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命張璪及時報告王安石的消息。另外,在他的策動下,神宗任命蘇轍為條例司檢詳文字,任命蘇軾為殿中丞直史館。王閏之不斷抱怨蘇軾官職低微,蘇軾只能感嘆家有俗妻。蘇軾認為《青苗法》和《均輸法》都是弊大于利,不能施行,雖經范鎮等勸說,他仍決定去勸阻王安石推行均輸法。他將王安石拉到大街上問詢百姓對均輸法的意見,王安石認為這不可理喻,甩袖而去,蘇軾的勸說以失敗告終。神宗批準施行《均輸法》,并追加呂惠卿等為崇政殿說書等職。而呂惠卿卻背著王安石指使王廣淵向圣上備陳《青苗法》之好,以促進青苗法早日推行。王閏之抱怨蘇軾多管閑事,只顧國不顧家,蘇軾斥責夫人俗不可耐,二人又大吵一通,蘇軾氣的一個人到街上悶走。蘇轍卸任條例司,調職為陳洲教授,啟程前不住的叮嚀哥哥。
司馬光勸說王安石更改新法中的不妥之處,王安石卻執拗的認為不能朝令夕改,二人言辭激烈,互相指責。由此這對好友分道揚鑣,分別成為變法與反變法的領軍人物。因為均輸法的施行,鈞瓷質量嚴重下降。為給太后祝壽,神宗命王詵一定燒出好瓷,并同意派蘇軾和他同去禹州監制鈞瓷。神宗見了瓷瓶,贊嘆不已,王詵乘機向皇上推薦蘇軾。蘇軾建議命名瓷瓶為“壽松瓶”,并詳解其義,神宗大喜。蘇軾和神宗暢談治國諸策及其利弊和當今變法的諸多弊端,神宗對蘇軾印象深刻,擢升其為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兼任開封府推官。并批準了他取消以策對取士的動議。為給王安石留下深刻印象,大年初一,蘇軾送給他一幅沒有耳朵的財神爺,譏諷他只知聚財,不知納言。王安石也畫了一幅畫,暗示他不要再對新法說三道四。
上元節來臨,朝廷壓價收購宮燈,致使燈民破產,有百姓更是為此自殺身亡,其婦到開封府申冤告狀。蘇軾查明情況后稟告神宗,神宗大怒,命恢復原價收購,并且皇宮不再賞燈。蘇軾此舉讓呂惠卿等恨恨不已,他們開始背著王安石謀劃對付蘇軾。王珪指點呂惠卿對付蘇軾之法:一是收為己用;二是貶官外放。于是呂惠卿派張璪以高官厚祿誘惑蘇軾,卻被蘇軾一口回絕。呂惠卿只好命手下監視蘇軾,以尋由頭排擠打擊他。京郊農民因青苗法苦不堪言,隨杜政到條例司告狀,與官兵發生了沖突。此案交給蘇軾審理。杜政向蘇軾陳述青苗法之害和鄉親們之苦,并呈上“萬民書”。蘇軾象征性的處罰了杜政,釋放了百姓,并將萬民書呈給神宗。神宗向李定責問變法執行實情,李定以萬民書容易偽造,大戶被青苗法堵住生財并地之路,便指使百姓告狀鬧事等搪塞過去。蘇軾又將總結變法弊端的《上皇帝書》呈給神宗。無計可施的呂惠卿等密謀讓王安石主動請辭,迫使神宗外放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