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曹勇等難民因不懂水性,將糧船都翻在黃河里,又還不上損失的錢糧,被按律羈押入獄。蘇軾了解情況后到鳳翔府衙向陳希亮訴說鄉役法的不合理。陳希亮卻告訴他因私建村落被朝廷罰俸半年。蘇軾怒斥朝中官員不了解實際,抱殘守缺,決定上書韓琦。巢谷帶回了朝廷的敕文,朝廷敕令改革鄉役法,赦免252戶,在鳳翔試行募役法!中秋佳節,官員按律應齊集府衙議事,蘇軾卻沒有去,而是到難民村慰問百姓,被依律應罰銅八斤。兩次被罰,蘇家飯桌逐漸成了齋席。參寥、章惇先后來訪,蘇軾和家人陪著他們游覽鳳翔開元寺。游覽中蘇軾詩興大發,寫下了著名的《鳳翔八觀》、《王維吳道子畫》等八首詩。仁宗逝世,英宗繼位。臨終前,仁宗仍念念不忘蘇軾,他告訴范鎮,蘇軾是他為子孫選的太平宰相,蘇軾應該回京了。新皇繼位,西夏乘機入侵,朝廷命鳳翔備戰。
張璪以任期已滿為由,請求離開。陳希亮看清其面目,雖放其離開,卻不免嘲諷一番,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城內遍是積極備戰的場面:青年們自帶口糧報名參戰;年老百姓送來錢糧;巢谷等訓練自愿參戰的百姓、和尚、道士。小蓮也按照父親留下的圖紙制成了諸葛連弩。陳希亮看著固若金湯的鳳翔城,愈加佩服蘇軾,二人關系逐漸融洽。西夏兵前來攻城,見城固兵勇,無奈地掉頭離去。然而,汴京朝中卻再一次為蘇軾破舊法以保鳳翔進行激烈的爭論,最后臨朝聽政的曹太后決定增加西夏歲幣之事由王珪和韓琦處置;張璪告發陳希亮貪財荒政一事由胡宿徹查;蘇軾則即刻回京轉官。韓琦前來鳳翔視察,看到固若金湯的城池贊揚了蘇軾,蘇軾卻因重提對西夏一味求和實是養虎遺患而惹怒韓琦。在為韓琦送行之時,胡宿帶著敕令當場將陳希亮革職拿下。蘇軾為陳希亮慨嘆不已。
曹太后、英宗同意了韓琦先讓蘇軾到史館任職以便考察的提議。歐陽修、范鎮、司馬光等來到史館看望蘇軾。蘇軾為陳希亮求情,并講述了陳希亮的忠義之舉和他們關系的轉變,司馬光贊蘇軾有君子之風,范鎮答應幫忙向朝廷求情。然而,陳希亮不堪受辱,自殺于獄中。王弗因為路途顛波勞累再次病倒,病情日重。臨終前,王弗托請小蓮幫助蘇軾,教好蘇邁,并把陪嫁的玉鐲子送給小蓮。曹太后、英宗不理呂誨、胡宿的反對,撫恤蘇軾,賜王弗錦緞、珠冠、玉佩等。眾大臣對此議論紛紛,認為蘇軾得太后、皇上賞識,前途無量。都欲把女兒嫁與蘇軾,紛紛請求范鎮幫忙。讓范鎮詫異的是一向反對蘇軾的王珪竟也順風而動。蘇洵年老體衰,一病不起,蘇軾、采蓮等在床前服侍。病中的蘇洵告訴蘇軾近日會有俗事來煩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