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年間,連年災荒,戰事頻仍。嘉靖三十九年的冬天一冬無雪,臘月二十九,欽天監監正周云逸因諫言“朝廷開支無度,官府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而遭廷杖,被東廠提刑太監馮保打死在午門之外。嘉靖四十年正月初一,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朱厚熜不得不違心地下罪己詔,在西苑玉熙宮齋戒祈雪。?嘉靖四十年的年度財務會議于正月十五在西苑玉熙宮召開之前,終于天降瑞雪。面對宮中開支過度和嚴黨等諸多官員上下貪墨造成的巨大國庫虧空,一場由內閣次輔兼戶部尚書徐階、戶部侍郎高拱、兵部侍郎張居正與內閣首輔嚴嵩及嚴嵩之子吏部工部侍郎嚴世蕃和代表嘉靖帝的司禮監五大秉筆太監的激烈斗爭在御前財政會議上發生了。與此同時,嘉靖帝之子裕王朱載垕為嘉靖帝生下了第一個皇孫,這改變了嘉靖帝進一步追究周云逸后臺的態度。在嘉靖帝的首肯下,一項由嚴黨提出的增加絲綢生產,擴大進出口貿易以填補國庫虧空,而旨在進一步兼并百姓田地的所謂“改稻田為桑田”的國策,決定在浙江推行……
嘉靖帝第一位皇孫的誕生,使朝局的平衡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敏銳到裕王遲早將入主大內,借機以嘉靖帝的名義將馮保派到裕王府做皇孫的大伴,為日后做好打算。?身為朝廷正義一派的代表,裕王的師傅和侍讀徐階、高拱、張居正也感覺到倒嚴的時機到了,同時為了抵制嚴黨借改稻為桑之名行土地兼并之實給浙江百姓帶來災難的所謂國策,和裕王商議,將裕王府詹事譚綸派往浙江,爭取浙直總督兼浙江巡撫胡宗憲穩定大局。?他們的分析被不幸言中了,嚴黨提出的國策一開始在浙江推行,就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淳安大堤上,浙江布政使鄭泌昌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不顧百姓缺糧的事實,唆使杭州知府馬寧遠帶兵與淳安知縣常伯熙、建德知縣張知良不惜斷水、踏苗毀田,逼迫百姓改稻為桑。浙江總兵戚繼光奉胡宗憲之命撤回軍隊,但終因事態發展嚴重,以桑農齊大柱為首的百姓還是圍住了總督衙門。
嘉靖帝到裕王府看皇孫了,這喚起了他淡漠已久的親情,并將十萬匹絲綢賞賜給了李妃,還破天荒留在裕王府吃了齋飯。嚴嵩借機通過呂芳向嘉靖帝遞送胡宗憲的奏折以試探嘉靖帝的態度。嚴世蕃急于功成,私自駁回了胡宗憲的奏折,密信鄭泌昌、何茂才趁端午汛期掘開新安江九縣堤壩的閘門,毀堤淹田,以賤價兼并災民的田地。?收到批復的胡宗憲明白當初譚綸不來,自己還可以向嚴嵩進言,也可以向嘉靖帝上奏疏說明事由,事緩則圓,大勢尚有轉圜的余地。但因為譚綸,胡宗憲便成了黨爭之人!譚綸在浙江已使胡宗憲處于兩難境地,嚴黨亂政,浙江必亂,于是胡宗憲勸說譚綸先前往戚繼光大營,以穩定軍心為要。