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裴文宣的陪同下,李蓉親自來到東宮。待鳳鳴通報后,門內傳來陣陣咳嗽,裴文宣想著李川受了劍傷,為免李蓉擔憂,便命鳳鳴在兩人之間安置一面屏風。李蓉獨自進入書房,隔著屏風凝視李川的身影,過往回憶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相較于昔日陰郁暴戾的李川,此刻的他宛如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心思純凈,性格溫潤,令李蓉的聲音都不自覺軟了下來。李蓉透露自己做了一個噩夢,但李川聽了夢里的內容,忍不住笑了起來,安慰姐姐不必害怕,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傷害她。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姐弟倆重溫幼年往事,二人感情深厚。無論是李川被母后關禁閉,亦或是養貓被母后責罰,李蓉總是義無反顧地擋在面前,同樣李川也會為了姐姐的安危,一再作出讓步和妥協。
所以李蓉有一瞬間變得迷茫,仿佛自己似乎從未真正了解過李川,真正的李川是本性天真善良,為了至親之人,甘愿深埋于皇宮之中,護其安穩度日。無論未來李川會變得多么冷酷無情,至少現在,他仍是那個愿意以身化山河,為世間帶來美好風景的少年。
思及至此,李蓉突然開口,詢問李川若是日后成為父皇這樣的人,比他還要冷漠猜忌,即便能打破世家束縛、北伐成功,但代價是囚母弒舅和毒死長姐,導致天下動蕩不安,他該如何面對?
李川聞言面色一變,察覺出李蓉的異樣,立刻從屏風后走出,將一把劍交到李蓉手中,堅定且坦蕩地表示如果這就是未來,他希望李蓉現在就殺了自己,結束這一切,如此也算得上是善終。
話音落,李川帶著少年獨有的無畏目光看向李蓉,神色堅毅,沒有后退半分,仿佛真的做好赴死準備。然而,李蓉因此所震驚,心中不忍,轉身揮劍砍斷木匣,背過身去,努力平復情緒。
稍后,李蓉將西北局勢詳細透露給李川,指出蕭家為了騙取皇帝的信任,安排假的肅王,扶其登基。她猜測蘇容卿可能在暗地里聯合其他世家,而華京之外,蘇家有一萬軍力,一夜可至,所以皇帝可能會讓他繼續當太子,前提是沒有李蓉和上官家,能否接受全在于李川。
李蓉決定將督察司交給李川,并即刻返回傾州,此生都不會再回華京,也希望李川能夠放過她,不要讓夢境成為現實。臨走之前,李蓉告訴李川,自己并非不信他,而是不信這世間的人心。
皇帝親自探望李誠,見其面露恐懼,心生愧疚,承諾將江山皇位傳給他。皇帝離開后,柔妃緊抱假扮的李誠,再三叮嚀他牢記身份為肅王,從今往后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李蓉安排裴文宣留在華京輔佐李川,但裴文宣堅持陪伴李蓉,兩人共同擺脫前世的執念,決定攜手共度余生。
此刻西北之地,荀川集結全軍將士準備啟程歸京,誓死效忠公主,保家衛國。柔妃以退為進,向皇帝奏請遠離華京城,皇帝讓柔妃先回宮殿照顧好肅王即可,繼而吩咐福來傳召太子,準備給他最后一次機會。
因為李蓉懷有身孕,裴文宣擔心路途顛簸,多有不周到的地方,并表示等自己幫太子處理完事務,確保平安后就去找她。李蓉笑著調侃裴文宣變得啰嗦,得知父皇突然召見李川,決定今日出城。
上官雅聽聞李蓉就要離京,親自來相送一程,二人消除隔閡,冰釋前嫌。裴文宣收到暗線傳來的消息,震驚地發現二叔的陰謀,立即命令童業清點人手,準備在祠堂的會議上奪取家主之位。臨別之際,裴文宣心中涌起不祥預感,李蓉則誓言若他遭遇不測,必會集結兵力為其復仇。
柔妃迅速向蘇容卿傳遞消息,告知他今夜戌時皇宮動手,若能得到蘇家的支持,蘇李兩家將共治天下。蘇閔之將蘇容卿單獨找來,質問他為何會有謀逆之心,本以為知子莫若父,但此刻卻難以理解他的想法。蘇容卿向父親分析太子登基后的局勢,堅持認為若太子登基,蘇家必將遭殃,唯有李誠才是最合適的皇帝人選。
