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和因二劉互參一事對劉銘傳刮目相看,因其主持戶部,便在他力所能及范圍內,盡可能地從財政上支持新建的臺灣省。?劉銘傳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恢復基隆煤礦,清丈土地,用沉在海底的廢鐵軌鋪建臺灣的第一條鐵路。?醇親王正在想方設法為西太后修園林籌銀子,四處碰壁,無奈之下,寄希望于李鴻章能從海防協餉中撥一部分以解燃眉之急。?朝廷忌諱劉永福,只給其一個虛職,遲遲不予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只好每日操練子弟兵,教授兒女武藝。張之洞推薦他任南澳總兵一職,卻怕屈就劉永福。劉了解到南澳島既是地勢險要,距臺灣高雄僅數百里,朝發夕至,又是大陸的天然屏障,乃兵家必爭之地。劉永福決定留守南澳,他將所率的三百將士分為左右兩營,與駐島營兵共保“閩粵界”。中法戰爭之時,有的南澳官兵支援臺灣至今未歸,士兵朱大有遺孀懇求劉永福幫忙尋找,劉永福托唐景崧查明。
臺灣巡撫劉銘傳介紹抗法的臺灣士紳林朝棟給唐景崧認識,并請唐景崧代勞,為其叔叔林文清平反冤案。?鄧世昌帶領的艦隊回國,途徑大西洋魔鬼海時,遇到日本松島艦觸礁,鄧世昌下令將其救下,伊東佑亨深表感激。?醇親王代朝廷挑選北洋水師提督人選,鄧世昌與劉步蟾各有所長,互相舉薦。李鴻章則舉薦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雖被批準,但眾人懷疑李鴻章是妄圖把北洋水師建成“李家軍”。?不久,醇親王代天巡視北洋水師,西太后派李蓮英跟隨以查北洋水師財政狀況。眾清流極力反對太監監軍,卻毫無效果。醇親王看到北洋水師的實力,心悅誠服。
李蓮英回京,向西太后稟報北洋水師乃是無底洞,揮霍無數。同時,提醒醇親王向李鴻章要銀子給西太后修園林。李鴻章卻聲稱無銀兩幫忙修園林,西太后聽聞大怒。李鴻章此刻才明白李蓮英來巡視的真正用心,訓斥李經方中了李蓮英的計。光緒帝下旨升任鄧世昌為總兵,率領致遠等五艦;劉步蟾為總兵銜副將,管帶旗艦定遠號。?醇親王奉西太后之令,看望光緒帝,父子之情難以抑制。1889年,即光緒十五年農歷二月初三,慈禧太后終于歸政,光緒帝結束了他的“實習期”,終于親政。同時,光緒帝也收到臺灣送來的一份“厚禮?”——基隆煤礦恢復開工。?三名清軍水兵在日本長崎被殺,以伊藤博文為總理大臣的日本內閣召開緊急會議,針對長崎事件,準備利用民眾的狂熱情緒,發動對清國的侵略戰爭,但此時的日本海軍還不能夠戰勝北洋水師。長崎事件令大清朝野震驚,眾人一致主戰。而李鴻章不愿與日本發生沖突,認為該事件無傷兩國邦交,重重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