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看到密州大旱、蝗災、匪患、饑荒的嚴重局面,百姓們紛紛吃起了觀音土,憂心不已。一邊騰出房間,讓王閏之、小蓮、朝云集中安置和照顧在途中撿來的棄嬰。一邊打算開放鹽禁,免除鹽稅,使百姓自救糊口。但卻被從汴京趕來督辦新法的鄧綰橫加阻攔,蘇軾據理力爭,不顧鄧綰的無理狡辯。毅然決定先開鹽禁,再上書請示,鄧綰因此上書告發。在小蓮的幫助下,蘇軾以密州之鹽換取青州之糧以解燃眉之急。蘇軾的一心為民打動了百姓,甚至感化了當地的匪徒他們紛紛反省自己罪愆深重,得罪上天。而此時小蓮因為照顧嬰孩過于勞累,病情日重。
小蓮辭世,使蘇軾夢見王弗,作詞《江城子》記夢。春雨淅瀝,卻著木成冰。韓絳認為這是呂惠卿以獄為政所致的兇兆,建議神宗重新起用王安石,于是神宗召王安石入京復相。王安石雖然深知自己入朝實難扭轉局勢,但為國為民計仍啟程進京,并與前來投奔的鄧綰商定建議圣上廢除《以田募役法》和《首實法》。呂惠卿裝病不朝,但在王珪的勸導下心生一計。王安石勸阻神宗對契丹割地求和之議,神宗卻拿出他寫給呂惠卿的信件,質問他其中“無使上知”之意。王安石只好再次請辭相位。神宗擢李定為御史臺御史中丞,擢王珪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拜首相,朝廷再次成為群小競技之所。得知朝廷割地求和后,蘇軾愁悶難釋,決定到密州鐵溝狩獵,其間作詞:老夫聊發少年狂。中秋佳節,明月高懸,蘇軾寫出最著名的《水調歌頭》。隨著蘇軾詩詞的迅速流傳,他逐漸成為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王珪與張璪等認為神宗有意重用蘇軾,幾人商定在蘇軾赴任徐州太守途經汴京時,將他堵在城外,不讓他進京面圣。
蘇軾路過汴京,被守門吏擋在門外,只好和蘇轍一起去洛陽拜訪范鎮。范鎮提醒蘇軾今年雨量充足,到了徐州要注意防洪。范鎮還將孫女許配給蘇邁。徐州果然被洪水圍困,蘇軾調動軍隊與州民共同抗洪,十余日吃住在堤壩上。遠在汴京的神宗為蘇軾與徐州兵民擔心不已。在蘇軾的指揮下,大家戰勝了洪水。神宗下旨嘉獎蘇軾盡職守責,并調撥錢糧助其修城。神宗有意擢升蘇軾為參政知事,但李定等對蘇軾詩文尋章摘句,深文周納,并控告他挪用朝廷公款,違背律例,神宗只好命蔡確為參知政事,令蘇軾任湖州知州。隨著蘇軾政績顯赫,聲望漸著,王珪決定對他施以打擊。于是他拿出秘密收集的蘇軾言行、詩文記錄。王珪要到一本王詵為蘇軾編的詩集,回家后極度興奮,命張璪拿去給李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