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叩拜狐姬,母子二人分別十八年終得團聚,重耳向狐姬保證,他已經長大,絕不會再讓狐姬受半分委屈。隨后,狐姬讓襄兒帶重耳去洗沐浴更衣,晉國公亦來到了狐姬宮中。晉國公稱他之所以沒在朝堂上認重耳是礙于情勢,所以只能將重耳關在密室中。狐姬與重耳分別十八年,他知道狐姬已經去密室看過重耳,故他希望狐姬能夠交出重耳,他將對重耳委以重任。狐姬不愿意交出重耳,晉國公以逼宮之法脅迫,狐姬心寒于晉國公的狠心。正在這時,重耳出現,他上前扶住了被晉國公推倒的狐姬,對晉國公沒有半分好印象。晉國公認出了重耳,重耳坦明了他對晉國公的恨,晉國公知道重耳恨他,可重耳是晉國二公子,現如今新田大旱,百姓想讓他去罪己祭天,他希望重耳能代他前往。罪己祭天一事十分危險,狐姬心底一顫,她攔在了重耳面前,不肯答應,重耳不愿意狐姬跪地乞求晉國公,他拉起了狐姬,且心寒于晉國公對他的薄情。
晉國公提起重耳的天生異相,當年他準備殺重耳也是迫不得已,只有那樣才能夠安撫民心。這次,他讓重耳替他去新田擋厄也是為了天下蒼生,他是一代君王,若是他去新田罪己祭天,那些被他蕩平的勢力又將重新出來興風作浪,所以他希望重耳能夠諒解他。重耳生性善良,他知道晉國公昔日的豐功偉績。為了天下蒼生考慮,重耳答應了前往新田擋厄,但他要求晉國公善待狐姬,不再讓狐姬受半分委屈。聽到重耳開口答應,晉國公心底欣慰,毫不猶豫就同意了重耳的條件,并承受了重耳是他的好兒子。
齊姬因夷吾押了她的人而對允姬動怒,她深知此事是允姬所謀劃。允姬故作柔弱屈服之態,稱此番全夷吾少年心性所為,她必定會對夷吾多加管教。后花園中,齊姜跟重耳提起新田擋厄一事,不解重耳為何要答應晉國公去擋厄。此去新田并非是重耳一時沖動,重耳已經思忖過了,就算前方危險重重,他也要承擔起他晉國二公子的責任,代晉國公去新田。齊姜聽到了重耳的決定,也決定陪著重耳一起去新田,并對他出手相助。重耳前往新田已成定局,齊姬決定再次從中作梗,只要重耳平亂失敗,他們到時依舊可以逼晉國公就范。
夷吾悶悶不樂,允姬前來開導夷吾,她提起了驪戎國盛產粟子這事,粟子極期耐旱,若是夷吾能不費一兵一卒地讓驪戎國獻上糧食,夷吾必定能在晉國公跟大臣們面前出人頭地。驪戎國,國主接見了夷吾的陪同使臣,夷吾希望驪戎國能夠主動獻糧,驪戎國的兵力不如晉國兵強馬壯,國主為此事深感煩心,驪戎國公主驪姮提起了晉國的大旱,想要幫助晉國。晉國搖頭輕嘆,若是交出余糧,他們驪戎國百姓必將餓肚子,若是不交,他們必將開罪晉國。為了不得罪晉國,且減少交糧數量,驪姮決定親自擔任押糧官,押送糧食前往晉國宮。
重耳入住晉國宮,狐姬帶著重耳熟悉宮中一切禮儀規制,親自為他梳頭挽發。十八年的分別,她錯過了重耳太多太多,如今只想好好地陪伴著重耳。
狐突在宮中見到了重耳,重耳對狐突行叩拜大禮,感恩狐突當年的救命之恩。飲茶之時,重耳問起了當年狐突為救自己而失去手臂一事,狐突深明大義,他希望重耳能夠放下過去的枷鎖,好好過好當下的生活。隨后,狐突提起了重耳即將赴新田一事,狐姬懇請狐突設法保全重耳,重耳是狐姬之子,狐突點頭應下,決定盡自己所能,相助重耳。
狐突帶重耳見趙氏孤兒先祖趙衰,趙衰字子余,他為重耳占卜,卦象顯示重耳赴新田危險重重,重耳又何嘗不知前路的危險,可他此行一是奉了官家之命,二是想平亂治災,讓無辜的百姓們過上好生活。子余欽佩重耳的惠民之心,也十分愿意成為重耳的陪臣,他向重耳深鞠一躬,表明自己日后愿追隨重耳,與重耳共進退。
