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的北伐戰爭經過將士們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第二師的部分人員奉命回防廣州。白秧子被法政學校選中,有幸參加了第二師的表彰大會,并被安排上臺為英雄獻花。秧子覺得此次的戰斗英雄肯定非周行健莫屬,特意破費了自己一大筆的生活費,為他準備了一束美麗的鮮花。
可臺上的陳政卻在一番慷慨陳詞后,故意把英雄的帽子戴在了各方面都表現平平的何乃清頭上,以作收買人心之用。被授予寶鼎勛章的何乃清春風得意地走上臺,并欣喜地接過白秧子送上的鮮花。何乃清剛想跟心儀已久的白秧子敘敘舊,白秧子就迅速跑開,尋找負氣而走的周行健去了。
周行健剛回到師部,就見到了帶著鮮花專程來看望他的孟佩琳。因為孟佩琳救周行健的時候,他正在昏迷之中,所以周行健并不認識她,還以為孟佩琳認錯了人。直到孟佩琳拿出自己拍攝的那張周行健被壓在倒塌房梁下的照片,周行健才恍然大悟她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頓感自己之前的態度有些愧疚,便應孟佩琳之請,行了一次西式的擁抱禮,卻沒想到這曖昧的一幕剛巧被白秧子看到。
白秧子雖然聽了周行健的解釋,明白兩人其實沒什么,但心中多少還是有些介意,把鮮花送給周行健就返回學校了。吳黛云見狀,趁機在白秧子面前說起孟佩琳顯赫的家世,假裝好意地提醒白秧子,要小心孟佩琳這個情敵。白秧子雖然不相信周行健是那種見異思遷之人,卻也無法完全不介意,況且當她得知孟佩琳的舅舅就是師長江萬里時,心下更是吃驚。
孟佩琳請了舅舅江萬里出馬,強制安排周行健接受自己的專訪。周行健本想一騰出空來就去看望白秧子,但面對江萬里的“軍令”,也只好把時間先讓給孟佩琳。其實江萬里也對此次英雄花落何乃清一事極為不滿,想借此報道為真正的北伐英雄正名。孟佩琳作為一名富有正義感的專業記者,也了解到真實的戰場與當下對北伐的宣傳確有一些出入,想通過專訪還原事實,將一個真實的北伐展現在民眾面前。可周行健卻認為北伐的成功是屬于全體將士的,不愿貪攻,對孟佩琳的態度不冷不熱。
周行健因為天氣太熱,脫下了上衣洗刷車輛。孟佩琳卻被他滿身的傷痕震驚了,感慨這才是北伐的真實寫照,立即把鏡頭對準了周行健身上的傷疤,狂按快門。周行健無奈之下,只得任其擺布,卻沒想到再次被白秧子碰了個正著。白秧子本就因為聽了吳黛云的蠱惑,對周行健和孟佩琳的關系心存懷疑,又恰好看到這一幕,生氣地轉身就走。
孟佩琳將周行健的專訪刊登到了報紙上,并配發了自己拍攝的傷疤照片。何乃清看到報道,以為周行健故意用此等下作手段跟自己搶功;吳黛云也借機在白秧子耳邊吹風,說孟佩琳一定是愛上周行健了,借此離間白秧子和周行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