蘇閔之盛怒打翻茶碗,蘇容卿轉身重倒一杯,順勢在碗邊抹了藥,再以伏低姿態使蘇閔之放松警覺。下一秒,蘇閔之忽覺全身僵硬,視線模糊,失去言語能力,任由蘇容卿將他安置在床榻。臨走前,蘇容卿告訴父親,若是想要保住蘇家的高貴,必須找個聽話的君主,否則就是滅族之災。
蘇容卿取得家主令后,命人守住內院,禁止任何人接近,一旦找到蘇容華將其禁足。另外,無關族人安排分批出城,集結蘇氏家兵,暫留護城軍守住南門,并傳報蘇平,華京有變,需盡快帶八千精兵前來支援。
此刻的裴氏祠堂,正上演一場肅清平亂。裴文宣在諸位族人的見證下,親自向二叔裴禮賢索要家主令,但裴禮賢以裴文宣年輕為由,拒絕交出,使場面一度僵持。因有三叔裴禮明的表態,祖父同意讓裴文宣代家主身份,裴禮賢惱羞成怒,一聲令下,揚言要將裴文宣綁送皇宮交由皇帝處置。
裴文宣笑而不語,從容靜待侍衛來報,他們已派人將裴家重重包圍,所以裴禮賢手底下的人,要么選擇繳械投降,要么將面臨死亡。果然,裴禮賢面色慘白,不再言語,裴文宣端著一杯毒酒遞給他,聲稱這杯酒是裴禮賢當年給他父親喝的,如今他理應回敬一杯。
看著裴文宣的笑容愈發詭異,裴禮賢驚恐后退,摔倒在蒲團上,慌亂中取出家主令交給裴文宣。為此,裴文宣不再咄咄相逼,當眾飲下手中的酒,轉身離開,以裴氏家主身份持令調兵遣將。
蘇裴兩家關起來鬧的動靜,在整個華京像是兩滴水珠落入海里,并未激起多少波瀾。李蓉坐在馬車里前往郊外,沿途見百姓困苦,心中沉重復雜。忽然,上官雅騎馬從城中疾馳而出,特向李蓉報告蘇容卿已取得蘇家掌控權,并與柔妃聯手從邊關調遣一萬精兵。
這意味著,蘇容卿與城內世家聯手,今夜他們將聚集起多達兩萬的兵馬,而他只需等李川對皇帝動手,便可借著平叛為由殺了李川,扶持傀儡肅王登基。李蓉沉思片刻,決定折返回宮中,并讓袁飛宇帶著公主令牌去找裴文宣。
當夜,裴文宣率人守在宮城外,直至袁飛宇來報,因擔心李蓉出事,急忙趕往城外客棧,殊不知,正中了李蓉的意,為的是故意將他支開,以保護他免受傷害。另一邊,皇后假借圣諭接管禁衛軍,控制了皇帝寢宮,一場關乎大夏朝未來的宮變悄然展開。
太子李川應召入宮,見昔日威嚴的父皇,如今孤獨地躺在病榻上,內心復雜難明?;实劭粗畲ㄊ治绽麆Γ瑸榇舜笫?,嘲諷上官家野心不改,至今仍想圖謀江山,斥責李川不明是非,淪為上官家用來控制王朝的工具。
李川沉默不語,猶豫的模樣讓皇后心急如焚,索性來到皇帝面前,告訴他大勢已去。此刻皇帝身體虛弱至極,已不復往日英武,皇后雖顧念舊情,但皇帝的冷酷殘忍讓她心灰意冷,驟然拔劍欲刺去,李川見狀急忙上前阻攔。
正當劍尖逼近皇帝之際,李蓉推門而入,先是透露蘇容卿的陰謀,再安排他們盡快離開皇宮。哪怕是到了現在,皇帝仍妄想以皇位收買李川,讓他滅了整個上官家,但李蓉深知皇帝心狠手辣,肅王中毒正是他親手策劃,結果因毒量過重而致其喪命。
面對唾手可得的皇位,李川毫不猶豫地表示,他絕不會為當皇帝做出殺母弒舅亡姐這種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事。本來李川要拉著李蓉一起離開,可李蓉必須留下來,否則蘇家和王家聯手將使他們毫無勝算。
裴文宣趕到客棧時,發現李蓉留下的絕筆信,才得知她孤身犯險的做法。而此刻,李蓉給皇帝倒了一杯茶,怎料皇帝竟怕她在茶水中下毒。盡管李川和李蓉都是親生骨肉,但皇帝對李川的信任卻遠超過李蓉,只因李蓉在各方面都比李川更為出色,也更有野心。
李蓉甚是無奈,緊接話鋒一轉,直言自己懷有身孕,這是她四十年來的第一個孩子。皇帝聽后不解其意,李蓉便娓娓道來前因后果,當她說完這些事,皇帝態度有所緩和,感慨皇宮如囚籠,能將人禁錮成鬼。隨著天色漸亮,皇帝讓李蓉代替自己上朝,并把玉章交給她。其實當年皇帝對李蓉疼愛有加,但不知何時起,父女倆生了嫌隙,她這位大夏朝的長公主,竟成了皇權最大威脅。