子余與重耳到馬廄挑馬,子余教重耳相馬之法,重耳以狄國相馬之法一眼挑中了一匹屈地進貢的寶馬。殊不知,此馬申生先前曾經挑中過,申生跟夷吾二人來到馬廄,重耳初次見到二位兄長,申生性情溫和,與重耳以兄弟相稱,可夷吾卻咄咄逼人,對重耳態度大為不敬。重耳以兄長之名噎回了夷吾,并得知馬廄中的馬都未有主人,故名正言順地牽走了寶馬。申生對重耳頗為欣賞,認為重耳性子耿直,可夷吾卻出言提醒申生,怕只怕重耳狼子野心,今日要奪馬,明日便要奪王位。
重耳馴服了寶馬,子余將晉國的禮儀告訴重耳,看到重耳小孩心性的模樣,子余心中暗嘆,認為重耳在這條路上走不了多遠。這時,齊姜暗中將一張紙條扔給了重耳,與重耳約好了見面地點。兒行千里母擔憂,重耳即將出發新田,狐姬不放心地為重耳準備行李,并聲聲叮囑重耳要保護好自己的安危。重耳提起了見到申生跟夷吾一事,狐姬希望他們三兄弟能夠和睦相親,同時,齊姬身為君夫人,名義上是重耳的嫡長母,狐姬讓重耳離開前務必去向齊姬請辭。
齊姜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王宮,可她還未踏出殿門口便被士兵攔下,齊姬已下令讓他們看緊了齊姜,齊姜不得已想要硬闖出宮,卻再次被門口的侍衛押回。另一邊,重耳前來向齊姬請辭,齊姬提起了馬廄選馬一事,話中有意地提醒著重耳不可搶奪申生所愛,重耳明白了齊姬的意思,只點頭應下,離開了王宮。重耳即將出發,可齊姜卻失了約,遲遲等不到齊姜的重耳只好先行出發。殊不知,齊姜正為離開王宮而計謀百出,甚至誤傷了齊姬。齊姬斥責齊姜無半分公主模樣,并準備為齊姜舉辦接宮宴,她叮囑齊姜明日務必要好生打扮再赴席,不要失了齊國的面子。齊姜一心想著離開王宮,齊姬知道齊姜此番是想去新田,她勸齊姜趁早死了這條心,她絕不會讓齊姜跟重耳廝混在一起。
接宮宴,國君與眾臣皆盛裝出席,齊姜赤腳奇服地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為眾人跳上一支商羊舞,她的活潑可愛令晉國公十分意外,更是讓夷吾對齊姜大感興趣,可齊姜卻對夷吾不理不睬,沒有半分好感。另一邊,重耳的隊伍在途中遇到了難民,他從難民的口中得知難民們從來都沒有收到過朝廷的賑災糧。體恤難民的重耳命人將他們現有的糧食都分給難民,并向眾人保證,他一定會讓難民過上好的生活,遠處的俠客介子雄聽此,對重耳的行為頗為意外與欣賞。
王宮中,晉國公跟齊姬提起立儲一事,稱現如今還未到立申生為太子的時機,他希望齊姬能夠釋懷等待時機。齊姬只有申生一個兒子,她百般為申生籌謀,故提出讓申生護送齊姜回齊國,順便向齊國借糧一事,若此事能辦成,申生被立太子就名正言順。晉國公雖不愿過早立申生為太子,可晉國目前災難嚴重,急需糧食,晉國公只好答應了齊姬。齊姬命人幫齊姜收拾行裝,齊姜卻不愿意離開晉國,申生前來向齊姜說明原委,希望齊姜能夠勸服齊國公借糧。齊姜雖然貪玩,卻心地善良,再加上此事能夠幫到重耳,她答應了申生,并提醒申生日后記得還她這個人情。另一邊,夷吾已經得到了驪戎國同意獻糧的消息,他與允姬一同將此消息告知晉國公,晉國公對夷吾多加夸獎,并把先父武候所賜的寶劍賞給了夷吾。
齊姬得知了驪戎國獻糧一事,她決定從中作梗,破壞允姬的計劃。新田縣,齊姬安排了人混在災民中,引導災民相信除旱魃,便可下雨。同時,她還讓人埋伏在途中搶劫驪戎國的糧車,糧車被槍,驪姮心中焦急,她遇到了當地的災民,災民們卻誤把驪姮當成了旱魃,強行將她帶走。
