官婉兒見了,竟然哭罵武則天,說她如果不死,長大了一定找武則天報仇,武則天被這個小女孩的大膽震驚,豪氣頓生,她下令不殺上官婉兒,留在宮中當奴婢。她自信地對上官婉兒說,她要親眼看看上官婉兒長大了怎么個報仇。眾大臣都被武則天的氣度震懾。
武則天宣布與皇上一同臨朝聽政,并將舉行封禪大典,一統(tǒng)天下。太子弘請求李治好好殮葬廢太子。魏國夫人想要為報母仇,必須先在宮中立穩(wěn)腳跟,于是,她極力侍奉李治,要李治封她為妃子。李治也真心喜歡她,因為他發(fā)現(xiàn)魏國夫人極像少女時期的武則天,他恍惚中把這兩人合二為一,以為在魏國夫人的身上,找到了當年跟少女武則天在一起時的感覺,因此答應魏國夫人,封她為淑妃。
武則天發(fā)覺李治對敏月的感情,決心要用寬容和慈愛贏回李治和弘兒的心。賀蘭敏之來宮中拜見李治和武則天,他生得一表人才,風度翩翩,李治和武則天都十分歡喜,封他為周國共。賀蘭敏之風流成性,結(jié)識武則天的侍女冬梅,勾引了她。另有幾個宮女也耐不住寂寞,爭相跟賀蘭敏之幽會。賀蘭敏之有這么多宮女供他淫樂,早把報仇的事忘到九霄云外。
老婦人受武則天之托為太子挑選太子妃,很是中意楊氏楊詩綺。這個楊氏是司衛(wèi)少卿楊思儉的女兒,美若天仙,被譽為“天下美玉”。賀蘭敏之也對楊詩綺動了心思。心機深重的敏月看穿了敏之,心生一記,把母親被武則天害死的秘密告訴了哥哥賀蘭敏之。賀蘭敏之恨得當場拔劍,要去殺武則天。兄妹兩人一番密謀,決定讓賀蘭敏之去玷污未來的太子妃,以破壞武則天想要贏回兒子的心的計劃。
賀蘭敏之去勾引楊氏,楊氏未能識破賀蘭敏之的謊言,讓賀蘭敏之得逞。武則天和李治商量讓太子弘去見見未來的太子妃,兩人相見,楊氏大驚,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之前被人欺騙,嚇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