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告訴周恩來,自己不能簽字,作為一國領袖,不能簽城下之盟,這樣有辱軍威。周恩來一聽表示只要能達成民族統一戰線,一致對外,簽不簽字只是形式問題。蔣介石希望早點回到南京,更表達了自己對周恩來的欣賞。毛澤東看著冉冉升起的朝陽,滿臉的欣慰,在中國共產黨的斡旋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舉國上下停止內戰,一直對外的格局逐漸形成,與此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加快了侵略中國的行動。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當地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全民族抗戰由此爆發,中國共產黨高舉起抗日的大旗,在第二天就通電全國,號召團結抗日,八月中國中共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布紅軍改名為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9月中國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實際承認共產黨地位的談話發表,宣告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旗幟,召喚這全中國的各黨各派各界各軍工農兵學商及海內外各種力量眾志成城,共同筑起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
毛澤東在洛川會議提出,一必須堅持抗日戰爭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二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群眾,獨立自主的廣泛的開展游擊斗爭,三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眾斗爭,和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作斗爭。四在有利于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戰的前提下,爭取全國人民的政治經濟權利,以減租減息作為抗戰時期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五八路軍的具體戰略方針式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洛川會議由張聞天主持,并公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等人組成新的中共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朱德周恩來為主席,對外稱主席副主席。1937年8月22日-25日,
六屆中央政治局于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陜北洛川馮家村召開擴大會議(即洛川會議),討論制定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爭,實行全面持久抗戰的方針,進一步確定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及各項政策。洛川會議是在歷史轉折關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毛澤東起草的《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的宣傳鼓動提綱,標志著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正式形成。
1938年4月初,乘祭黃帝陵之機逃出陜甘寧邊區,投靠中國國民黨;4月18日被開除黨籍。不久加入軍統從事反共特務活動,上演了一幕“中共創始人反對中共”的鬧劇。1948年6月在上海創辦《創進》周刊,同年11月去臺灣。1949年轉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曾經寫作《我的回憶》?。1979年12月3日,82歲的張國燾凍死于一家養老院。
中國東北,楊靖宇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山西,日本進村瘋狂掃蕩,好些人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朱德方面接到了軍隊正在開展尋找戰機的電報,朱德一聽立馬回復告知林彪,不僅需要謹慎,關鍵時刻膽子要大,這個時機太需要打一場勝仗來鼓舞軍心和士氣了。劉伯承讓老百姓上馬帶隊,并表示軍民地位平等。林彪展開戰略部署,并電告總部。
太行山115師,林彪勘察地形后打算把平型關作為伏擊敵人的戰略要地,朱德同意了林彪的請示。平型關林彪占據地形優勢和兵力優勢,很快就拿下了敵人。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由林彪指揮的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大同平型關對日軍的一場伏擊戰,以八路軍獲勝告終,是八路軍出師以來取得的首次勝利。此次大捷有力配合了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蔣介石方面也收到了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并任命葉挺為軍長,番號新四軍。毛澤東電告葉挺項英陳毅等同志,新四軍的組成可喜可賀,可迅速開辟戰場。呂正操告訴大家好多隊伍都在撤,軍隊里很多士兵也表達了不往南撤的決心,呂正操表示自己打算在腳下這片土地上就地抗日,并脫離東北軍的建制,立人民自衛軍。呂正操的決定得到了上上下下士兵的擁護,大家齊心高喊一起打鬼子。1937年,呂正操拒絕執行撤退命令,率領九一六官兵起義,接受黨的領導,繼續對敵作戰。
毛主席表率公買公賣老百姓的東西,讓老百姓非常感動。毛澤東在延安和白求恩初次見面,白求恩表達自己想要去前線的意愿,前線傷員很多,自己去前線可以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毛澤東勸慰白求恩留在后方,但白求恩表示自己不要留在后方,要在戰壕附近及時搶救傷員,自己愿意和中國軍民并肩作戰。經過白求恩的努力,毛主席同意了白求恩去前線的請求。
毛澤東書寫《論持久戰》,表述了全民族的力量統一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民族戰線,這個戰斗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深受戰爭災難,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斗的每一個中國人,無日不至的渴望戰爭的勝利,抗戰十個月的經驗,足夠擊破毫無根據的亡國論,也盡夠說明急性朋友的速勝論,我們總說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是從全部敵我因素的相互關系產生的結論,敵強我弱,我有滅亡的危險,但敵尚有其他缺點,我尚有其他優點,敵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而缺點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擴大。我之優點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強,缺點則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勝利,避免滅亡,敵則將最后失敗,而不能避免整個帝國主義制度的崩潰,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的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論持久戰》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不僅僅指明了必須持久抗戰才能取得最后勝利的前景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動員人民群眾在持久戰中不斷削弱敵方的優勢,生長自己的力量,以奪取最后的勝利切實可行的辦法,大大增強了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息,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量,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蔣介石聽聞新四軍已經開始作戰了,知道葉挺他們想打游擊戰,就讓白崇禧隨他們去做就是了,另外讓白崇禧記下粟裕這一號人物。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在延安橋兒溝召開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上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強調中國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方針,正確得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規定了黨在抗戰新階段的任務,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進行了全面的戰略規劃,基本上克服了抗戰初期王明右傾錯誤,統一了全黨的思想、推動了黨的各項工作迅速發展。