重耳抵達新田縣,子余將祭天服裝交給重耳,重耳卻想先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正在這時,外頭的一陣吵鬧聲引起了重耳的注意,重耳外出查看,十分意外當地災民在火燒驪姮,驪姮被當作旱魃,重耳上前救下驪姮,并亮出了自己是晉國二公子的身份,希望眾人放過驪姮,他定會解決新田縣的災表。眾人無法相信憑空出現的重耳,重耳當場立下重誓,介子雄暗中幫助重耳,災民們答應給重耳三天的時間,若是重耳三天內能解決眾人溫飽,他們便相信重耳。
重耳從驪姮口中得知了搶劫糧車的人是訓練有素的殺手,他決定徹查此事,定要找出被劫的糧食,救濟災民。
新田縣大夫杜仲和方閏接見了重耳,二人為重耳獻上一份簡陋飯菜,重耳大為嫌棄準備離開。方閏看此,慌忙換了態度,為重耳備上好酒好肉。
齊國,齊桓公見到了自己的女兒齊姜,為了討齊姜開心,齊候特地命人為齊姜做了一個秋千,可齊姜卻沒有半分開心之態。周天子三次派使臣來齊國求親,齊候想把齊姜嫁給周天子,齊姜卻不肯點頭答應,只稱自己有了意中人,且已與他私定終身。正在這時,申生前來見齊候,齊候正批評著齊姜,想知道齊姜的意中人是誰,齊姜靈機一動,拉著申生的手臂,稱申生便是她的意中人。
酒過三巡,杜仲跟方閏露出真面目,希望重耳能夠與他們合作,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利。聽到了災民沒有得到半點賑災糧的真相,重耳厲聲質問二人,要求二人說出藏錢地點。杜仲心中一悸,只裝作喝醉之樣不省人事,而方閏得和重耳與他們并非一心,只好顫顫巍巍地出言否認剛剛所說之話,死不承認。
齊候答應了借糧,在得知申生與齊姜并無越矩之后,齊候心中的大石終于放下,他提起自己有意將齊姜許配給周天子一事,申生勸說齊候尊重齊姜心中所想,齊候誤以為齊姜愛慕的是申生,他自小看著申生長大,若是齊姜嫁給申生,他也可放下心來。申生對齊姜十分喜歡,他向齊候保證他定會愛護齊姜一世。此次借糧齊候是看在齊國與申生的情分上,他要求申生答應他,若是日后申生繼位,兩國必須結下百年盟約,且晉國需奉齊國為上主之國,申生雖面露難色,卻還是答應了齊候。
重耳準備查賬,方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可杜仲早有準備,他將自己早已經準備好的假賬交給了重耳,重耳豈不知賬冊有誤,可既然杜仲跟方閏敢做假賬,其中就必定有紕漏,他們只需細細查看便可發現。看過賬冊,重耳提起自己想到煮粥的伙房查看,方閏阻擋不得,只好帶著重耳到伙房查看,重耳在伙房提起了賬冊里登記的施粥數量,以測米之法辨出了賬冊的虛假,要求方閏給他一個交待。方閏跟杜仲深感重耳的難纏,且上頭已吩咐下來要取重耳性命,二人決定一不做二不休,設法取了重耳性命。
方閏跟杜仲誣陷重耳是搶奪糧食之人,煽動百姓們前來找重耳,將百姓跟重耳一行人困在房間里。之后,他們命士兵將房間門鎖死,在房間外堆起了火堆,想火燒重耳。火勢蔓延迅速,重耳得知著火后,他當機立斷,將窗戶砸破,讓子余帶領百姓們先離開房間。重耳雖有想護眾人萬全之心,可奈何火勢過大,最后危急關頭只能做出取舍,先行離開房間,可重耳剛一離開房間,一支暗箭便朝重耳飛過來,幸虧一俠義之人及時出面,救下了重耳。
方閏跟杜仲誤以為重耳已死,二人十分得意,準備休養一段時間,等待朝中大人物給出新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