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一行到達日本馬關,伊藤博文提前會見了李鴻章,拒絕了他的停戰請求。次日會談正式開始,伊藤博文表示同意停戰,但必須占領山海關和天津。李鴻章急電北京請旨,翁同和指責李鴻章賣國,光緒皇帝與恭親王商議后決定不談休戰,直接議和。?日本,伊藤博文接受李鴻章提出的“休戰免議”,但表示現在條約正在抄寫修訂,并拒絕向李鴻章透露條約概要。?陸奧宗光對李經方表示日本即將進攻臺灣,此時卻突然接到李鴻章遇刺的消息,并且李鴻章拒絕讓李經方送他去醫院。伊藤博文以政府和個人的名譽保證,一定盡快查清。伊東佑亨向大本營報告,艦隊部署完畢,準備進攻澎湖列島。刺殺李鴻章的兇手被日本警方抓獲,伊藤博向天皇表示竭盡全力讓李鴻章打消回國的念頭,天皇指示馬上令聯合艦隊開戰。?日軍不宣而戰,澎湖軍民血戰死守。唐景崧拒絕了劉永福要求守臺北天險的請求,命其鎮守臺南,孫毓汶向光緒皇帝匯報,日本同意休戰十五日,但澎湖列島和臺灣不再其列。
收到日本的割地賠款方案,光緒皇帝命李鴻章賠款限一萬萬兩之內,遼東只能割鴨綠江一側;臺灣只能割澎湖列島。中日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伊藤博文提出最后通牒,限三日內簽約,否則進攻山海關,李鴻章一邊向北京請旨一邊暗通法、德、俄等國家,希望他們出面斡旋。王文韶接任北洋竟查出北洋庫里尚存余銀八百多萬兩.光緒皇帝得知后大怒。?伊藤博文對李鴻章?“只割澎湖不涉及臺灣”的提議,不予采納。養心殿內,眾大臣群情激昂,認為兵費不可賠,遼東臺灣不可讓,紛紛要求遷都再戰,而西太后則不肯遷都。?李鴻章跟伊藤博文就賠款的具體數額進行激烈的爭論,伊藤博文寸步不讓。最終李鴻章在最后的時限內終于簽署了《馬關條約》。劉銘傳收到李鴻章的書信后,決定速回臺灣。翁同和收到丘逢甲的血書,被臺民鄉紳誓死保衛臺灣的精神深深打動。北京都察院門前臺灣舉子汪春源與天下十八省舉子聯名保臺,全國十八省的舉子也紛紛聯名罷考,要求皇上拒約再戰。
西太后聽說英國人有意以十億英鎊租金租借臺灣,命張之洞緊急約見英國領事,但得知英國租借臺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光緒皇帝得知天津駐守的六十營兵因為洪水死傷無數,無法來援,悲憤異常。皇上終于用璽,李鴻章命李經方即刻辭官。科士達冒雨拜訪李鴻章,帶來俄法德三國原則上同意對日本進行外交干涉的消息。?三國干預下,清廷追加三千萬賠款,日本歸還遼東,睦仁天皇十分不滿。俄德法三國借機進一步索取更多在華利益,將觸角伸向內陸的西北西南地區。臺灣在籍官員、地方士紳聞知遼東歸還,齊集撫臺衙門,要求效仿此例,再加賠三千萬兩銀子,贖回臺灣!光緒皇帝得到消息后,命李鴻章和孫毓汶與日方交涉。日方表示,臺灣是日本走向亞洲的生命線,就是再追加兩萬萬賠款,也不能退還。?唐景崧收到圣旨,命他率臺灣文武百官即刻內渡,回京復旨,但唐景崧向臺胞表示要帶領全臺軍民,抗爭到底,誓死保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