印度柯麗華大夫的父親突然過世,但他依舊前去延安參加工作,周恩來夸贊他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楊成武設伏打鬼子,鬼子被打的措手不及倉皇出逃,白求恩在前線在戰壕內給受傷的士兵進行緊急手術,完全不顧自己已經忙活了快5臺手術。白求恩在做手術的時候,不小心劃破了自己的手指。白求恩馬不停蹄的救治傷員,但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好傷口,感染了病逝。白求恩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收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毛澤東告訴大家,白求恩一個外國人,毫不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的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國際主義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精神。白求恩同志毫無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白求恩同志是一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學習他這種精神。
中國東北?,楊靖宇被困在冰天雪地里,饑餓寒冷襲擾著他,但他依舊堅持不投降,努力抗日。但實在寡不敵眾,最終倒在一棵大樹前的雪地上犧牲了。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數年后,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以告慰先烈亡魂,而加害先烈的那些人先后受到了正義的審判,多名漢J叛徒被依法處決。毛澤東與朱德等人談論反共的聲浪等忽又甚囂塵上,全國人民又被打進了悶葫蘆。朱德表述這跟汪精衛搞偽政府脫不了干系,政府大員紛紛投敵,幾十萬國民大軍隊向日寇投降做偽軍,真是可忍孰不可忍。任弼時剛從蘇聯回來,跟毛澤東講了講世界的情況,覺得抗戰的決心弱了。毛澤東分析判斷要打開一場大仗才能打開目前的戰局,毛澤提出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打破牢籠,第二件事是繼續打日本鬼子,第三件事是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展示堅持抗戰的決心和實力。
太行山上,破襲作戰,打破球籠,紅軍密切部署戰事,誓要打開華北戰事的新局面。
1940年8月20日起,八路軍發起交通破擊戰,向敵人發動全面進攻,隨著戰役的推進,八路軍超過100個團的兵力加入作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史稱百團大戰。何應欽告訴蔣介石百團大戰的相關訊息,蔣介石好奇毛澤東在短短三年內就可以把隊伍擴大到百團,覺得毛澤東難道是變魔術,蔣介石命令何應欽不可以再讓共產黨的規模擴大了。百團大戰名震中外,朱德毛澤東任弼時等人也在討論戰役具體情況,朱德表示新兵成分太多,戰斗實力不足,毛澤東告訴他這是發展中必然出現的一個問題。要從黨政軍群各個角度發力去解決,部隊的問題根子不僅僅在部隊本身,毛澤東提出要在防御中鞏固,在鞏固中提高,在提高中反攻,不要夢想革命事業一蹴而就。不過通過百團大戰,既暴露了問題又增加了經驗。
蔣介石詢問何應欽對八路軍的壓制有無效果,何應欽回復到華北的共產黨鐵板一塊,幾次行動都受到損失,還讓八路軍白白繳獲了武器彈藥。胡宗南方面,雖然裝備精良,但戰斗力不強。1940年初,國民黨頑固派在華北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遭到失敗,把反共中心轉到華中,一方面在華中不斷制造軍事摩擦,試圖用武力消滅新四軍,一方面又企圖通過談判,來限制人民抗日力量的發展,壓迫八路軍新四軍撤到黃河以北,同日軍配合夾擊消滅八路軍新四軍,成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點。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余人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7個師8萬余人的包圍襲擊,史稱皖南事變。新四軍奮戰7晝夜,除2000余人突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在與國民黨談判時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1月17日,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將把被扣押的新四軍軍長葉挺交付“軍法審判”。毛澤東對于蔣介石的做法很是生氣,如此大開殺戒背信棄義,紅軍將士得知該消息后,更是悲慟異常,義憤填膺。毛澤東分析后覺得抗日戰爭才是最高的任務,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必須堅持,現在這個階段,在政治上需要攻勢,在軍事上需要守勢,必須堅決自衛。皖南事變發生時周恩來更是噙淚寫下的控訴: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新華日報頂住壓力,把皖南事變印刷了出來,老百姓得知此事忍不住吐槽蔣介石外戰外行,內戰內行,自己人打自己人,這才是老蔣的真面目。宋慶齡得知此事后,立馬發電報給重慶。國民黨方面,陳立農早已準備了通稿,準備誣陷新四軍為叛黨。
毛澤東擔心在重慶的周恩來董必武等人的安危,立馬發電報讓他們先回延安。周恩來、葉劍英、董必武等人卻不愿意回延安,雖然早已知曉待在重慶有風險,但依舊堅持留在重慶,做好政治上的反攻。毛澤東明確了在政治上做好攻勢,在軍事上做好守勢,但依舊非常的擔心他們的安危。1941年1月,國民黨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后,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云逸為副軍長,賴傳珠為參謀長,鄧子恢為政治部主任。25日,新四軍新軍部在蘇北鹽城成立,將活動于隴海路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部隊統一整編為7個師和1個獨立旅:第一師師長粟裕、政治委員劉炎;第二師師長張云逸(兼)、政治委員鄭位三;第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第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第六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譚震林;第七師師長張鼎丞、政治委員曾希圣;獨立旅旅長梁興初、政治委員羅華生。全軍9萬余人,繼續堅持在長江南北抗戰。
蔣介石感慨周恩來難對付的很,宋美齡提議蔣介石說服葉挺歸順,這樣新四軍的被動局面也算是破了。葉挺將軍嚴詞拒絕了蔣介石的威逼利誘,表達了自己絕不會把罪責推到項英身上來換取自己的自由,并打算發電報要求蔣介石槍斃自己。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積極推動政治上的攻勢,并告知蔣介石十二條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