天色漸亮,照得大殿空曠且清冷,朱雀銜珠青銅立式宮燈豎立兩旁,無需福來指引,便能讓李蓉一眼瞧見盡頭處的金座。福來恭敬奉上一道圣旨,為首處“監國長公主”五個字,忽然令李蓉有些恍惚,福來則表示皇帝心中始終惦念著公主,縱使明面不顯,仍心中有意。直至這時,李蓉終于體會帝王身居高處不勝寒。
很快,一行人匆匆入宮,為首便是蘇容卿,身后依次是蕭明及柔妃母女,王、顧等多位家主,以清君側為由欲除太子李川。李蓉命人宣讀圣旨,并表示太子昨夜未曾入宮,皇帝如今圣駕安好,他們強行攻城乃謀逆之罪。
此話一出,眾人臉色巨變,倘若李蓉代理監國,權比帝王,必是不敢貿然得罪,一旦李川不在宮中,皇帝甚至還活著,今日的攻城行徑就會顯出幾分荒唐可笑。謀殺天子之罪,權勢滔天時尚會有人質疑,若有一日權勢不及,便是抄家滅族的禍根。
蘇容卿見眾人猶豫不定,便提出親自與李蓉交涉,屏退了閑雜人等。裴禮賢擔心會有變數,就連華樂公主都不確定父皇是否還活著,柔妃安排弟弟蕭乾守住城門,以防裴文宣他們入城營救,如果皇帝真的還活著,她就想盡辦法殺了對方,再嫁禍給太子李川。
裴文宣命人控制蘇家和顧家的家眷,聽聞李蓉已將所有兵力收歸內宮,此舉意味著皇帝未死,她要保全剩余兵力拖延時間,等待李川找機會反撲攻城。很快,荀川率軍歸京支援,裴文宣吩咐袁飛宇即刻帶一千人馬前往城樓,與荀川里應外合打開城門,并通知裴曉將王家家眷帶入公主府之后,守住公主府候命。李川看到裴文宣派人放的孔明燈信號,攜荀川一同回宮。
與此同時,李蓉和蘇容卿席地而坐,燒水沖茶,仿佛故人敘話,但又夾雜著分庭抗禮。蘇容卿表示自己并非是為報仇而來,李川本該可以活著,在這場宮變中以謀逆賜死,再換一個身份隱姓埋名。
奈何今日李蓉之舉,導致李川再無生機,蘇容卿悲哀兩人終是走到對立面。同樣,李蓉懷念曾經不沾染權勢的蘇容卿,懷揣著蘇家之人為百姓生、為社稷死的崇高之志,可如今世家對百姓社稷百害而無一利,蘇容卿卻要力保世家。
在李蓉看來,當年北伐確實有些著急了些,但如果不是因為世家層層盤剝、貪污,那些軍餉完全支撐北伐,就算南方水患因北伐導致國庫無銀,可若非世家繁盛又無需繳稅,地方其他人依仗世家逃避稅收,國庫也不至于空虛至此。
之前蘇容卿認為李川身為帝王,不應獨寵一個女人,倘若蘇容卿真心愛一個人,又怎會忍受與其他人同床。所以李蓉告訴蘇容卿,他將一切都怪在李川身上,可造成今日之局面,并非某一人之錯。蘇容卿聞言反駁,縱然貪污腐敗者世家有,但寒族同樣也有,就連黨爭者,仍見世家身影,原本就是人性驅之,與世家又有何干系。
所有人都覺得世家有錯,這么多年,災荒之時,蘇氏賑災;戰亂之時,蘇氏子弟齊上戰場,而蘇氏心系百姓,到頭來蒙受誣陷滅門,反觀李川若是沒有錯,上官雅和蘇容華又何錯之有,僅因天子身份就能肆意妄為,皇族天家同樣罪大惡極。最終,李蓉與蘇容卿意見相左,難以成為同路人,無法再回到過去。
此刻,裴文宣率領大批人馬攻城,王大人意欲挾持李蓉,終被蘇容卿阻攔。李蓉自知兵力懸殊,決定跟著他們離開。高臺之下,裴文宣一步步逼近,哪怕被弓箭所指,仍不足為懼。另一邊,大軍兵臨城下,待李川一聲令下,炮火廝殺不絕于耳,皇帝在寢宮笑聲悲涼。
裴文宣看著李蓉,表示自己這次過來,要么陪她赴死,要么帶她回家。隨后裴文宣拿出眾大臣的家眷飾物,勸說他們束手就擒尚有一線生機,并直言蘇容卿無法代表蘇家,蘇閔之早已被其控制,真正的蘇家嫡長子蘇容華已投誠太子,若他們想要保命,唯一方式就是擁立太子,推崇科舉制,同時將推舉制徹底廢除。
然而蘇容卿等人出言反駁裴文宣,保證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命人將他拿下。裴文宣見狀直接將李蓉推入大殿,李蓉尚未反應過來,就看大門轟然關上。門外,裴文宣帶著少數兵馬與人廝殺,李蓉哀求蘇容卿及時失手,可蘇容卿沒有理會直接離開,令她惶恐落淚,祈禱裴文宣能夠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