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與李鴻章再次談論基隆之事,李鴻章向西太后解釋這只是劉銘傳采取的權宜之計,西太后則要劉銘傳力保臺北。?李鴻章與德璀琳談論定遠和鎮遠兩艦事宜,望提前交貨,但得到的答案是:不但不能提前交艦,還可能會無限期延長。?臺灣被封鎖,島上軍需民用緊張,左宗棠上書請奏,希望清廷水師風雨同舟共援臺灣。李鴻章授命時任天津鎮總兵的丁汝昌帶揚威、超勇兩艦滿載物資奔赴臺灣。清廷忙于臺灣、越南與法作戰之時,日本趁機策劃朝鮮政變,朝鮮大臣向清廷求援,李鴻章無奈,只好命丁汝昌帶艦返航,支援朝鮮。
日本一邊出兵朝鮮,一邊計劃大肆擴充海軍,力求超越北洋水師。?法軍封鎖臺灣的策略,并未獲得想象中的好處,遠東艦隊副司令官利士比提議奇襲福州,孤拔決定親自出馬。?左宗棠上任閩浙總督,命楊昌濬沉船封江口,嚴加防范。?除夕之日,法軍攻陷諒山。清軍前敵總指揮、廣西巡撫潘鼎新棄城而逃,上萬官兵不戰而潰。鎮南關吃緊,老將馮子材向兩廣總督張之洞請纓希望鎮守鎮南關,以圖保境安民。?張之洞將潘鼎新臨陣脫逃,諒山失守的電報如實發出。此時,北京城內歡度除夕,眾大臣未敢上報。幾日后,西太后聽聞大怒,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聽從孫毓文的意見,?重走議和之路,醇親王推說不懂外交,李鴻章再次被推到和談桌前。?在朝鮮,清軍已完全控制局面,日本無法插足干涉。身為日本警察總監的樺山資紀心有不甘,內務大臣山縣有朋勸他說日本的實力還不足以戰勝清國,發動戰爭的時機還未到來。
左宗棠與部下商議保護海防事宜,并鼓舞將士支援臺灣。在鎮海一線,法軍突然發動襲擊,我方炮臺被毀,守軍將士壯烈犧牲,?但法國艦隊最終仍未能登陸,孤拔本人則重傷不治,客死在法軍戰艦上,至死都沒有踏上臺灣的土地。?馮子材進駐鎮南關,與劉永福的黑旗軍前后夾擊,保住了鎮南關。?海陸同時告捷,李鴻章搶在朝廷得知戰報前先和法國簽訂了停戰條約,以黑旗軍撤出越南為交換條件,讓法軍解除對臺灣的封鎖。正在越南會面的劉永福與馮子材收到朝廷旨令——大清和法國政府已簽合約,兩國軍隊即日起停止交戰。?左宗棠看到鎮南關大捷和中法簽約的電報,立即上書,認為朝廷當以“觀音橋之變”為前車之鑒,為防止法國出爾反爾,應讓法方先撤離基隆,大清再從越南撤兵。?袁世凱拜見李鴻章想為朝廷效力,李鴻章暫且把他留在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